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修煉」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行動力

人生的夢想都毀在缺乏行動上

一個有事業追求的人,可以把“夢”做得高些。雖然開始時是夢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輕易放棄,夢想能成真。

提到行動,估計99.99999%的人都知道,但能一直砥礪前行的人就所剩無幾了。很多時候,你都會有一個好的想法,但也僅僅只是想法。

我們常常在網上看很多文章,卻只是看而已,你看的那些雞湯文為什麼總是能影響你一時,卻不能長久?

因為它是話語,不是行動。

我曾經聽到過一句給一個青年的忠告:“永遠做你不敢做的事情”!

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曾經有過這麼一篇文章:

有兩個和尚,一窮一富,都想去南海朝聖。

富和尚很早就開始存錢,窮和尚卻僅帶著一個缽盂就上路了。

過了一個,窮和尚從南海朝聖回來,富和尚還在做準備工作。

富和尚問:“爾困,何以往南海?”

窮和尚回答:“吾不往,則終日癲狂,行一步,則安一分。爾穩重,故爾在!”

窮和尚的回答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我不去南海,就心裡難受。我每走一步,就距離南海近一點,心裡也就生一分安寧。你這個人個性穩重,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所以,我回來了,你卻還沒有出發。”

「成功修煉」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行動力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夾著湍急的河流,則行動卻是架在河上的橋樑。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幹三成功!

02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的行動力?


是什麼阻礙了你的行動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一個人的行動力?

看過知名經濟學者陳春花教授講的一個故事,覺得很感慨:

曾和朋友聊天,他告訴我他終於想通了國內企業存在的根本性問題,我很認同他的一些研究思路。

又聽說他要把這些想法寫成書,就很期待。

可是兩年過去了,還是沒有等到他的書出版。

但和他相同看法的新書,如今已經面市了。

我覺得遺憾,打電話去問。

他告訴我他還在思考,甚至很得意自己能夠在兩年前判斷出兩年後的市場狀態。

可是我知道在他得意的語氣背後是無奈的神情,因為本來這是他的成功,可是沒有人知道(除了我),我問他原因,他說他總是沒有時間去寫。

任何沒有時間,都是拖延的藉口。

有研究稱:

每個人每天會出現700多次自動化思考,而且這些思考的信息基本是負面的。

而因為,這些自動做出的負面判斷,會導致我們輕易放棄行動。

如——

1,覺得這個事情沒有意義,沒有強烈的意願。

2,缺乏自信,遇到困難解決不了,“這件事不可能完成”。

3,時間被其他事情佔據,時間不夠用“我哪裡有時間”

4,“最近太累了,需要休息”

5,行動過程中感到孤獨“我一個人做太無聊了”

6,條件和資源不夠,“我缺錢,沒有人幫助,怎麼行”

「成功修煉」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行動力

03

一句“來不及”,害苦了多少人


缺乏行動力,

除了不自律之外,還有很多人是沒耐心,覺得來不及。

“現在都40多歲了,來不及學努力賺錢。”

“孩子長大了,來不及給他心理營養了。”

“刷完手機都很晚了,來不及看書。”

其實,任何事情都打亂不了你的生活節奏。

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

04

為什麼行動力跟不上自己的慾望?


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中提到:“知道這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因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動

。”

可見行動力的重要性,我覺得行動力是阻礙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

可能大家一說到成功就會想得很大,這樣就可能導致不知道怎麼行動,或者行動後看不到結果就放棄了。

成功的基本釋義是獲得預期結果,我的目標是接下來的一個月早起,做到了就叫成功了。

難的每日都做早起的行動。

行動是通往成功的秘籍,難道你不心動嗎?

其實,我們都想變的更好,慾望也很大,那行動力就要跟得上自己的慾望。

「成功修煉」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行動力

05

行動是判斷一切地標準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了行動分析學,只以行動作為一切判斷的標準。1960年代,美國政府和企業廣泛接受了這套理論,並形成了“行動科學管理術”。

核心理念是:一切結果都是行動的積累,行動是受結果影響的。

好的結果是好的行動不斷重複帶來的,壞的結果是壞的行動不斷重複帶來的。

石田淳在《從行動開始》一書中,提到了一個方法:行動科學管理術。其原理來自行動分析學。

簡單的說,就是排除一切抽象的概念和無法測量的因素,只以行動作為一切判斷的標準。

行動科學管理術所針對的內容必須都有科學依據,而且必須能夠用數值來進行衡量。

也就是結果和行動都是明確可見的、可衡量的。而意志、性格、心態等含糊不清的因素都被排除在外。

行動科學管理術引入ABC模型來解釋行動與結果的關係。

前提條件A引發行為B,這是必要的,但只有A,無法使行為B多次重複。但有了好的結果C,人們就會自發的重複行為B。

所以,意志(A)是靠不住的,關鍵還是靠行動(B)。

「成功修煉」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行動力

當我們說“那個人很努力”,“那個人很值得尊敬”的時候,究竟以什麼為根據做出這種判斷的呢?是性格嗎?是態度嗎?都不是,是我們所能看到的行動。

一個人連續365天,每天寫文章,當我們知道這個行動和結果的時候,我們會說,他真努力,他的意志力真強。

也就是說,我們判斷的依據是他的行動,通過他的行動得出他是一個意志力堅強的人,繼而佩服他。

06

你現在需要的行動的過程


就像做菜,或許你可以品嚐到一個很美味的菜,但是這個菜一定是由食材調料火候都相關的,其中有一點不對,就不會形成一道完美的菜。

這就是過程,而過程可以直接導致結果。

或許由於這個菜外面吃太貴,你想自己做。

但是如果你家裡有個大廚隨時供你使用,你一定不會想要知道這個菜怎麼做,甚至連食材都可以不用認識。

當有人滿足了你的慾望,而你並沒有付出努力時,你的過程就會被阻滯,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有人為你做好了一切,你就不會收穫到智慧和個人的成長,旅途是你的而不是別人的。

「成功修煉」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行動力

就像書中如果作者沒有體會到小時候別人開豪車的羨慕,就不會有“刺激”,就不會產生創業,可能作者最後並不能取得如此的成就。

就像你擁有一個可有可無,可以取代的東西,你就變得不再想去爭取,因為一旦選擇爭取,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然而努力也是跟收穫成正比的。

07

沒有什麼比行動更能讓你成功


如果你有一個想法,那我也有一個想法,我們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就像是剛出生的時候我們都是一樣的。

所以,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我們的不一樣?

答案是行動力。

一個擁有行動力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想法的人,是可以嘗試的人,是願意試錯並不斷修正不斷進步的人。

「成功修煉」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行動力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不可複製的,因為你不知道別人在做一個決定的時候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也不知道別人在付出行動的時候最出了怎樣的思考。

而這一切你看起來以為的人家的幸運都是因為別人在機會來的時候剛好抓住了而已。

08

如何才能長久的做一件事


渴望幸福的人生,但因無法實現願望而感到煩惱並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從一開始就認為“現在的自己還不行”。

而且雖然說著想要改變,卻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因此處於空想和焦慮的狀態。

  • 具體的目標

一個人之所以無法具體描述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或許是因為他衡量的標準太過模糊,模糊的答案,造就了模糊的行動。這也印證了“說不出來做不到,說不清楚做不好”這句話。

人會在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做出模糊不清的判斷,並因此做很多無用功。

  • 開始和堅持

為了達到目的,不可能只行動一次,而必須堅持下去才行。有些事情,開始很簡單,但堅持下來卻很難。誰都經歷過堅持不了半途而廢的情況。

「成功修煉」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行動力

行為科學管理術認為,無法取得理想結果的原因只有兩點:

1、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2、雖然知道應該怎麼做,但不知道如何堅持

比如為了健康而培養運動的習慣也是一樣,如果決定每天走路15分鐘,那會相對容易行動,但是如果決定每天跑步5公里,結果就不一樣了,你會給自己找各種理由來拖延行動的時間。

解決了開始行動,下一步就是堅持問題了,很多人做事情也容易開始,但是為什麼無法堅持。

其原因在於,沒有立即得到好的結果和反饋。

如果運動結束, 體重馬上降了,那所有減肥的人都能堅持下去。

所以當人們發現能夠立即得到好結果的時候,就會積極主動的重複這一行動。所以給自己一些好的結果或者獎勵,可以刺激堅持。

為了讓堅持能夠持久,需要設計各種報酬和獎勵,當你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我能做到的成就感,這才是最關鍵的,通過獎勵機制,培養做某件事的成就感,最終形成習慣。

「成功修煉」真正決定人生成敗的,是你的行動力

3、記錄行動

行動科學管理術中應用的最頻繁的工具就是行動列表。行動列表的作用在於確認自己的工作是否已經完成。把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每做完一項,打個勾表示完成。現在這類記錄工具很多,比如evernote、奇妙清單等。

4、化整為零

面對龐大的工作,不要總想著一下子做完,這樣只會給自己增添壓力。將龐大的工作化整為零,並且享受由此帶來的成就感才是上上之策。

將大任務分解為許多小任務,然後只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天需要完成的任務上,就可以從多餘的壓力中解放出來。

任何時候都可以改變。不要自暴自棄,要積極改變現狀。不過,改變自己並不意味著否定現在的自己,而是讓現在的自己得到成長。只有不討厭現在的自己,才能取進步。

我是心態修煉{xtxl0811},人生成敗,全在心態!修煉心態,提升情商,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