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房子的故事悲喜交集,喜憂參半,妻離子散,像極了人生

歡迎閱讀前先點擊關注,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一千多年前,將近知天命的杜甫辭官帶著家人幾經輾轉來到了成都。杜甫求親告友,終於在成都的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讓全家有了棲身之所。不料第二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一家老少苦不堪言。

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杜甫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家》:房子的故事悲喜交集,喜憂參半,妻離子散,像極了人生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從中可以看出,一所好房子對生活質量何等重要。

時至今日,"住"依然是衣食住行中的頭等大事。為了有一個穩定的住所,有的人舉全家之力才能買入一套不怎麼起眼的小房子,有的人則祖輩三代擠在不大的房子裡,人活得不如意,房屋自然多了很多生活怨氣,有的人房子不少卻生活不幸……房子承載了太多人的悲歡離合,房子的故事就是人生的故事。

最近熱播的《安家》就是用一個個房子串聯起了發生在人和房子上的故事。

01 因情相聚,因房而散

中國人自古以來重情義,重視人際交往。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血濃於水的親情絕對是所有情意交往中的重中之重。

但人性的貪婪卻會成為這種情義的絆腳石,一旦彼此克服了,那就是皆大歡喜,但是一旦雙方互掐起來,這絕對會成為情義最大的考驗。在情和財之間取捨,很多人選擇了財。

《安家》中的龔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糟心的事情。

二十多年前,龔先生的爺爺好心收留了一個遠房親戚,允許他們在自家的屋外搭建了一個小房子居住。他們一家在這小房子一住就是十幾年。龔先生的爺爺不但解決了遠房親戚的住房問題,還幫忙解決了孩子的戶口和教育問題。

《安家》:房子的故事悲喜交集,喜憂參半,妻離子散,像極了人生

後來遠房親戚的子女成家立業從破舊的小房子搬了出去,從此跟龔家再無交往。當他們得知龔先生賣房子後,想起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回到這個破舊的小屋坐地分錢。談起分錢他們更是獅子大張嘴要五千萬。

你或許認為這是電視劇中才有的情節,實際上現實比這更精彩。有網友留言這分明是根據自己的經歷改編的情節,然後還有網友說此時此刻正在經歷這樣的事情,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房子寄託的不僅僅是家的溫暖更承載著巨大的金錢利益。買房子一般都是每個家庭的重大支出。這也意味著賣掉房子會得到一大筆錢。任何人都會被這一大筆錢誘惑,既然能分一杯羹,又何苦而不為呢?

在現實生活中,更是有些人久病床前無親友。一旦去世了,立刻就有一堆人站出來認親,想法設法分到故人的財產。沒有人會想起逝者生前的無助,他們唯一記得的就是自己曾經在很久以前跟逝者的交往。

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韓國電影《寄生蟲》拿下四項大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電影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這部電影引起強烈反響更多的在於它的深層意義。

《安家》:房子的故事悲喜交集,喜憂參半,妻離子散,像極了人生

金基宇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到樸社長家做家教,之後他先後用各種伎倆把自己的妹妹、父母帶到樸社長工作。這一家四口就像寄生蟲一樣,依靠著樸社長一家生活。

對於窮途末路的人來說,一旦抓住了一個往上爬的機會,那麼Ta會想法設法抓住而不會輕易放棄。對Ta來講,這樣的機會就是"救命稻草"。同樣地,一個沒有房子的窮人一旦得到富人的一點資助,那麼Ta的著眼點會放在從何從富人身上得到更多的好處,而不是思考自己如何更加努力拼搏。

02 房在人散,婚姻的本質是新鮮

徐文昌自己從事房產交易,在限購政策下,為了合理購買另一套房子,他和前妻也踏入了假離婚的大軍。

沒想到前腳離婚,妻子後腳就跟同事好上了。既然已經離婚了,他沒有理由限制妻子跟別人交往,只是復婚也沒有了可能。

所謂的"假離婚"只是夫妻間的口頭約定,如果對方沒有契約精神,這樣的"假離婚"根本不受法律的保護。所有的離婚從拿到離婚證那一刻都有法律效應。

《安家》:房子的故事悲喜交集,喜憂參半,妻離子散,像極了人生

為了房子,拿感情做賭注,這或許會成為你今生最後悔的決定。任何感情都經不起考驗,感情考驗出來的不是對方有多愛你,而是人性的惡。

人性的複雜、多變絕對超乎你的想象,所以千萬不要將自己的婚姻當成小白鼠做實驗。人財兩散的結局並不只是傳聞。婚姻的圍城效應就是如此現實,既然有機會走出了圍城,不管今後是否會再次進入圍城,至少離開圍城這段時間是自由身,沒有人能干涉你的自由。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都無法約束你蠢蠢欲動的心。

劇中的闞先生就是張愛玲筆下的那一類男人,既想要白玫瑰,也放不下紅玫瑰,於是他開始了一段又一段家裡紅旗不倒,屋外彩旗飄飄的婚外情。闞太太在一次次隱忍後選擇了不再將就。

婚姻無法滿足你的全部需求,但是它卻要規範你的一些行為,有些男人忍受不了這樣的行為,所以就選擇了另闢蹊徑。但是他們在這樣做的時候卻從來沒有考慮過離婚。

婚姻一方面是他們的束縛,但是又是他們想後退時候的堡壘。這種類型的男人骨子裡外都是自私。他們自私到只看到自己,其他的人和事都是圍繞自己展開,以自己為行動準則,除此之外,一切免談。

03 父母恩情以待,我以薄情相對

劇中嚴叔為了給兒子買房拿出了一生的積蓄。這些積蓄都是他和老伴一個包子一個包子賣出來的。兒子買到房子後,老兩口甚至開始籌劃未來的生活。嚴叔繼續賣包子,嚴嬸則在家裡帶孫子。

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無數中國父母的縮影,大部分年輕人畢業幾年內根本沒有能力買房。他們需要父母的金錢支持買房後才能實現早日成家。

《安家》:房子的故事悲喜交集,喜憂參半,妻離子散,像極了人生

嚴叔、嚴嬸計算著兒媳婦的預產期差不多到了。老兩口退了租掉的房子,帶著全部家當,騎著三輪車來到了兒子家。他們的滿心歡喜卻被開門的親家母潑了冷水。

幫兒子完成買房的大業後,嚴叔老兩口就像包袱一樣被兒子和兒媳婦甩掉了。兒子絲毫沒有體驗父母的艱辛,父母立在門口大包小包站著,兒子卻讓他們先回去。殊不知他們已經沒有去處了。

他們本以為這買好的房子會是他們在上海的立足之地,可是他們卻連進屋的權利都沒有了。無奈老兩口只能回包子鋪湊合。

為了幫兒子或者女兒買房,有的父母是拿出了全部的積蓄,結果到頭來卻老無所依,這樣悲涼的人生現實不只是電視劇中的橋段。

我的姥爺去世已經三年了,除了母親家裡沒有人見姥爺的最後一面。姥爺生前把所有的積蓄一分為三給了三個舅舅,無奈二舅媽和小舅媽拿到錢後翻臉不認人。她們不但沒有照顧病榻上的姥爺一天,而且天天給姥爺添堵。倆人跟商量好似的,天天跑到姥爺的屋後罵街。

姥爺深知兩個舅媽的潑辣,不讓我們這些晚輩到家裡看望他,姥爺最終抑鬱而終。

孝敬父母這件事有道德和法律兩方面的約束,可是有些人偏偏不受這兩方面的限制。他們活在自己的規則世界,除了金錢,油鹽不進;拿了錢,卻也無動於衷。對他們來說,金錢才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存在。

《安家》:房子的故事悲喜交集,喜憂參半,妻離子散,像極了人生

房子也好,金錢也罷,歸根結底都是沒有人情味的存在。它們的興衰必須有人的參與才會有與眾不同的意義。

很少願意為了金錢出賣自己的靈魂,但是人們在金錢面前暴露出來的惡卻比失去靈魂更可怕。

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只是為了尋找一個庇身之所未能成行。他願意天下寒士都能有棲身之地,哪怕只是自己獨自凍死足矣。

試看當下社會,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讓別人遭受損失,這樣的人生格局估計杜甫老先生也看不下去了。

人生臨終之際,你不會遺憾自己此生沒有財富,你會沒有人守在塌前而悲傷。

比起房子和金錢,此生留住身邊人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