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看見上面的圖片,你是否已然淚流滿面?

不是?沒關係,我再幫你喚醒下回憶。

那是令人難以忘懷的最後一集--

由於數碼世界大門即將關閉,八個孩子必須回到現實世界。

決別之際,阿武與巴達獸坐在地上痛哭。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阿和吹響了囗琴,使得最勇敢堅強的太一也忍不住抽泣。

然而,當所有人都在告別時,美美的巴魯獸卻忽然不見。

任憑美美四處找尋,巴魯獸偏要在樹後躲

為什麼?

它說:

我知道,可是我不想看到她..

因為離別是很痛苦的事既然痛苦我就

不要看到她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儘管沒有看到美美,巴魯獸還是悲傷到不能自己。

美美走上電車,就在最後一刻,巴魯獸跑了出來。

巴魯獸拼命追趕電車,與美美揮淚告別、道謝。

電車越開越快,巴魯獸加速奔跑,卻突然摔倒。

下一秒,美美的帽子突然在空中飛起。

與此同時,和田光司的音樂再度響起....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多年以後,這一幕被二次元界稱之為經典的“飛帽殺”。

多年以後,即使曾經的觀眾已經長大,也依然會被“飛帽殺”感動到哭瞎。

“美美帽子飛起來的那一瞬間,我知道我的童年已經結束了!”

“幼兒園看的第一遍。到大學再看飛帽

殺,眼淚還是止不住的流。”

“一聽到這個音樂,就知道,我的童年隨著美美的帽子和淚水一去不返了。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感?

《數碼寶貝》所承載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能量?

1.熱血的主題

「熱血]特指一種令人血液沸騰,內心無比激動的感性體驗。

「熱血]也是日本少年動畫裡面,最被慣用的一種創作手法。

《數碼寶貝》作為少年動畫鼻祖之一,將這種創作手法運用的極其高明。

一次暑假,八個具有各種不同個性的孩子,被選召進入陌生的數碼世界。

在數碼世界,八個孩子分別遇到八隻數碼獸,與自己結伴而行。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注意一-

孩子跟數碼獸的關係,並不能簡單理解成“主人與寵物”的關係。

孩子跟數碼獸的關係,其實更像一種彼此互相保護的夥伴關係。

或者說,更像一種彼此互相幫助對方成長的父子&母女關係。

數碼獸並不是生來就那麼強大的。

數碼獸的能力,會隨著不斷進化,分成五個不同等級一一幼年期、成長期、成熟期、完全體、究極體。

正如一個人的心境一-有懵懂的童年,有發奮的少年,有而立的青年,有不惑的中年,有知天命的老年。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而,數碼獸的每次進化,都要依託孩子們內心個性的真正成長。

比如,太一的個性象徵勇氣,就要用勇氣才能讓他的亞古獸進化。

我的一個童年陰影,是孩子們尚未成長時,太一誤解了勇氣的含義。

得知亞古獸是目前唯一能超進化的數碼獸,他感覺自己身負重任。

為了不讓大家失望,他強迫亞古獸塞滿超多的各種食物,以補充能量。

就像對孩子寄以厚望的家長,每天把孩子的課程排滿,不留絲毫空閒。

之後還要給孩子施壓,說:“我們把一切都給你了,你怎麼敢不努力?”

不要說你吃不下

聽著 大家都把寶貴的食物拿來給你吃

現在只能靠我們了 所以要加油 多吃一點

這種時候還踢足球?你們還真是悠閒啊!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接下來,反派入場,亞古獸進化成了暴龍獸。

與反派的戰鬥中,由於吃的太多,導致暴龍獸的動作異常緩慢。

為了讓暴龍獸能超進化,太一不顧眾人阻攔,獨自衝向了戰場。

他以為,勇氣等同於莽撞,壓力能帶來正能量。

他以為,只要他願意犧牲,暴龍獸就會變更強。

結果,暴龍獸悲憤過度,“超進化”成了喪失暴龍獸。

喪失暴龍獸,雖然力量強大,但卻缺乏情感,喜歡見人就殺。

就像《“大”人物》中,那個被父親施壓,導致內心極度扭曲的趙泰一樣。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是的。

錯誤的進化,錯誤的成長,並不能帶來真正的「熱血」體驗。

真正的「熱血」體驗,往往承載著可以超越逆境的精神力量。

我印象中,《數碼寶貝》最「熱血」的部分,是“東京大騷亂”。

在這一部分,主要刻畫了四個主人公。

象徵光明的嘉兒(臺譯小光),是太一的妹妹。

象徵希望的阿武(臺譯阿嶽),是阿和的弟弟。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因為嘉兒從小體弱,太一就總扮演堅強的角色,讓勇氣豎立於嘉兒前方。

因為阿武單親寂寞,阿和就總在阿武身旁鼓勵,給阿武戰勝孤獨的力量。

太一&阿和對勇氣&友情的堅守和詮釋,增強了嘉兒&阿武的光明與希望。

然後反過來,嘉兒&阿武又用自己的個性,反哺了自己最愛的兄長……

“東京大騷亂”的最後,孩子們跟究極吸血魔獸決戰時——

嘉兒用光明,點燃了太一的勇氣;阿武用希望,使阿和變得更強。

看到亞古獸&加布獸究極進化,哪個保留著少年魂的觀眾能不熱血沸騰?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不過——

我們知道,《數碼寶貝》的豆瓣評分是9.1,已然屬於經典神作級別。

而實際上,光憑「熱血」二字,是無法令一部動畫被捧上經典神壇的。

那麼,除了「熱血」之外,《數碼寶貝》到底還有什麼觸動靈魂

2.物哀的情緒

「物哀」特指一種日本文化裡面,令人痴醉神傷的深沉情緒。

「物哀」也是許多東方文藝作品,都在不斷追求的美學嚮往。

《數碼寶貝》的定位,雖是低齡兒童向,卻依然在追求這種美學嚮往。

“東京大騷亂”結束之時,是「熱血」轉向「物哀」的重要分界點。

這時,八個孩子再次來到數碼世界,卻發現一個令人心痛的事實。

在“黑暗四天王”的嚴酷統治下——

原本美好的數碼世界,已變得比資本主義的人類世界更加骯髒。

城市的角落處,為了維持齒輪運轉,弱小的數碼獸只能淪為流水線工人。

你們這些見不得陽光又沒有用的鼻涕獸

你們就是無限龍獸大王所控制的

黑暗龍捲山上巨大城市的動力和能源

快點工作吧!一直工作到死為止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八個孩子不忍目睹這一切,便要爬上階級的最高處,消滅黑暗四天王。

但,體制哪能那麼容易被顛覆?

很快,由於實在戰不過黑暗四天王,革命進攻只好轉變成了戰略性逃亡。

長征路上,八個孩子屢遭危機。

雖然每次都化險為夷,但每次的化險為夷,都伴隨著摯友的犧牲。

妖精獸、巨鯨獸、獅子獸,以及成群結隊的鼻涕獸相繼死亡……

甚至於,在與小丑皇的決戰中,六個孩子都被變成了木偶。

只剩下阿武和嘉兒,兩個年齡最小的孩子相依為命。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你說……殘忍?

你說……不該讓小孩子看如此黑暗的情景?

假設你真的這麼認為,那我建議你可以去廣電應聘個職位。

因為,只有體制內的工作者,才可能想要向觀眾掩蓋真相。

而,真正的藝術家,即使是創作童話故事,也同樣會尊重邏輯與現實。

《數碼寶貝》並不是像《喜羊羊》那樣,把邪惡的狼簡單刻畫成低智商。

那首世界流行的主題曲《Butter-fly》中,和田光司不止一次唱道:

在無限的夢想後面

是一個陰冷幽暗的世界

在這陰冷幽暗的世界裡,就算你拼盡渾身力氣,最終也可能只剩下自己。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但,最關鍵的就在於——

明明已經山窮水盡,你還要不要相信?

你還要不要相信,勇氣能夠戰勝恐懼?

你還要不要相信,友情能夠戰勝妒忌?

你還要不要相信,知識能夠戰勝權力?

你還要不要相信,誠實能夠戰勝虛假?

你還要不要相信,愛心能夠戰勝獸性?

你還要不要相信,純真能夠戰勝世俗?

你還要不要相信,光明能夠帶來希望,希望能夠帶來光明?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歷經多年磨礪,原本膽小懦弱的阿武,擁有了無比堅強的內心。

沒錯。

即使孤身一人,阿武也沒被絕望擊垮,而依然選擇了相信夢想。

當天使獸感受到希望的力量,進化成最強完全體時,一段音樂忽然響起。

不是和田光司的《Butter-Fly》,也不是宮崎步的《brave heart》。

而是一首來自於西班牙的古典音樂——《阿蘭胡埃斯協奏曲》。

何為「物哀」?

戴上耳機,聆聽這首曲子,《Concierto de Aranjuez》,你就能明白「物哀」的真義。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無盡的傷感之中,摻雜著難以言喻的浪漫與優美;

情緒彷彿被黑暗籠罩,又似乎可以看見天國的光芒在遠處照耀。

這就是《數碼寶貝》經久不衰,令我們難以忘懷的最大原因——

3.對童話世界的敬畏心

到底為什麼,我們拍不出如此優秀的動畫?

其實,《數碼寶貝》的製作成本並沒有多高。

在今天看來,它的畫質甚至比不上某些國產作品。

不過,若拋開物質成本,拋開技術的進步不談,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

無論情節設定、故事核心、主題表達還是世界觀塑造……

甚至於,小到配樂和主題曲,它的創作者都極其真誠且用心。

幾乎每一集,都是看似獨立又環環相扣,絕不會浪費兒童難得的假期。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數碼寶貝》同人手繪

反觀我們呢?

我到現在還記得,大年初一上映的“兒童作品”——《小豬佩奇過大年》。

豆瓣評分4.0,情節各種注水,故事完全瞎糊弄。

可它的最終票房,卻有1個多億。

怎麼做到的?

坦白講,我早前就認識幾位它的相關工作人員。

我暗中得知,《小豬佩奇過大年》大部分投資,並不是用在正片製作上。

而是在上映前,用大部分錢去宣傳推廣,甚至買通院線,打壓競品排片。

如此這般,便出現了一個空前奇況——宣傳短片居然比正片更強。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說白了——

《小豬佩奇過大年》的製片方,壓根就沒把影院當成傳播藝術的殿堂。

他們是把影院,當成一個屠宰場,把兒童當成待宰的羔羊。

他們用盡一切謊話,將兒童騙進屠宰場,只是為了收割前兩三天的票房。

無恥嗎?可恨嗎?

他們為什麼要那樣做?

因為他們不信。

我想起《大護法》的導演不思凡,初進國產動畫圈時目睹的行業亂象:

動畫怎麼樣做才商業

動畫應該怎麼樣賺錢

就所有人都在研究這些東西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所有人都在研究,該怎樣收割票房。

所有人都不願想,該如何做好內容。

當金錢成為唯一信仰,你的創作就不可能傳遞出偉大的能量。

這像不像,什麼美好都不肯相信,只推崇利益至上的吸血魔獸?

什麼彼此互信互賴、純真的友情

這些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只有笨蛋才會相信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明白了吧。

在我們的動畫環境中,某些審查者就好比黑暗四天王。

而創作者,則是一個個的吸血魔獸。

對於童話世界,他們根本就不信,更談不上敬畏心。

他們根本不信,光明能帶來希望,希望能帶來光明。

他們根本不信,自己是被選召的孩子,使命是向世間傳播真理與正義。

但,總有些人會相信,會對童話世界保留敬畏心。

比如,《數碼寶貝》的創作者。

比如,仍在堅持努力,等待“神聖計劃”發光的每一顆少年魂。

為什麼第一部《數碼寶貝》能夠經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