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後很少有國家大量裝備坦克殲擊車了?

近衛步兵師


答,坦克殲擊車,是德國為了打蘇聯坦克而專門設計出來的,現在的反坦克導彈,坦克發射的反坦克炮彈,士兵的反坦克的RPG,已經非常的普及了,坦克殲擊車沒有什麼用了,並且需要專門的防空設計,跟隨裝甲集群行進不安全,已經過時了。


大馬哈魚12


首先我們來看下坦克殲擊車的用途,這種坦克殲擊車沒有炮塔,所以在同一種裝甲底盤上它可以裝備比有炮塔的坦克更大的火炮,但是由於沒有炮塔,隨意無法像坦克那樣在行進中自由的射擊,所以在進攻中劣勢很明顯。坦克殲擊車沒有炮塔,整體的車身高度要比坦克低,非常適合防禦伏擊作戰,由此可見,坦克殲擊車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防禦,為陣地上脆弱的步兵單位提供反坦克火力,抵擋敵軍裝甲部隊的衝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宏大,尤其在東線戰場動輒上千公里的戰線,幾百萬的軍隊,對各國的軍工生產都帶來巨大的壓力,對於坦克的生產遠不能滿足部隊的需求,這些寶貴的坦克一般都用於執行突擊和反突擊任務,而對於固定放線的防禦則降低坦克殲擊車,其作用不亞於坦克,但是比坦克易於生產,還不耗費新型坦克的地盤。


二戰結束後坦克殲擊車的減少很大原因上是步兵單位反坦克能力的提高,由於單兵反坦克導彈和火箭筒的威力越來越大,射程越來越遠,甚至一些普通車輛都可以裝載反坦克導彈以具備反坦克能力,所以對於坦克殲擊車的需求也越來越小了。加之二戰後坦克在裝甲和發動機上的巨大進步,出現了中型坦克的重量卻擁有重型坦克的火力和裝甲的主戰坦克,其作戰用途遠比坦克殲擊車寬泛,而且易於大批量建造,逐步替代了坦克殲擊車。

當然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大規模地面戰爭的不在發生,讓坦克殲擊車這種原本就是為了大批量生產的應急武器不再有出場的機會。


戰略論


要想知道坦克殲擊車為什麼會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還得從坦克的發展說起。首先坦克的出現其實是為了對付那綿延幾十公里的塹壕,還有裡面大量的步兵與機槍碉堡而誕生的,所以坦克最初的任務並不是反裝甲,而是配合步兵推進,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可是隨著坦克一點點在戰場上的增多,士兵們發現反坦克最好的武器依舊是坦克自己。可是隻能發射榴彈炮的坦克,如何去穿甲反坦克呢?有人就想到了把專門的反坦克炮搬上坦克的嘗試,可是這種嘗試進行的很不成功。

因為反坦克炮的炮彈要比榴彈炮炮彈長很多,畢竟更大的裝藥量有利於增加穿甲動能,但是坦克初期那小小的炮塔根本就塞不下那麼大的反坦克炮,所以一開始擁有反坦克能力的坦克,基本上裝備的都是小口徑反坦克炮,例如德國的三號,裝備的就是37mm的反坦克炮。

可是這麼小口徑的反坦克炮要是遇到了厚裝甲目標可怎麼辦,那點穿深根本就不夠,所以解決之道就是直接把大口徑反坦克炮直接安裝在坦克地盤上,因為坦克車身的體積要比坦克炮塔大許多,足夠容納大口徑反坦克炮大大的炮閂。

再加上二戰開始之後這種坦克殲擊車取消炮塔的做法,又進一步的減少了建造工時,降低了生產成本,所以坦克殲擊車便開始大規模列裝。例如三號突擊炮、四號坦克殲擊車、費迪南、獵虎等。當然蘇聯那邊也沒閒著,SU85、SU100、ISU152等一系列沒有炮塔的坦克殲擊車被量產列裝。

可是隨著二戰的結束,各國坦克設計師們開始有大把的時間來優化坦克並推出下一代產品,而隨著大口徑反坦克炮本身質量的提高,再加上下一代主戰坦克外形的改變,還有就是沒有了戰爭無需大量製造廉價坦克殲擊車的急迫需求。坦克這種陸戰兵器漸漸地全都替換了大口徑反坦克炮,而一旦坦克本身裝備了反坦克炮,之前在二戰中大放異彩的坦克殲擊車自然也就沒有了容身之地。


九品侍衛


不必費神去看那麼多文字的回答,原因很簡單,被現代反坦克武器取代了。便攜式反坦克導彈,武裝直升機等兵器的出現,使坦克殲擊車這種使用環境限制較高的武器退出了歷史舞臺。二戰時期,各國地面戰爭以步兵和裝甲戰為主,空軍受技術限制,無法提供精確的反坦克火力,打擊坦克的主要方式還是依靠坦克本身。但是當時技術條件,使坦克設計無法兼顧火力,機動,防護,隱蔽性等方面,所以在陣地防守中,使用只兼顧隱蔽性和火力的坦克殲擊車性價比非常高。但是現代坦克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主戰坦克這一類型的設計,可以兼顧火力機動防護,進可攻退可守,所以二戰中及後期出現的中型坦克,重型坦克,反坦克殲擊車都不再是各國的主流裝備了,全被主戰坦克取代,唯一保留下來的只有輕型坦克,突出機動性,以適應山地泥地等特殊環境作戰。


小螞蟻的奇妙世界


坦克殲擊車是二戰時期匆忙設計專門對付坦克的一種裝甲戰車。而今反坦克功能又回到了坦克本身,坦克也有極強的對付敵方坦克的能力,所以坦克殲擊車經過段暫的存在後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duh23333


坦克殲擊車是一種應急的產物。一般都是因為這個國家急需反坦克火力,而現有的大威力大尺寸的反坦克火炮無法直接裝進坦克炮塔裡,所以不得的不將其裝進特製的大型炮塔裡或者使用無炮塔結構。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生產了過多的底盤,還有剩餘的火炮,兩種閒置物品組合利用。。二戰以後火炮技術得到發展,坦克炮的口徑不斷增大,從76mm、88mm、90mm、100mm、105mm、120mm一直到125mm,火炮的威力不斷變大而火炮尺寸還是相對緊湊,足夠裝進坦克炮塔裡,使得坦克基本都能獲得足夠的穿甲能力。還有一點是反坦克導彈發展起來以後,車載重型反坦克導彈取代了坦克殲擊車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