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埠海关地界”碑见证潮海关历史


“庵埠海关地界”碑见证潮海关历史


(潮安庵埠缅先亭古碑廊入口处)

潮州市潮安县庵埠缅先亭有古碑廊,其中镶有道光二十七年(1847)《奉宪示禁》、光绪二十六年(1900)《奉宪勒石》及“庵埠海关地界”碑,俱有关潮海关史事。

“庵埠海关地界”碑见证潮海关历史


《奉宪示禁》

《奉宪示禁》为“钦加升御管理海关税务、潮州粮捕水利分府英(濬)”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十月廿四日勒石示禁,《奉宪勒石》为“署理潮州粮捕、水利分府、尽先即补军民府、兼管海关税务、加十级、纪录十次黄(名不详)”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初六日示告示发贴晓谕。这两块石碑,一块是严禁地方恶棍强抽过埠钱,一块是应谢姓所请,严禁谢姓子孙将祖屋卖与外乡异姓之人,内容与海关税务并没有关联,其值得注意的是,该碑署名“海关税务”,从这里可以解读,道光年间,清廷委派潮州府分管(或署理)粮捕、水利通判(六品)兼管海关税务。那么,庵埠海关总口的管辖范围及海关官员的任命情况如何呢?

“庵埠海关地界”碑见证潮海关历史


《粤海关志》

据《粤海关志》卷七《设官》记载,康熙二十四年(1685),粤海关设监督一员。时因台湾平定,海氛初靖,康熙二十三年 (1684)二月同意开放海禁,开复原额渔课,并允许各海口贸易。粤海关创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立粤海关监督一员,分设七大总口,潮州总口为其中之一,以庵埠正税口为潮州总口。起初,由粤海关监督分派家丁带同书役分路查察,当时海关关员就是粤海关监督的家丁和所带领的书役,海关官员就是在佐杂人员中选派的海关委员。

康熙五十七年(1718),庵埠日显繁荣,事务庞杂,清廷特地将海阳县丞移驻庵埠;雍正八年(1730),铸给关防。所谓“关防”,就是政府机关或部队的官印。虽然清廷铸给“关防”,但因资料有限,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县丞当时就已经受委为海关委员,兼管海关税务。

乾隆十五年(1750)十二月,两广总督陈大受清查各大总口,发现粤海关监督所“派委标弁及司事家人、书役等收税,侵课累民,不一而足”。奏请遴委佐杂,分口征收。同年,潮州府捕盗通判(六品)移驻庵埠,原分驻县丞同时回驻府城附县。这次官员调整,由六品衔通判顶替九品衔县丞,说明庵埠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上级重视,需要更高层级官员以资弹压。

乾隆五十一年(1786)六月二十九日,两广总督孙士毅、粤海关监督穆腾额奏“请改令就近之丞卒督率经理。其本任廉俸,足资办公,毋庸议给饭食银两”。朝廷同意,委派潮州府海防同知(五品)为兼管庵埠总口海关委员。

“庵埠海关地界”碑见证潮海关历史


(潮安庵埠缅先亭古碑廊)

联系上面两块石碑监管海关税务官员的署衔,到了道光年间,已经是改委潮州府通判(六品)兼管海关税务,至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通判黄某仍兼管海关税务,因从咸丰九年(1859)十二月初九日起已经专委新关委员管理海关税务,此时黄某可能是新关委员一时出缺,而暂时由其兼管而已,否则就成叠床架屋了。

“庵埠海关地界”碑见证潮海关历史


 (“庵埠海关地界”碑)

“庵埠海关地界”碑是历史上庵埠设关的直接见证物。虽然这块地界碑没有时间落款,但根据该碑原来立于庵埠镇万和桥旁,结合潮海关档案“连杉街地图”,可知总口关址就在今庵埠万和路1号,前面庵江,左滨水吼溪,右临连杉街(又称万和路)。

庵埠总口曾数历劫火。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庵埠叛民李亚万纠众劫庵埠税馆,为练总陈铨所获,被磔于市。咸丰四年(1854)约闰七月,叛民吴忠恕攻破庵埠,庵埠通判署及海关税馆均被烧毁。杨启献先生《〈庵埠海关地界〉碑寻根记》称:

《邓氏族谱》载咸丰四年(1854年)海关为吴忠恕烧毁,其址却应肯定。邓铁鞭老人回忆儿时听长辈说,建海关楼房时专门到大埔县采办杉木,此属重建,揣其时间,当在成立潮海关庵埠分关时,“庵埠海关地界”碑也应此时立下。当时这座海关略成方形,坐东向西,立于潮澄交界处,襟庵江而带水吼溪,大门隔水朝庵埠寨,又有“大观楼”木匾高挂楼前,更显得建筑壮观。

从道光末年始,庵埠所处的韩江下游双溪口一带,淤积日渐严重,经多次疏浚,屡浚屡塞,而且随着大型海轮的到来,韩江出海支流已经不能适应外贸装卸需要,进出港口转移到了东陇、樟林口,既而转移到汕头口。据杨伟先生翻译《汕头常关地位与工作报告》,咸丰四年(1854),两广总督批准在粤海关管辖下设立分关并实施相同税则。潮州新设常关建在妈屿岛,称“潮州粤海新关”,其他旧卡口就变成了“潮州粤海旧关”,由此简称为“新关”和“旧关”。潮州府的税收由庵埠总口转到妈屿新关管理,因此,庵埠总口变为分卡。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按照户部的指示,设在汕头的潮州总口被潮海关接管。潮海关原拟接管50里内(指以洋关所在口岸为中心,半径50里范围内)的6个常关分卡——庵埠、梅溪、潮阳、澄海、水井和厦岭,但由于常关委员沈庆的反对而未遂。沈庆仍任常关委员,继续管理常关。到了民国三年(1914),常关各分口分卡距离潮海关50里以内包括庵埠口等11个卡口,于1月1日由监督交由税务司兼管,炮台口也于10月31日被潮海关接收管理。

“庵埠海关地界”碑见证潮海关历史


(庵埠烈士纪念碑)

后来,庵埠口办公场所靠近连杉街地方租与顺成饭店、成裕杉行两家铺号经营。民国十六年(1927)四至六月,因扩建马路需要,顺成、成裕两号临街处被拆去宽10英尺、长 60英尺,面积共600方尺,用于筑路。民国二十年(1931)六月一日,庵埠口等卡口裁撤,庵埠口关产委托庵埠商会负责保管,该地面积共有13620方尺,建有正房24间,每间约 100英方尺。到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五月,该关产由承租该关产铺屋之顺成、成裕号两家出价5000大洋购买。

庵埠海关关产虽然已经出售,但“庵埠海关地界”碑仍竖于万和桥旁,到了1983年,该碑才被转移,镶到庵埠缅先亭的碑廊墙壁上,成为凭吊历史,发思古幽情的一处景点。关史陈列馆筹建时,筹备办同仁邀请汕头文史学者曾旭波、纪相奎两位先生专门到缅先亭对“庵埠海关地界”碑及《奉宪示禁》做了拓片并在关史陈列馆进行展示,既充实了馆藏实物,也丰富了展示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