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三千億美元!金融危機來了?將對航運業產生哪些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陰影下,國際原油市場驚現“黑天鵝事件”,從亞太市場到歐洲市場,各國股市均出現罕見“大地震”。這一系列變化是否會觸發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


國際油價創近30年來最大跌幅簡約線框標


疫情衝擊疊加OPEC+談判失敗,直接導致國際油價崩盤。


因俄羅斯不同意減產“談崩”,中東產油大國沙特3月7日率先打響了“石油價格戰”。繼上週五倫敦原油期貨大跌8.5%,至45.98美元/桶後,3月9日亞太時間開盤後,直接跳空大幅低開,最低跌至31.02美元/桶。


這是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週五國際油價大幅回落的過程中,還伴隨著成交量的快速攀升,當前市場對油價的恐慌程度可見一斑。


高盛將二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下調至30美元/桶,並警告稱油價“可能下跌”至20美元/桶附近。這意味著其將較目前的45美元/桶左右的價位大跌逾50%以上。


美股熔斷!全球股市普跌


受原油期貨市場波動影響,率先開盤的澳洲和亞洲股市接連重挫。澳大利亞普通股指數收盤下跌7.4%,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收盤下跌5.26%,沙特、阿聯酋、科威特股市開盤也都出現暴跌。


隨後,3月9日晚間,美股三大指數開盤全線重挫。標普500指數跌7%,觸發熔斷機制,美股三大股指全部暫停交易15分鐘。道指跌逾7%,跌超1900點;納斯達克指數跌7.2%。按照上個交易日美股總市值44萬億美元、整體跌幅7%計算,美股開盤市值就蒸發了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萬億元。


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及其他證券交易所在1987年10月份的股災發生以後推出了這種“熔斷”機制,並在1989年推出了一種後續機制。如果標普500指數在美國東部時間早上9點半到下午3:25之間下跌7%或以上,則將觸發“第一級”停盤;若該指數下跌13%,則將觸發“第二級”停盤,同樣持續15分鐘。


美股暴跌三千億美元!金融危機來了?將對航運業產生哪些影響?

圖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當天美股收盤,道瓊斯指數下跌2013.76點至23851.02點,跌幅7.79%,這是道指首次在單一交易日內下跌超過2000點。標普500下跌225.81點至2746.56點,跌幅7.6%,也經歷了2008年以來的最差一天。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滑624.94點至7950.68點,跌幅7.3%。


據紐約時報報道,白宮將邀請華爾街高管參加週三在華盛頓舉行的會議,預計會議將由大型銀行的高管參加,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會出席。


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來了?


國際市場這一系列變化讓人擔心,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是不是來了?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說,從近期數據看,全球金融市場並沒有單邊下跌。“從前幾天的美國金融市場來看,前一天跌,第二天漲,然後第三天再跌,第四天再漲。

波動加大是因為最近多種衝擊雜糅在一起,比如有關於疫情的、美國大選、所謂原油博弈的,共同交織在一起,所以還很難講是不是一定會有危機。”


同樣,在《新京報》報道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餘淼傑表示:美股熔斷,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對疫情的預判不足,投資者對疫情的恐慌超過了疫情本身。這跟美國對待疫情的方式有很大關係,目前美國還沒有公佈疫情的病例數字和具體情況,這會引起投資者的極大恐慌,預期導致股市出現比較過度的反應。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疫情過後美股就會上升,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出現較低的增長率是有可能的,但是並不能據此判斷全球經濟會陷入像2008年那樣的危機。


對航運業會帶來哪些影響?


自2008年金融危機和2009年全球經濟萎縮以來,航運業一直處於低迷調整期。需求乏力、成本居高不下、低碳環保要求等因素都成為航運業難以逾越的阻礙。有實力的航運企業紛紛將造大船作為脫困之舉。嚴峻的盈利性挑戰迫使承運商不斷地擠壓成本、提高效率。


通過船舶大型化,承運商可以同時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和降低燃油成本雙重好處,這正是近年來推動船舶大型化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超大型集裝箱船能較好地實現規模經濟,使得集裝箱單箱運輸成本下降,另一方面,超大型集裝箱船還可以提升燃油利用效率,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

燃油成本在航運業中佔據著成本中的大頭位置,國際油價降低,意味著船東船用燃油的支付成本大幅下降,這有助於整個航運業更好的管控成本。受益的將不僅僅是油輪船東,集裝箱船舶和幹散貨船舶同樣受益。而目前高低硫燃油的分化趨勢加速,二者價差進一步收窄,這將進一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船公司成本及現金流壓力。

未來,國際市場將何去何從,我們還需拭目以待。或許,我們又將見證一次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