理科生注意!學習中解決了這兩大問題,效率翻倍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上課聽懂了,題目不會做;平常題目也會做,就是一到考場就出錯!

這種情況在理科生出現的居多,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了解他的原因,從而根本上解決問題!

理科生注意!學習中解決了這兩大問題,效率翻倍


1、上課聽懂了——從已知的結果推導出整個思路,比憑空產生思路容易。

這個道理非常淺顯,“接受”遠遠比“產生”容易的多。“聽懂了”容易,因為老師講的是普通話,甚至是學生生源地的方言,聽眾易懂,再加上老師們大都會採用“通俗易懂、潛移默化、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等等的教學藝術,聽懂不是難事,因此學生和老師首先都要確信一點——沒有聽不懂的學生。

“聽懂而不會”是缺乏思考和動手能力,是思維上的欠缺而不是能力上的不足。思維上的欠缺指的是對問題思考的主動性不足,不善於分析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聯性,雖然一聽就懂,但是光聽而不改變被動灌輸的特性,是不會進步的。

理科生注意!學習中解決了這兩大問題,效率翻倍

關於這一點,全國各地有許許多多的教學實驗和探討,如:“把課堂交給學生”、“向45分鐘要效益”、“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培養能力為主旨”,以及由中科院心理所盧仲衡主編的紅極一時的“自學輔導教材”主導的教學改革 ,等等,這些全部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河的對岸,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對岸能不能到達,我們都不知道,但是,至少,我們已經認識了我們所在的岸邊,這種被動吸收、填鴨式灌輸的教學方法不是一種“積極”的教學方法。

2、下課會做了——充其量反映出聽眾的模仿能力合格。

課下會做了,其實是受眾自身的短期記憶與天生的模仿能力所決定的,只要聽懂了,就能模仿老師的典例進行自我練習,也會從中體會到某種成就呢。說的再通俗點:馬戲團裡的動物 們都能在聽懂口令的前提下模仿“動作”、“識別”、“演算”等。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無數次訓練的結果,但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模仿不是人類的專利,更不能因此妄自足滿而不求甚解。這是大多數學生的共性,也是自我盲目自信的禍源,很多學生以為自己會做幾個題、作對幾個題就自我膨脹,盲目高估自己、而不能清醒。忘記了謙虛使人進步的道理。

理科生注意!學習中解決了這兩大問題,效率翻倍

模仿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不是終極目標,我們的目標是靈活運用,是在練習一大堆考試題的時候能後檢索出已知的經驗並解答問題。目前,幾乎所有的配套練習冊,都有訓練目的或者訓練的知識點,這一方面使得學生對訓練的內容更加清晰,另一方面,造就了學生機械式思考問題的可能。

3、考場出錯了——考試不會只是卡在某個步驟,由於考場環境,容易鑽牛角尖。

其實很多人發現,題目其實都見過,知識點都會,題不會做,往往只是卡在某一步驟。只要這一步驟通順了,後面都會做,這也是大家聽得懂但是不會做的原因。考試時由於時間有限,大家做題時容易只朝一個方向去思考,鑽了牛角,導致不會做。

平時做題時參考訊息比較多,或者時間較多,沒有壓力,故而做題時頭腦較為冷靜,不自覺的會從題目出發,而考試時候,還僅用知識點去套用,沒有真正領會知識的精髓、缺乏靈活性,生搬硬套、步入死局。

理科生注意!學習中解決了這兩大問題,效率翻倍

解決方法其實並不難,就是要主動思考,積極動手,改變觀念。平時多思考試題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聯性。多花費一些時間“看”題,看每個步驟之間的思維轉變,步驟與步驟之間是如何產生推導的。解決問題的方向是什麼。還有學會逆向推導的思維:要想獲得什麼結論,前提條件是什麼。要想解決聽懂不會做的問題,就得明白原因,要想解決這些“原因”,我們應該要始終本著從題目出發,思考題目的問題和條件,而不是憑空套用題目。

努力得不到收穫,肯定是中間某些環節出了問題!找到問題的原因,也就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對於高中生來說,瞭解了這些不同的狀態並主動去解決了,效率一定翻倍!

理科生注意!學習中解決了這兩大問題,效率翻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