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製冷和暖風哪個除霧效果更好?

天氣轉涼,風擋玻璃起霧的問題就開始困擾車主朋友了,每次進入車內,風擋玻璃上就逐漸被一層霧氣覆蓋,影響視野,尤其是車內人多的時候,起霧現象更嚴重。

空調製冷和暖風哪個除霧效果更好?


如何除霧呢?當然是打開空調的除霧開關。但是對於如何正確除霧的問題,各方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說除霧應該開製冷,有人說開暖風除霧效果更佳。


那麼到底誰說的對呢?要找到答案,首先我們要了解風擋玻璃起霧的真正原因。


風擋玻璃上的霧氣實際就是一層細小水滴,與清晨植物葉子上的露水一樣。所以風擋玻璃霧氣的形成其實就是結露的過程,結露的條件與一個物理量密切相關,那就是露點。當空氣遇到低溫物體或氣流,導致其溫度下降到了露點溫度,水分就會從空氣中凝結出來。


舉個例子,冬天我們對著窗戶玻璃哈氣,玻璃上會立刻起一層霧,這就是因為玻璃已經達到了屋內空氣的露點溫度。


我們還要了解一點,露點溫度不是固定的,它會因為氣體溫度和相對溼度(家裡溼度表顯示的溼度)的變化而升高或降低。

空調製冷和暖風哪個除霧效果更好?


還拿剛剛的例子來說,哈氣剛從嘴中呼出時的溫度就是它的氣體溫度,哈氣中含水蒸氣的多少就是它的相對溼度,當這兩個物理量發生變化,露點溫度就會變化。


比如同樣30°C的氣體,相對溼度50%時,它的露點溫度為18.5°C左右,也就是遇上溫度18.5°C以下的玻璃表面就會起霧;相對溼度為20%時,它的露點溫度為4.5°C左右,也就是玻璃表面溫度低至4.5°C以下才會起霧。


同樣,氣體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露點溫度,相同溼度下,氣體溫度越高,露點溫度越高。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夏季陰雨天風擋玻璃也會起霧,一方面空氣溼度較大,另一方面車內氣溫和相對溼度會因為乘員的體溫和呼氣進一步提升,所以露點溫度會升高。因此當車內空氣遇到溫度已經達到露點溫度的風擋玻璃時就會起霧。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天涼時車內乘客越多,風擋玻璃起霧越嚴重。


好了,有了以上知識儲備,我們就可以分析今天的關鍵問題了:空調製冷和暖風哪個除霧效果更好?


我們的答案是:製冷除霧立竿見影,暖風除霧一勞永逸。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會發現對於半自動或全自動汽車空調系統,當你打開風窗除霧開關時,空調製冷會自動啟動,並吹向風擋玻璃表面。

空調製冷和暖風哪個除霧效果更好?


這充分體現了廠家設計的意圖,利用空調的製冷和除溼效果來除霧。空調除溼實際也是利用結露的原理,因為空調製冷時,蒸發器溫度相對較低,會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水,從而達到除溼效果。


因此,當我們打開空調的風擋除霧開關時,首先風擋玻璃處的空氣溫度會快速下降,其次車內空氣的相對溼度也會下降,這都會使露點溫度下降,從而不再起霧並快速風乾,實現快速除霧。因此空調製冷的除霧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空調製冷和暖風哪個除霧效果更好?


但是利用製冷除霧存在兩個弊端

一個是天氣本來就涼,製冷會導致車內溫度過低引起乘客不適,關掉製冷後霧氣又會很快出現。冬天就更要命了,實際上冬天即使開製冷,壓縮機通常也不會工作,但吹進的自然風也會令乘客瑟瑟發抖。


另一個是夏季如果長時間開製冷進行風窗除霧,會導致風擋玻璃溫度不斷降低,最後會達到車外空氣的露點溫度,我們會發現車內的霧氣跑到了風擋玻璃外側,需要用雨刮刮掉。


有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呢?

有,用空調暖風來除霧!


開暖風除霧的原理實際上是提升風擋玻璃的溫度,因為當風擋玻璃表面的溫度高於車內空氣的露點溫度時,就不會再結露了。

空調製冷和暖風哪個除霧效果更好?


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氣溫越低,過程越長。甚至在剛剛打開暖風時,會造成風擋玻璃起霧更嚴重,這是由於提升了車內空氣溫度,露點溫度也會上升,更容易結露。


不過,一但風擋玻璃溫度上升到露點溫度以上,起霧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並且不會反覆。


所以,在選擇除霧方式時,建議大家因時制宜。比如夏季陰雨天氣,氣溫沒那麼低,可以考慮用空調製冷,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寒冷天氣就更適合用暖風來除霧,但為了避免前期除霧效果差影響行車視野,可以適當開窗讓乾燥冷空氣進來幫助消除霧氣。 (修車幫 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