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核心在“人”,終點是文化

汪碧剛

城市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要統籌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等各方面,發揮好政府、社會、市民等各方力量。

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核心在“人”,終點是文化

汪碧剛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智慧社區工作委員會主任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和國家與社會的接口,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平臺,也是社會整合的重要載體。社區貼近群眾生活,知曉群眾訴求,熟悉群眾動態。它是國家建設的基礎,也是城市治理的基礎。要把社區治理放在城市治理的大框架中,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治理體系。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社會治理體系是由眾多子系統構成的複雜系統,核心是黨的領導。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推動黨建引領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黨建與治理不能是兩張皮,創新、融合是關鍵,加快城市精細化、精準化、網格化、智能化管理,目標是切實推動城市基層社會治理落實到“最後一米”,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出發點,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以體制創新為抓手,以信息化為支撐,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培養鍛造高素質幹部和創新城市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有效銜接,打通影響治理效率的痛點堵點,探索形成全域覆蓋、上下聯動、精準到位、運行高效的基層治理運行機制,實現服務精準投送、治理精準落地,有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治理貴在創新,當前我國城市治理創新有三個重要維度:黨建、治理、服務。城市的現代化,不僅體現在硬件上,也體現在軟件上;既包括服務設施現代化,也包括精神氣質現代化。歸根到底,就是用現代理念、意識、方式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城市治理的基礎是社區,治理的核心在“人”,終點是文化。城市治理重點是服務、共享、融合。城市治理作為多元主體共治行為,需要政府、市民、企業、社會組織、社區組織等共同參與。只有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格局,才能推動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

社區是社會區域共同體或區域性社會的簡稱。上世紀30年代,以費孝通為代表的中國社會學家把英文“Community”一詞譯為中文“社區”並一直沿用至今。作為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社區具有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福利、環保、衛生及安全等多種功能,已經成為開展城市治理的重要場域。

市場經濟發展和單位制解體使越來越多的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匯聚到社區,越來越多的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事項沉澱到社區,越來越多的居民生產生活需求和社會需求集中到社區。我國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的重心在基層,社會穩定的根基也在基層。

可以說,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社區承載了越來越多的城市治理職能,城市治理社區化的趨勢日益顯現,並已經成為城市治理合法性和實效性的基石。因此,要堅持黨的領導和黨的服務縱向到底,讓政府服務進家入戶,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城市治理重心下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這為推進城市治理創新、推動城市建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與方向指引。

隨著城市治理重心下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改善提升一定會實現。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摸清基層治理現狀,找準影響基層治理效率的痛點堵點和問題,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是理順條塊關係,強化街道主體責任,著力推進街道內設機構職能整合和功能優化。二是規範社區工作運行,實行社區工作事項准入制度,上級支持社區的政策項目、資金資源,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到位,探索建立以居民滿意度為主的服務評價體系。三是做實網格黨建,促進網格治理,按照構建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的要求,推動黨建工作網格與綜合整治、應急、城市管理等網格實現“多網合一”。四是搭建治理一線平臺,做好網格黨組織建設、共駐共建、資源整合等工作,強化網格黨支部統籌領導能力。五是以群眾需求倒逼流程再造,建立“群眾吹哨、街居響應、部門報到”機制,做到快接收、快辦理、快落實。六是加大信息支撐,實現黨群融合互動,推動“互聯網+”、“智慧黨建”與城市治理大數據深度融合,把黨的建設滲透到智慧城市建設各方面。

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過程中,要構建“互聯網+社區”建設和服務平臺。首先,需要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社區感知網絡的設備改造,合理佈局服務配套設備,維護好通信網絡設施設備,提高系統集成與共享能力。其次,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對信息進行全方位高效率採集,構建統一的數據採集標準,讓社區數據活化,在各應用中充分共享,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孤島”,針對居民需求,建立廣泛參與的社區網絡平臺,提升系統活力。

此外,要圍繞社區治理需求,形成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考評、多方參與的一體化社區運營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嘗試市場化運作,拓寬資金來源;有效整合信息發佈、信息交流、社會管理、居民自治和社區管理數據庫等功能;落實人才培養方案,理順基層人員晉升機制,為基層留住人才。

在公共服務管理方面,應形成多元投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管理機制,充分調動政府之外的其他部門開展公共服務的積極性,同時處理好公益服務與商業盈利的矛盾。公共服務的市場化不是以犧牲公益管理為代價的,而是用商業運作的有償管理、增值管理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政府要發揮對商業運作的嚴格監管作用,把握好利益尺度,把公益管理放在首位,協調商業便民服務、志願者服務、政務管理等關係,打造產業鏈健全、配套服務完善的智慧產業集群。

當前,需要通過堅持問題導向,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科技、文化等手段,構建權責明確、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範、安全有序的社區治理體制,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通過實現有效的社區治理,推動城市治理邁上新臺階,在共同締造過程中不斷滿足“人”的需求,形成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的社會治理文化。

(作者為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智慧社區工作委員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