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洛口古鎮:昔日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

 洛口古鎮位於湘潭縣縣城所在地易俗河鎮,長株潭三市“金三角”地帶,易俗河自古為三湘名鎮,唐天寶八年至南宋年間,湘潭縣治設於此鎮,昔日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部分建築物保留了濃郁的原始風貌。景區內有許多名勝古蹟和革命紀念地。名勝古蹟有老街、金霞山、龍興寺、羅水竹灣、上馬石、楊泗廟、硯井等,以及被稱為“易俗河六景”的古飛羊鋪、鐵牛戲沙、蕭祠臥龍、古剎鐘聲、紫竹生輝、牛頭飲水。革命紀念地有中共早期領導人羅亦農故居和革命烈士楊昭植故居。

  

湘潭縣洛口古鎮:昔日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


  易俗河老街:位於縣城易俗河鎮東側。古稱洛口,原為古時米市的中心地帶,總共有“三街、六巷、十二碼頭”,現留存一部分青石路面及部分碼頭。另有一座肖家祠堂尚保存完好。

  

湘潭縣洛口古鎮:昔日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


  金霞山:位於縣城易俗河鎮東側湘江南岸,海拔151.2m,系湘潭四大名山之一。朝陽映翠,嵐氣金光,絢麗多彩。民間傳說:附近有一男一女,男名金哥,善醫術,女名霞姑,識草藥,兩人相互配合,長期在金霞山一帶治病救人,造福一方。鄉人為紀念他們,便以金哥的金字、霞姑的霞字為山名。山體為石灰岩,以產石灰石著稱。山上昔有霞棲庵、龍興庵,今有龍興寺。金霞山樹木蔥蘢,青翠欲滴,現有133.4公頃的森林公園。登上金霞山巔,可俯瞰湘潭縣城全景。金霞山植被豐茂,風光旖旎,山頂建有龍興寺,寺內香菸繚繞,木魚鐘磬之聲不絕於耳,是一個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區。

  

湘潭縣洛口古鎮:昔日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


  龍興寺:龍興寺(原名安禪院)位於湘江河畔的金霞山上,風景秀麗,環境幽雅。是經湖南省政府批准對外開放的千年古剎,始建於東晉鹹康公元335年,歷代高僧輩出,享有“湘南名剎”之盛名。近年來,寺院新修了法堂藏、經閣、千佛塔、放生池、普同塔和化身窯,生活與接待用房百餘間。

  羅亦農故居:羅亦農故居現位於湘潭縣易俗河鎮青獅村雷公塘,僅剩遺址。

  

湘潭縣洛口古鎮:昔日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


  硯井:位於易俗河鎮飛羊鋪。井口邊長103cm,深5m,井底有香爐。水呈清墨色,雨旱不溢不枯。井四周有柵欄,井欄南牆原有石碑,碑文首句為“宋太使路常洗硯池也”。此碑已不存。另有一碑,長120cm,高45cm,正楷陰鐫“鹹淳庚午韋仁甫重修”9字(鹹淳庚午為南宋鹹淳六年,即公元1270年)。1986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硯井為一奇井,井水粗看呈墨色,舀出細看則清澈無比,一年四季,不溢不枯。此井雖小,卻古今載譽,遠近聞名。


【來源:湘潭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