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碩特部的起源及發展

蒙古和碩特部的起源及發展


【名稱解釋】


阿拉善和碩特旗是由“阿拉善”和“和碩特”兩個名詞組成的。前者是地名、後者是部落的名稱。阿拉善之名:“阿拉善”一詞,最早記載於《蒙古秘史》。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唐古特時,西夏國“有阿剌篩之營地”,新譯簡注《蒙古秘史》的“阿剌篩”原文旁註釋“賀蘭山”。明譯亦同。日本人村上正二先生據《元和郡縣圖志》駁馬的記載,解釋為“斑馬”。佰希和先生解釋為鮮卑屬一個部落的名稱之轉,其實是指“野馬”而言。蒙古軍西征西夏國時,因此地羊肉肥美好吃,被指定專供軍隊肉食,“阿剌篩”意即“屠宰”,而轉音為“阿拉善”。現在看來,這種說法很值得研究。

  《馬可波羅遊記》載:“距寧夏六十四里賀蘭山下,有賀蘭山離宮,元昊所建,西夏書作“哈喇沙兒”,始為此“阿拉善”。元朝秘史賀蘭山作阿剌篩,亦與對音相合。在石嘴山至大武口一帶“東北抵河之處亦名乞伏山,當地又名阿拉善山。”

  “阿拉善”一詞,還有幾種說法。“賀蘭山”頂上有個花斑色的臥牛石,人們稱“阿拉克山”,以後演變為阿拉善之名。又傳說在這裡的山林裡有野駿馬(賀蘭、呼蘭),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時已年邁七旬,有一次狩獵被突然跑出來的野駿馬驚跌下馬受重傷,因而起名為“呼蘭山”,以後演變為“阿蘭·阿蘭山”。上述說法、究竟哪個準確,尚待考證。

  據《聖武記》載:賀蘭山厄魯特者,俗稱阿拉善蒙古地區,阿拉善即賀蘭山,亦名阿拉善山,是語音之轉,地在河套以西。河套之西乃是賀蘭山陰地,當地人謂“阿拉善”。哈刺沙兒為“賀蘭山”之對音,蒙語“阿拉善”為漢語“賀蘭山”之音轉。“阿拉善”一名本身並無“屠宰”、“斑馬”、“野馬”、“駿馬”之類含意。


和碩特的名稱:“和碩特”一詞,也有“賀術也骨”、“斜薛”、“孤舒”、“歌舒”、“哥系”、“豁沙忽勒”、“忽沙兀勒”、“火朱勒”、“霍碩特”等十餘種不同的音譯。關於“和碩特”一詞的含義,學者們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1、軍隊番號說。成吉思汗要木華黎從呼倫貝爾到大興安嶺西麓一帶的部落之中“每十人中先出兩個人”來組成一個戰鬥部隊防守東方防線,人們便將這一支隊伍稱之為“和碩特”,意思為“十中選二”,將其譯寫成“豁沙忽勒”。2、“一雙”或“一對”說。認為“和碩特”是“和碩”的複數式,其詞根是“和碩”在古代蒙古語和古突厥語中有“一雙”或“一對”的意思。3、“勇士”、“先鋒”說。在衛拉特蒙古語言中把先鋒、冒尖者稱為“和碩”。在《四衛拉特傳》記載中,和碩特部落作戰勇敢,經常擔任戰鬥的先鋒,於是把這支部隊呼之為“和碩”。


【歷史沿革】


阿拉善左旗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春秋戰國以後,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吐蕃、蒙古等少數民族曾在這裡繁衍生息。漢唐以來,這裡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阿拉善第一代開拓者從新疆、青海遷入定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設立阿拉善和碩特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17世紀30年代,和碩特部首領拜巴噶斯之弟圖魯拜琥(即固始汗),為了擴大領地,離開原牧地烏魯木齊,向東南遷移到青海一帶。後其孫和羅理率部向東移牧,最後聚集到西套地區。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和羅理上書清廷求給牧地。清廷封給寧夏、甘肅邊外地界,作為其牧地。因在河套以西,也叫西套厄魯特。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正式建立阿拉善和碩特旗,編佐領,封和羅理為多羅貝勒,授札薩克印。和羅理是阿拉善和碩特旗第一代授封於清朝的蒙古旗王,從1697—1949年和平解放,在阿拉善和碩特旗定居長達252年之久。札薩克王共傳九代十王。


【傳說故事】


阿沙堪布之後,在很長一個時期之內,阿拉善地方未曾有過一個長住的主兒。後來到了清朝乾隆年間,阿拉善和碩特首領巴圖爾額日克濟農和羅理那時候的阿拉善風調雨順,草場肥沃,人煙稀少,自然如初,是個誰見誰愛的好地方。和羅理十分欣羨阿拉善,打算就在阿拉善長住下去。然而清廷卻不允,斥責和羅理肆意佔地居住,嚴令限期離開阿拉善。當時,和羅理手下有個名叫南柯巴拉的喇嘛。此人學識淵博、足智多謀、膽大心細、能言善辯,被人稱之為拉布佔巴南柯巴拉對和羅理說:“只要是那滿清皇帝不是牲口,能通人語,事情就好辦了。我去跟他理論,看他如何動作。”和羅理想了想,點頭道:“也好。不過,千萬不可衝撞人家。君啊,權比天大,一旦不高興,那可就不得了了。”有人替南柯巴拉擔心,說:“拉布佔巴可不能小看人家皇上啊!估計那皇上手下多有能者,惟恐拉布佔巴隻身難抵人家十八般兵器。”南柯巴拉笑道:“俗話不是說,沒有一百句巧言怎麼能給人家做媒,沒有一百條哈達怎麼能為兒子娶媳嗎?他有他的利舌,我有我的妙語,至少也是個旗鼓相當吧?只要是力量相等,敗下陣來的就不一定是我南柯巴拉。請安心的等候消息好了。”那是初冬季節,正是兒駝性慾開始發作之時期。南柯巴拉同十來名隨從每人騎一峰兒駝登程。原來,那兒駝在性慾發作的幾個月期間,很少吃草飲水,卻不飢不渴,不知疲倦,而是生氣越旺,精力倍增,一直處在激昂亢奮,近乎於歇斯底里的狀態之中。南柯巴拉仗著兒駝體輕力強的優勢和捨身奮發的銳氣,日夜不停地疾速行進。一日來到居庸關城下叫門。居庸關守將得報,疾登城樓,喝問:“呔!你等是什麼人?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南柯巴拉答:“我們從大西北的阿拉善地方來,有要事進紫禁城見當朝天子。不必多費口舌,快快開門放行!”守將聽了,吃驚不小,心想:那紫禁城是什麼地方,說進就可以隨便進得去的嗎?此人為何如此狂傲,是不是有什麼背景才耍這樣的神氣?再一看,發現來人一個個都騎著既象駱駝又不像駱駝的怪獸,忙問:“你們騎的是什麼動物?是不是駱駝?”南柯巴拉反問道:“笑話!活了幾十年,難道你就不曾聽說阿拉善地方有發瘋的獅子嗎?”守將更加驚駭,說:“你等暫且在城外等候,容我稟報京城再行處理。”於是,快馬飛報北京:從西北天邊的阿拉善地方來了十來個騎瘋獅子的人,說有要事進紫禁城謁見皇上,因不明其詳,不敢擅自放行。北京回覆:如若確係來自阿拉善地方,可開關放人守將得令,禁不住打了個寒戰:啊呀,這位身穿黃緞袍,乘騎瘋獅子的大人,原來是皇上的貴客啊。得罪了他,豈不等於砍了自己的頭?幸虧沒有跟他絆嘴,還算我福大運氣好!當即傳令開門,親自出城迎接,擺宴洗塵,恭敬相待。第二天又親自送出城外,直到南柯巴拉繞過山嘴兒不見了,才返回關去。


南柯巴拉進了北京城,叩見皇上。


皇上問:“聽說有人騎瘋獅子進關。是你嗎?”


南柯巴拉答:“那就大概是皇上您的守關人員看錯了吧。獅子是百獸之王啊,除了皇上您,普天下還有誰能夠拿它當坐騎使用?我們是騎醉兒駝來的。”


皇上臉上立刻顯露出喜悅的笑容,說道:“可不是嗎?說是有人騎著百獸之王在關前耀武揚威,朕壓根兒就沒有相信那鬼話。可能是我那個守關的奴才眼拙,看錯了。那麼,今日你等特來見朕,有何急事要上奏啊?”


南柯巴拉奏到:“我們是從新疆來到阿拉善的和碩特部小民,今日特來叩拜聖上,是為了借用萬歲爺的阿拉善草原作為棲身之地……”南柯巴拉話還沒有說完,皇上卻怫然作色,厲聲喝問:“不是已經明令和羅理部限期離開阿拉善地方嗎?怎麼還在那裡賴著不走?”南柯巴拉說:“不是我們賴著不走,而是那裡的人不讓我們走。”


南柯巴拉說:“皇上您有所不知……”皇上喝道:“胡說!我是真龍天子,天下所有事,我哪個不知,哪個不曉?”南柯巴拉說:“是啊。您就是那天上的紅太陽,光芒萬丈,您的光輝無處不照。但是,因為這世界太大,四面八方綿延千萬裡,所以,邊遠角落裡的蛆蟲螞蟻,皇上您就不一定都看得那麼細密無遺了……”


皇上問:“你怎麼知道我看的不細密?”南柯巴拉說:“就說那阿拉善吧。那地方駱駝很多,漫山遍野,不計其數,而且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駱駝,個大體壯,一個個好似天竺國的大象。不知是什麼原因,近來那群駱駝中流行著一種可怕的瘋病。得了那瘋病的駱駝,整日不吃不喝,見人就橫衝直撞,亂咬亂踢,鬧得那阿拉善的人都上山躲藏起來。就那樣都死了不少人,有的被咬死,有的被踢死;還有是乾脆被踩成肉醬的。一峰發瘋的駱駝,比一頭髮瘋的獅子要可怕得多。情況確係十萬火急。幸好,我們這些和碩特人原先居住在新疆的時候,常年同各種野性子駱駝打交道,知道如何對付和收拾它們,有點小本領。因此,就憑著那點舊辦法和老經驗,我們已經基本上控制住了那些瘋駱駝。如果現在我們的和碩特部要遷離阿拉善,當地人也就無法在那裡生活下去了。”


皇上問:“照你這麼說,如何是好啊?”


南柯巴拉說:“有兩種辦法。一是要把那些當地人都搬遷到其他地方去住,一是要出動大軍把那些數以萬計的瘋駱駝都鎮壓下去。然而我想,朝廷就是出兵十萬,如不得巧,到頭來還是要落得個徒勞無益的結果。”


皇上問:“你所說的可都是實話?”


南柯巴拉說:“奴才知道自己肩上扛著幾個腦袋,怎敢欺君?適才所言,句句屬實!”


皇上問:“怎樣才能相信你說的話都是實話?”


南柯巴拉說:“皇上可以看一看奴才們騎來的瘋駱駝,那就是最好的證物啊。”


皇上又問:“你不是說,你們是騎醉兒駝來的嗎,現在怎麼又變成瘋駱駝了呢?”


南柯巴拉答道:“實際上那都是一檔子事。只是奴才怕驚了皇上,才把瘋駱駝說成是醉兒駝而已。”


“這麼說來,這事兒可就非同一般了!”皇上有些不安起來,說道:“你們就把那騎來的瘋駱駝都牽到午門外來,到底是什麼樣,朕要親眼看一看!”說罷便起駕來到午門城樓,讓近侍們攙扶著往下一看,啊呀,那些瘋駱駝果然是非常可怕。只見它們一個個昂首挺胸、怒目圓睜、口吐白沫、咬牙切齒、尾巴亂甩、尿液四濺,完全是一副狂妄暴烈,根本不把大清皇帝放在眼裡的傲睨姿態。


皇上頓覺心驚,汗流浹背,心中想到:朕雖聽說過有個叫駱駝的動物甚是厲害,卻不知道它還要得此瘋病,變本加厲,如此橫行無忌,與人危害。假如那些瘋駱駝因無人遏制、群起而攻,豈不成了我大清江山一大禍患?如此看來,斷不可驅趕那和羅理部離開阿拉善地方了!想到此,當下就叫過南柯巴拉,吩咐道:“所有事理,朕已洞達。你們就帶上這些瘋駱駝快快離京回去吧。阿拉善地方的瘋駱駝,就交給你們和碩特部了。一定要嚴加遏抑,萬不可讓它成了氣候。你們請求劃分牧地,朕將當做一樁要事,予以解決就是了。”


皇上因懼怕醉兒駝而相信南柯巴拉的話,允許和羅理部暫住阿拉善地方,並要遏制瘋駱駝四散作亂,所以也就不再提驅逐的話了。南柯巴拉說:“我也有此想法。帝王信不得,豺狼養不得啊。我看那滿清皇帝,是個出爾反爾的鬼東西。所以,我們還是從壞的方面多想才是。這次我們要準備一首請求劃給目的的歌曲,帶到北京唱給那皇上聽。一定要投其所好。歌詞裡要多說一些讚美恭維的話,咱們的成功也就八九不離十了。您看如何?” >和羅理笑道:“你這個人啊,自己是滿肚子的花招,還好意思說人家是鬼東西?好吧,就按你的主意辦。”於是,命部裡的善詞者作一歌詞並配以曲調,讓一同前往的隨員們學唱。那歌詞大意為:


遙望那西域千里外


安多寺廟在閃金光


沿著那安多看這邊


蘭州古城在山中藏


遠眺那北疆極目處


喀爾喀蒙古三個旗


沿著那三旗看這邊


無邊無際的大戈壁


迎著那朝陽向東望


鄂爾多斯六旗緊相連


沿著那六旗看這邊


紅紅的黃河波浪翻


手搭涼棚往南看


伊日蓋城牆在眼前


沿著那城牆看這邊


賀蘭山高峰擎蒼天


打開那天窗仰首看


松柏參天的阿拉善


揭起那門簾低頭看


熟透的野果滿山崗


走到那北麓往下看


遼闊的草地似海洋


皇恩浩蕩廣如海


心誠的人兒來叩拜


這樣美麗的阿拉善


請把她賜給我們吧。


準備停當,和羅理同南柯巴拉帶領隨從擇日啟程,一日到了京城,叩見皇上,奏明來意。


皇上問和羅理道:“你打算要哪一塊地方做牧場啊?”


和羅理回稟道:“我們帶來一首歌,那歌詞裡將所求地界說的一清二楚。”皇上說:“多聞北疆之人善歌,看來此話不假。好,就把你那歌兒唱給朕聽聽。”和羅理謝了恩,就讓隨員把歌兒唱了一遍。


皇上聽了,連連點頭,說:“不錯,不錯,是個好歌。‘皇恩浩蕩廣如海,心誠的人兒來叩拜’,首先這詞兒就編的不賴嘛!只是,你這歌兒裡說的那地方到底有多大?什麼蘭州、伊日蓋、紅黃河、喀爾喀、鄂爾多斯、大戈壁,說的把朕也給搞糊塗了。這麼一鬧,是不是將我大清國的一半土地都劃割過去了?”


和羅理心中一驚,一時回答不上來,忙回頭看了一眼站在身後的南柯巴拉,示意要讓他說話。


南柯巴拉會意,急忙上前奏道:“回稟皇上,那地方在賀蘭山北邊,只有一張牛皮那麼大。”


“什麼?一張牛皮?”皇上奇怪地問:“剛才你那歌詞裡不是說‘無邊無際的大戈壁’、‘遼闊的草地似海洋’嗎?為什麼現在又說只有一張牛皮大小呢?”


南柯巴拉回道:“那地方確實是一張牛皮那麼大。但那是萬歲爺您的屬地,只能讚美,而不能貶抑它。”


皇上呵呵大笑,捋了捋下頜上的山羊鬍子,說:“你這僧人真可謂是口若懸河、舌如利劍啊!好吧,既然是賀蘭山以北的邊陲地方,而且只有一張牛皮大小,就按你的請求劃割給你們去吧。”便指派一名大臣同和羅理一道前往阿拉善,辦理劃地事宜。


南柯巴拉同和羅理回到阿拉善,當即命人宰殺一頭大犍牛,用快刀將牛皮拉成棉線粗細的一根長皮條,再用那皮條沿著賀蘭山古長城東西走向地丈量起來,以皮線長度為限,要把皮線以北的地方統統算作和碩特部的牧地。


大臣不能同意,雙方發生了爭執。


南柯巴拉說:“大人您最好不要與我爭論。我們在獻給皇上的那首歌兒裡唱得非常明白,西起甘肅的蘭州城,北至喀爾喀的三個旗,東到鄂爾多斯這邊的大黃河,是阿拉善西、北、東三面的地界。這都是塞北地方,因地域遼闊、人煙稀少,或有些取捨,都無礙大局,也不會發生什麼你爭我搶的大沖突。惟這南邊同內地相連,古來就有些爭論,須要認真細緻。所以我們才要求以牛皮大小定界限,而且已經皇上恩准。現在這是怎麼了?難道是聖旨到了阿拉善地方就可以走樣嗎?”


大臣怒道:“你想脅迫朝廷命官嗎?”


南柯巴拉說:“不敢。俗話說:差役雖小是皇上的爪兒,駝羔雖小是大畜的崽子。大人您在皇上面前是個小差役,但在我們這些奴才中卻是個大人物啊。我怎敢脅迫您呢?在京城,我們聽皇上的,在阿拉善,我們就要聽大人您的。如果您一定要說,現在天高皇帝遠,可以隨便更改聖旨,我就是長十個腦袋,也不敢阻攔您半步啊!”


大臣爭論不過,氣急敗壞地指著南柯巴拉罵道:“好啊,你這個喇嘛……好,好,算你厲害!本大人今日不與你爭辯。你別得意,待我進京歸來,再和你理論!”。


說走就走,大臣便離開阿拉善,上京去了。


然而,皇上聽了大臣的稟告,長嘆一口氣,說道:“你不曾聽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話嗎?山野百姓都懂得此理,朕身為一"國之">國之君,萬乘之尊,反而不及常人,豈不讓那些韃子們傳為笑柄?和羅理手下的那個僧人好生厲害,耍了一個小計謀將朕的話套了去不是嗎?你鬥不過他。好了,不必與他認真,就依他的要求去劃割好了。”就這樣,和羅理獲得了賀蘭山以北近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作為自己的牧場,繁衍生息,代代相傳,直至今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