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導讀:常山村位於山亭區西集鎮西南部,與薛城區陶莊鎮接壤,距鎮政府駐地11公里,由常山、鳳凰2個自然村組成。過去,由於村級班子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2017年,在外做生意的黨員村民楊雷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通過規範不合理合同,盤活村集體資產,僅用三年時間,該村就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弱到強。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村莊剪影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當初籌建石料廠我們和村是有合同的,後來封山不讓採石了,但俺投資的設備和廠房等都在山上,你們現在讓拆房子、撤設備得給俺一個說法。”承包方代表張先生質問。


“封山不讓採石是國家政策,是不可抗力因素,你們和村裡籤的合同早已經失效。現在鎮政府規定,你們在山上建的房子、設備等必須限期拆除。”常山村黨支部書記楊雷反駁。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近日,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黨支部書記召集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村民代表、所有荒山和林地承包方代表,召開清理村集體不規範合同協商會,共同謀劃村莊發展大計。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常山村過去是一個窮村,很多人出去打工都不回來了,為此村裡留下了很多老房子,由於長期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很多房子成了廢墟。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盤活農村閒置資源,在市派第一書記的引導下,剛上任不久的楊雷在常山村率先開展了空心村治理專項行動。“我們開展空心村治理,當年就整理出100多畝土地。在這些土地上,村裡種植了薄皮核桃,又包給了村民,今年進入掛果期,僅此一項,每年可為村集體和村民穩定增收10萬元以上。”楊雷說。

從2018年開始,按照鎮政府要求,常山村開展了集中清理不合法、不公平、不規範“三不”合同專項行動。通過半年多的全面摸排,共查出“三不”合同61個,已清理規範3個。通過清理整頓和資源的再盤活、再利用,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低廉合同向優質合同“轉身”。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以前,村裡有不少問題合同,其中,有十多份租期長、租金低的合同不規範,顯失公平。”楊雷介紹,在摸排村集體土地租賃合同中,村委發現該村和九龍灣旅遊開發公司簽訂的山場承包合同存在用地範圍過大,標識不清,租金過低等問題。諮詢律師後,律師認為這是一份無效合同。村委隨即與九龍灣旅遊開發公司協商,在聽取專業人員對《合同法》解讀後,承包方認識到合同不規範。經承租方同意,常山村把九龍灣旅遊開發公司不用的土地剝離出來,為其重新簽訂了一份土地租賃合同,並將租金提到了每年6000元。不久,村委會通過招標,將從九龍灣旅遊開發公司剝離出來的土地,分包給了峰一建材有限公司,僅租金一項,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在清理規範舊合同的同時,常山村還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向村民普及相關知識,讓大家認識到收回集體用地,發展集體經濟的意義。“有土地才能發展產業,增加村集體收入;村裡有收入才能美化村莊,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楊雷說,措施講清了,道理說明了,工作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去年,經過努力,常山村共梳理收回零散機動集體用地160畝。目前,一部分土地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等農作物;10畝耕地建成了“陽光玫瑰”葡萄採摘園。

“我們計劃葡萄種植獲得成功後,再擴大種植面積。通過滾動發展,著力打造大型鮮食葡萄採摘園,並以此為基礎,逐步打造以核桃種植園、葡萄採摘園和魚塘為核心的“兩桃(萄)一魚”常山風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楊雷說,據統計,常山村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到37萬元,躋身該鎮集體經濟富裕村行列。

規範合同讓集體利益“歸倉”——山亭區西集鎮常山村盤活集體資源發展經濟側記

西集鎮黨委書記王建軍表示,“村級合同履行期限過長,合同約定價格明顯過低,甚至是租賃方多年拖欠租賃費用,這樣的‘問題’合同在各村屢見不鮮,它侵蝕著村集體的合法權益。常山村率先開展規範清理‘三不’合同攻堅行動,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維護了村集體權益;又對基層幹部群眾進行了法治宣傳和教育,進一步提高了大家的法治意識。下一步,西集鎮將繼續清理不規範、不合理的村集體經濟租賃合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