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地主的人生哲理

閒時,常和同事玩玩鬥地主,打過幾番過後,漸漸發現“鬥地主”這個遊戲中,儘管運氣成分也有,但一副好牌可以被人打得一敗塗地,一副爛牌常常也能出奇制勝,其中的的確確蘊含了不少深刻的管理和做人的思想。

  首先,沒有永遠的朋友,總是利益當先

  

鬥地主的人生哲理

“鬥地主”中,剛才還是需要默契配合的合作伙伴,可能下次就變成了你需要狠鬥、巧斗的“地主”,而剛才被你打敗或把你打敗的“敵人”,這輪你可能就要調整思維、心態,要和他好好配合,去共同爭取勝利。沒有誰永遠是誰的朋友,也沒有誰永遠是誰的敵人,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想盡辦法,利用資源,去追求利益最大化。如同面臨金融風暴的企業一樣,昨天還是競爭的同行,現在可能就要放下成見,坦誠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外來經濟的擄掠。畢竟內部的競爭是其次,首要的肯定是共同民族產業的利益。

  同樣一個企業,一定是把追求最大利潤放在首位,作為企業的供應鏈條和銷售鏈條,保障品質、保障成本控制,沒有誰和誰就是一定是長存的,誰影響企業對利益的追求,誰就要被打下去,但每個階段的“地主”也不一樣,比如說採購單價壓低了,也許品質成本加大了;研發成本降低了,也許銷售也受影響了;庫存成本下降了,生產週期反而延長了。

  其次,結構優化是取勝的關鍵

  朋友中“鬥地主”就有經典案例,手中抓了大小王、四個2,可是還是被打敗。究其原因,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其除了這六個牌夠威猛,其他的牌卻很亂,沒順、斷鏈,無法形成配合和照應。而對手的牌中,除了開始制約其小對的雙A,其餘的就是兩順,還沒有等他明白過來,牌局已經結束了。

  企業管理何嘗不是?很多人可能喜歡請些所謂的專家、高手來管理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監,架子很大,派頭很足,分量很重,可是內部管理思想不統一,流程不暢,企業指令到下面斷鏈,互相扯皮,效率低下,那些大頭也只能看著別人超越自己的企業,將自己打敗。相反,如果能做到流程簡潔、清晰、順暢,人員結構合理,該做事的時候,一蹴而就,一氣呵成,那企業獲勝就肯定有十足的把握。

  再次,中層力量的強弱往往決定最後牌局的結果

  很多人覺得高層是決定企業成敗的決定因素,我倒反而覺得中間力量的強弱往往決定著企業的成敗。

  企業管理中,中間力量是承上啟下的,任何一種管理理念、一個制度、一條管理信息,都需要中間力量去貫徹、去落實,當中間力量成為中堅力量時,該管的有人管,而且能管得起,並且能帶領一幫下屬衝鋒陷陣,去實現分內的職責,企業的目標才能有實現的希望。一手牌,要有2、A,這些就可謂中堅,而且它們能和其他的餘牌形成有效搭配,在2和A的協調下,發揮克敵制勝的功效。如果手中的牌缺乏中堅,都是些小而亂的,無人有能力合理安排、調配,失敗也就無疑了。

  再其次,行牌時需要勇氣、果斷、堅忍

  所謂捨得,有舍才有得,好牌時,不能得意洋洋、忘乎所以,差牌時也不要氣餒、自暴自棄。該出手時要果斷堅決,該堅忍時,絕不意氣用事,不顧後果。

  曾見過一副牌局,“地主”手抓兩個炸彈,得意洋洋,並未明辨對手也有一炸的可能,行牌不辨輕重緩急,見人牌順出來,意氣用事,早早放炸,以為別人束手就擒,沒想最後意外遭人反炸一個,慘遭三炸,一敗塗地。

  企業管理、做人又有何不同?形勢好時,要積極為將來的未知做好打算和準備,暫不如意時,則需要明智地堅忍。面對市場的變幻,一定需要有冷靜的頭腦、敏銳的膽識、過人的勇氣,機會來了,一抓到手,絕不放過。需要忍耐時,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判斷、分析和等待機會的來臨,切不可呈莽夫之勇,將大好局面付之一炬。

  最後,做人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小王后面有大王

  小王始終是小王,不是大王,一錘定音的能耐取決於大王。如果做人不能擺正自己的角色,當了小王就忘乎所以,以為可以任意決定別人的生死,決定牌局的勝負,甚至把小王當大王用,當大王不存在,那就危在旦夕了。

  企業中的副手,或者部門管理中的副手,尤其要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決策是正手出的,出了成績他是首要的功臣,有了問題,他自然也會因此而承擔其必要的責任。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聰明,在方案實施過程中,隨意更改方案的執行,隨意添加自己個人以為了不起的見解。這既是管理中必要的職責明確、劃分與確定,也更是做人的一個基本。

  “鬥地主”是一種娛樂,閒時玩兩把無礙,別陷進去了就是。好好工作,好好奮鬥自己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