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房企爆雷!新華聯10億債券實質性違約


首家房企爆雷!新華聯10億債券實質性違約

2020年冬天,一場疫情突然殺到,無數行業受到重創、無數公司被拍在了沙灘上。

就連昔日財大氣粗的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就在剛剛,第一顆房企大雷,終於被引爆了!

3月6日,上海清算所披露文件顯示,新華聯控股應於當日兌付的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債券簡稱“15新華聯控MTN001”),截至兌付日終,公司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兌付資金,“15新華聯控MTN001”不能按期足額兌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據悉,該中期票據於2015年3月5日發行,規模為10億元,債券期限為5年,票面利率6.98%。債券的到期兌付日期為2020年3月6日,應兌付本息金額10.698億元。

由此,新華聯成為首個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出現債務違約的房企。新華聯控股的主體信用評級也由AA+下調到A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由此,新華聯成為首個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出現債務違約的房企。

首家房企爆雷!新華聯10億債券實質性違約

根據公告,“15新華聯控MTN001”中期票據於2015年3月5日發行,規模為10億元,債券期限為5年,票面利率6.98%。債券的到期兌付日期為2020年3月6日,應兌付本息金額10.698億元。

在公告中新華聯控股表示,受新冠Y情不可抗力因素的嚴重影響,公司所屬文化旅遊、商業零售、景區景點、酒店餐飲、石油貿易等業務遭受重創,1-2月減少經營回款超過60億元。加之持續受到“降槓桿、民營企業融資難發債難”的影響,償付貸款和債券導致現金流持續流出,流動資金極為緊張。

截至2020年3月6日,公司未能按照約定足額兌付本期債券。”

由此,新華聯成為首個自稱因新冠Y情影響而出現債務違約的房企。

不過,風險來臨之間早有預兆。看似家大業大的新華聯,早已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

首先是多位公司高管被帶走!

12月23日晚,新華聯(000620.SZ)發佈公告稱,公司原

董事長兼總裁蘇波因“個人問題”正在公安機關協助調查,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確認。

就在公告蘇波被帶走的前一天,新華聯緊急召開臨時董事會,蘇波被免去董事長一職,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首家房企爆雷!新華聯10億債券實質性違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此次蘇波被帶走協助調查,是因為新華聯高層發起內部反腐,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的結果。而且,

預計接下來內部反腐行動還將繼續,蘇波可能涉及的貪腐行為主要在房地產領域。

去年6月,新華聯公告稱,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楊雲峰因“涉嫌短線交易‘新華聯’股票”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

首家房企爆雷!新華聯10億債券實質性違約

還有近年來新華聯的投資也是頻頻踩雷,從樂視、ofo到團貸網,這些大熱的雷點幾乎都沒有錯過。

再好的家業、再多的財產,也經不住這接二連三的打擊。在事故頻頻的情況下,新華聯的流動性狀況越來越差,資金鍊十分緊張。

為此,傅軍在2019年初提出了聚焦主業、瘦身縮表、促銷搶收等“過冬”措施。為了應對現金流緊張的狀況,新華聯集團還將其控股或參股的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新華聯、賽輪輪胎、宏達股份(持股9.6%)、遼寧成大(持股5.18%)、北京銀行(持股3.71%)、道氏技術(持股3.57%)、科達潔能(持股9.11%)的股權幾乎全數質押。

新華聯持有多家銀行的股權,尤其最核心的是2016年斥資131億參股的北京銀行(601169.SH)以及2015年增持的長沙銀行(601577.SH)。

受“一參一控”新監管政策影響,新華聯去年7月就掛牌出售所持的寧夏銀行13.53%股權和大興安嶺農商行18%股權,合計轉讓底價約18億元,但至今仍未找到買家。

直到2019年年底,董事長兼總裁蘇波因個人問題被公安機關帶走調查,危機正式浮出水面。

此前的3月5日,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將新華聯控股的主體信用評級由AA+下調到A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該機構指出,新華聯控股賬面資金緊張,疊加近期下屬財務公司同業拆借款逾期及與信託公司的訴訟事項凸顯其流動性壓力,未來3個月內面臨到期或回購的債券金額達38.6億元。

新華聯控股稱正通過多種途徑積極籌措資金,同時加快引入戰略投資者,緩解資金壓力,努力保障後續債務融資工具到期償付。

事實上,2019年12月,新華聯控股子公司就曾因未按照約定償還同業拆借3億元本金及利息而被湖南出版財務公司提起訴訟,儘管最終雙方達成和解,但仍引發了市場對於償債能力的擔憂。

1月23日,大公國際決定維持新華聯控股的主體信用等級AA+,但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東方金誠指出,新華聯控股盈利能力和經營回饋有所下滑。2019年前三季度,主要受地產業務板塊收入結算影響,新華聯控股利潤總額下滑52.34%;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營回款預計將有所下滑。新華聯控股各項債務償付主要依賴外部融資,但各融資計劃進展不及預期,流動性壓力進一步增大。

新華聯控股出現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場預期。2月10日,新華聯控股才剛剛轉讓了其所持遼寧成大(600739.SH)全部股份,套現13.39億元,但仍未能阻止此次實質性違約。

從財報來看,去年新華聯控股就已出現資金鍊緊張。

2019年三季報顯示,儘管新華聯控股合併報表的資產為1335.44億元,超過932.04億元負債。但流動負債高達558.34億,超過流動資產526.65億。貨幣資金雖然有92.06億元,但短期借款為98.38億元,貨幣現金無法覆蓋短期債務。

據悉,2020年新華聯控股面臨31.60億元債券到期和5億元債券回售,其中3-4月份債券到期金額共計20.10億元,債券回收額度5億元。

控股股東陷入債務危機,新華聯也受到波及。

1月21日,東方金誠將新華聯發行的“15華聯債”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A;同時將新華聯主體信用等級AA、“15華聯債”信用等級AA列入評級觀察名單。

首家房企爆雷!新華聯10億債券實質性違約

3月6日晚間,新華聯公告稱“上市公司與新華聯控股為不同主體,具有獨立完整的業務及自主經營能力,在業務、人員、資產、機構、財務等方面與控股股東相互獨立。新華聯控股本期中票未能按期兌付事項預計不會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產生直接影響”。

並表示“上市公司未向新華聯控股及其關聯方提供任何形式的擔保;新華聯控股及其關聯方不存在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況;與新華聯控股及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均為正常的經營性業務往來,不存在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聯提示,新華聯控股為上市公司“15華聯債”、“新華聯物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及部分其他債務的擔保人,本期中票未能按期兌付事項將導致其對“15華聯債”、“新華聯物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及其他被擔保債務的擔保履約能力產生不確定性。

來源 羅斯財富綜合財經風向、華爾街財金、財經三分鐘、野馬財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