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高樓林立,車流如織,一派繁華景象。在20世紀50年代,這塊區域還是一片大草甸子,哈爾濱最早的機場——馬家溝機場——就曾建在這裡。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如今的哈爾濱南崗開發區,曾經的馬家溝機場

哈爾濱航空業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初期。“九一八”後,日本侵略者出於侵華的需要,立即將馬家溝跑馬場闢為飛機場,這座機場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和香坊區交界處一帶,大概在今天中山路、珠江路、紅旗大街、淮河路、宣信街合圍區域。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1932年6月16日開始擴建,面積由原來的50萬平方米增為70萬平方米,為祈求神靈保佑,開工時舉行了“鎮地祭”。機場隸屬於偽滿洲國航空株式會社管理,用於運送日偽軍政要員和軍用物資。

1945年日本投降後,偽滿洲國航空株式會社解體。

1946年“四二八”哈爾濱解放後,馬家溝機場回到人民的懷抱。1950年3月,中蘇兩國合資創辦中蘇航空公司,同年7月1日,成立了哈爾濱航空站(隸屬中蘇航空公司瀋陽航線管理處)。當時,航空站只有25人,其中蘇聯派員7人。1955年1月1日,中國政府接管了中蘇航空公司後,哈爾濱航空站隸屬中國民航北京管理處管理。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哈爾濱飛行場上停放的日軍“愛國號”飛機

上世紀50年代的馬家溝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設施十分簡陋,正門設在中山路南端東側,辦公樓是一座舊二層小樓,面積為250平方米,候機室設在樓內,面積只有50平方米,無售票處和專職服務員。由於機場房舍有限,機場工作人員宿舍和招待所設在南崗區巴陵街134號的一座小二樓裡。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50年代馬家溝機場辦公樓

1968年,馬家溝機場綜合樓建成,候機室為200平方米,設有貴賓室、廣播室、小賣部等設施,有服務員4人。當時的機場跑道長滿青草,在機場停機坪旁的鐵架子上,常年飄蕩著3個5米長、1米粗的白布口袋。因當時飛機上的氣象雷達很落後,飛行員駕機起落時,全憑這幾個白布口袋辨別風向。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七十年代馬家溝機場正門

現在位於民航路旁保險公司的位置是停機坪;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民航路旁保險公司

現在位於贛水路上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位置是航站樓;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現在位於天鵝飯店的那個位置不遠處,是機場加油站;與現在中山路平行處有一個大概2米高、兩三百米長的牆,每天都會有人站在大牆外看飛機。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天鵝飯店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馬家溝機場飛機庫

哈爾濱開通的第一條國際航線是北京—哈爾濱—赤塔,時間是1950年7月1日,使用裡-2型客機飛行,全程2387公里,每週飛1班;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赤塔

開通的第一個國內航線為哈爾濱—北京,時間是1955年1月1日,航程1137公里,使用伊爾-14型客機飛行,每週飛2班;開通的第一條省內航線為哈爾濱—齊齊哈爾,航程260公里,時間是1958年10月1日,使用國產“安-2型”民航客機飛行。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安-2型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架首次降落在馬家溝機場的國產民航機,飛機為雙翼螺旋槳,呈橄欖綠色,機身上的紅五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製造”字樣格外引人注目。首航那天成為哈爾濱的一大新聞。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60 年代馬家溝機場辦公樓

當時的售票處設在大直街129號(原秋林對面一幢俄式平房內),乘客購票後,由機場的汽車直接送往馬家溝機場登機。在購票的同時,乘客還要稱重。因當時飛機性能不良,唯恐超重發生空難。如趕巧同一航班都是胖子,必須留下一個。好在那時哈爾濱人瘦子多,胖子少。

上世紀50年代,對購機票沒有特殊要求。上世紀60年代後期,乘客要夠19級(副科級),購票時還要憑單位介紹信和工作證。特別是1983年5月後的一個時期,還要求單位一把手(領導)在介紹信上簽字。那時,飛機上的乘客大都是因公出差,普通市民只能“望機興嘆”。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當時的航空運輸業務量很小,據資料顯示,1951年—1954年,哈爾濱航空旅客發送量為1045人次,平均每年發送量261人次,其中1952年航空旅客發送量僅99人次。到1968年,旅客吞吐量也僅為2430人次。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那時候,一張哈爾濱到北京的飛機票要65元,而我的工資一個月才31.5元。當時,並不是有錢就能坐飛機的,乘坐民航飛機得是縣團級以上的幹部,還得單位開證明。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當時的民航客機大都是前蘇聯飛機,載客少,油箱容量小,飛行速度慢。以蘇里-2型客機為例,起飛全重11噸,席位20—24位,飛行速度每小時240公里,還沒有現在的高速火車跑得快。令人難以忍受的是,飛機的噪音大,飛行不穩,讓乘客頭暈。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下飛機後,也要坐在候機室的椅子上緩一會兒。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馬家溝機場人員在檢修飛機

飛機上雖有女乘務員,但不叫“空姐”。她們不化妝,梳短辮。不穿套裙,穿肥褲子,服務禮貌周到。乘客登機後,由女乘務員給乘客發糖果。另外,乘客憑機票可以在機場小賣部買到當時的緊俏商品,主要有地方名酒、名煙。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70年代的“空姐”

昔日的馬家溝機場,曾給哈爾濱人留下美好的記憶。冬天,白雪皚皚,令人心曠神怡;夏天,碧草連天,一望無際。駐哈空軍某部常在此進行空中訓練。那時的哈爾濱樓房少,飛行訓練時半個哈爾濱都能看見。機場上空萬里無雲,一架架銀鷹在空中編隊、翻跟斗。

有時還能看見飛行員跳傘,五彩繽紛的降落傘,像美麗的花朵在藍天上綻放。有時飛行員“跳技”不佳,會隨風降落到機場外的菜地裡,引得四周居民跑過去看熱鬧。特別在暑期,很多家長都愛帶孩子到飛機場看飛機起落。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馬家溝機場跳降落傘

1965年10月10日,是哈爾濱民航史上一個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劉少奇和外交部部長陳毅在平房機場迎接由朝鮮平壤抵達哈爾濱的柬埔寨王國元首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一行。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西哈努克訪問哈爾濱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西哈努克訪問哈爾濱

上午11時,西哈努克親王的專機降落,劉少奇、陳毅等國家領導人及我省、市負責人迎上前去,與貴賓握手擁抱。在機場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後,他們乘敞篷汽車去花園邨賓館,哈爾濱10萬市民夾道歡迎。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進入上世紀60年代後期,哈爾濱航空客流量激增,馬家溝機場因不能降落大型飛機,已遠遠滿足不了哈爾濱航空客流量的需求。1974年,省民航局與國營偉建機器廠商定,暫借哈爾濱平房機場起降伊爾-18型等大型客機。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伊爾—18客機


時至上世紀70年代,馬家溝機場因地處城市中心,淨空條件差,不能起降大型民航班機等不利因素,於1979年6月15日正式關閉。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哈爾濱閆家崗機場降落的第一架運輸機

哈爾濱閻家崗機場(現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的選址和建設,真可謂一波三折。1956年,國家決定對民航馬家溝機場搬遷。1959年4月,最先選定哈西郊25公里處正紅旗二屯和萬家窩棚一帶為新民航機場場址,後因國家緊縮基本建設項目而停止。1964年確定再建,又因“文革”而停止。

1973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開始謀劃建設哈爾濱民用機場。新機場建設歷經重重困難,僅選址就頗費周折,比如建跑道必須考慮風向,專家們花了好大精力。

1973年2月,經勘測,擬定在哈西南郊閻家崗南草甸子建新民航機場。然而,有關部門在對主跑道勘測時發現,草甸子下是古運糧河故道,淤泥深度平均在19米以上,故向北移5公里,改在太平公社的耕地上修建主跑道。最後才定在哈爾濱市閻家崗農場。1974年7月31日,國家計委正式批准哈爾濱閻家崗機場工程項目,並列為國家重點建設工程。

1974年,投資9238.1萬元的哈爾濱閻家崗機場動工興建。1979年4月1日,新建哈爾濱閻家崗機場竣工試使用,機場佔地面積6829畝,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其候機大樓7938平方米,設有候機大廳、旅客餐廳、通訊聯絡、指揮塔臺等設施,可起降當時世界最大型民航客機,其規模可與當時的北京首都機場媲美。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1979年啟用的哈爾濱閻家崗機場航站樓

有人形容修機場就像給孩子做衣服,“甚至沒怎麼穿就小了”。隨著黑龍江發展的腳步加快,通航短短10多年的哈爾濱閻家崗機場就成為“一件穿小的衣服”——1993年,機場旅客吞吐量提前達到設計能力。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1997年8月,投資12.03億元建設的哈爾濱閻家崗機場T1航站樓竣工投入試運行。航站樓面積6.7萬平方米,可晝夜起降大型客機。1998年7月,哈爾濱閻家崗機場正式更名為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2010年,機場旅客吞吐量再次提前達到設計能力。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1997年啟用的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航站樓

2018年4月30日,13.5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建成投入使用,黑龍江民航發展再次實現歷史性跨越。從馬家溝機場到太平國際機場,40年間,黑龍江舊貌換新顏。如今,一個嶄新的黑龍江搭上民航的翅膀,從這裡起飛。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2018年4月,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正式啟用

哈爾濱民航事業和新中國民航事業一起騰飛,令人感慨。最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的飛機已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昔日普通市民“望機興嘆”的歲月已成為歷史。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哈爾濱馬家溝機場的那些年、那些事,如今的哈爾濱開發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