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企業紛紛減配 傳統零部件輾轉求生

電動化已經成為全球汽車業的趨勢之一,主流汽車製造商加速轉型,同時“瘦身”以削減成本,隨之而來的是內燃機市場萎縮,產業鏈上游的傳統零部件企業承受著莫大的衝擊。近日,通用汽車曝出大幅削減燃油車零部件以降成本的消息,戴姆勒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也表示將大幅削減車型陣容、平臺及動力系統選項以優化利潤率。

這一切變化的背後,都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零部件企業無法再接到相應的訂單,生存面臨威脅。為此,博世、大陸、歐司朗、舍弗勒、馬勒等大批零部件企業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將研發資源向電動化等領域大力傾斜,另一方面相繼啟動裁員計劃,同時對現有員工進行轉型培訓,讓傳統零部件從業人員再就業。

整車企業紛紛減配 傳統零部件輾轉求生

■整車企業紛紛減配 裁撤產品組合

在汽車產業劇烈變革、車市整體低迷的背景下,車企已經無法再“廣撒網”,削減產品組合及配置成為很多車企的選擇。日產在去年7月表示,計劃2022年3月底前,將其全球產品線至少削減10%,主要針對銷量不佳的小型車。日產還有意削減車型配置和套件的選擇數量。

本田也在梳理產品線,計劃削減地區特供車型和衍生車型的數量,其計劃到2025年,將全球旗艦車型的衍生車款數量砍掉2/3,地區特供車型也要降低數量。

奧迪這項工作進行得更早。據奧迪代理首席執行官布拉姆•肖特此前介紹,在2018年,奧迪砍掉了針對特定市場的變速器、發動機組合及某些型號的車型,直接導致產品組合減少了27%,但奧迪並不滿足,計劃最終將車型數量削減45%。

對產品陣容“臃腫”現象動刀的不止奧迪,梅賽德斯-奔馳也在去年5月向經銷商發出預警,稱過去20年由於產品系列、車型改版、配置和發動機選項的激增而導致該公司產品組合日益龐雜,計劃從2020年開始在美國市場剔除銷量不佳的車型,並減少配置選項。此外,戴姆勒董事會成員馬庫斯·謝弗在近日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奔馳正在啟動一項全面的成本削減計劃,此舉可能導致奔馳發動機家族和平臺的縮減。

通用汽車近日也對外表示,2020年將繼續對車型、零部件及生產流程等方面進行合理規劃,以節省成本。據外媒報道,在2019年,通用在所有車型產品線中削減了3500種零部件,這使得工廠對零部件的需求量下降了12%。

整車企業紛紛減配 傳統零部件輾轉求生

■零部件商開發新業務

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零部件供應商,各項資源都在向電動化領域傾斜。通用汽車負責全球電動化的副總裁丹·尼克爾森曾在去年表示,他領導過一支8000人的研發團隊,剛開始完全專注於內燃機研究,“之後我們有70%的人負責內燃機,30%轉向電動化,而現在這一比例要完全反過來,即30%專注內燃機,70%轉向電動化。”一年多來,通用汽車將更多資源從內燃機轉向電動汽車。去年在裁撤了8000個固定薪資崗位(約佔北美白領員工的15%)後,通用對大部分工程人員和白領員工職位進行了重新分配。

整車企業的電動化轉型,帶來的自然是產業鏈重塑。大陸集團據此進行了調整,稱“不再投資內燃機零部件,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資金放在電動傳動系統上”。去年11月,大陸集團宣佈將在未來幾年內停止內燃機液壓零部件業務,屆時將關閉德國、美國等四個地區的內燃機零部件工廠。

與此同時,新業務也在開發中。以燃料電池車為例,座椅及內飾生產商佛吉亞在法國成立了專注於儲氫系統研發的全球技術中心,並與法國原子能與可替代能源委員會(CEA)聯合研發燃料電池堆技術;博世結盟燃料電池堆製造商Powercell,共同合作以推進卡車和乘用車燃料電池大規模量產;馬勒也在研究應用於商用車的燃料電池熱管理技術。

動力電池方面,西門子攜手瑞典初創電池企業Northvolt,合作研發、生產優質的鋰離子電池;汽車天窗製造商偉巴斯特入局電池領域,旗下德國及中國兩家動力電池工廠已經投產。

此外,智能化、自動駕駛等也是零部件企業投資的熱門,一級供應商大鱷們紛紛向智能駕駛領域突圍。為此,博世成立了智能網聯事業部;德爾福拆分,留下聚焦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安波福,而將動力總成業務公司德爾福科技出售給博格華納套現;法雷奧CEO Jacques Aschenbroich稱電動化、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是該公司戰略發展核心。

整車企業紛紛減配 傳統零部件輾轉求生

■裁員與再培訓並舉

新技術的開發耗資巨大,為了緩解壓力,殘酷的裁員成為零部件企業的共同選擇。一年多來,包括博世、大陸、歐司朗、舍弗勒、奧托立夫、巴斯夫、馬勒、佛吉亞、固特異等在內,多家全球知名零部件企業相繼公佈了裁員計劃,少則數百人,多則上萬人。

根據規劃,大陸集團從2023年開始每年降低總成本約5億歐元(約39億元人民幣),到2029年,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裁員人數將達2萬。據外媒日前報道,大陸集團計劃在德國萊茵美茵地區進行裁員,此前被拆分出去的動力總成事業部,也就是現在的Vitesco科技公司,將削減三分之一崗位。“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傳統燃油驅動業務不斷減少,公司必須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調整和裁減。”Vitesco發言人說。

德國國家未來出行平臺(NPM)此前發佈報告稱,從燃油車向電動汽車的轉變,可能會在2030年之前讓德國損失41萬個工作崗位,僅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生產領域,就將有大約8.8萬個工作崗位面臨威脅。為此,NPM呼籲企業進行戰略性的人員規劃,敦促建立地區性資格認證中心,遏制失業。

整車企業紛紛減配 傳統零部件輾轉求生

事實上,已經有企業這麼做了。以採埃孚為例,其在2018年宣佈未來四年內投資8億歐元(約人民幣63億元)改造德國變速器工廠,從而生產電動傳動系統的零部件。在這筆投資中,一部分資金用於對員工的再培訓。“我們希望通過大量培訓和資格認證機會,以及更靈活的工作結構,讓員工為未來移動出行做好準備。”採埃孚乘用車傳動技術事業部負責人Stephan von Schuckmann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