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城中村裡,有你的青春啊

1

這座城市的夜晚霓虹絢爛,以致於你看不到天邊的星星

那些密密麻麻的房子,如同蟻穴,無數的螞蟻忙碌於其中,奮鬥著,掙扎著,麻木著……。

深圳是一座管理人口超過兩千萬的城市,超過一半的人蝸居在城中村裡,“城中村”這個詞,顯然有些不符合粵港澳大灣區、“宇宙中心城市“深圳的語境和定位。然而就是這個被各方勢力急切地想要更新改造、拆除重建的空間,見證了一撥又一撥“深飄”的逐夢之路。

深圳的城中村裡,有你的青春啊

俯瞰城中村

據統計,深圳有740萬套租賃住房,其中城中村租賃住房達450萬套,佔比為60.8%,如果按人口比例計算,城中村裡的生活是流光溢彩背後的主體,更多的人生在這裡上演,他們的青春與夢想都在城中村裡有過或長或短的停留,那些幽暗的歲月成為抹不掉的記憶。

2

張翠花租住在上沙的城中村裡,距離她上班的地方濱河時代大廈步行不到十分鐘的路程。每天走路上下班,中午還可以回家補個覺。通勤的便捷,租金的相對低廉,使得她當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上沙。要知道一路之隔的商品住宅小區售價近10萬元每平米,租金之昂貴更是初入職場的人難以承受的。

深圳的城中村裡,有你的青春啊

路標

3

終於,在五一假期,張翠花迅速地打包搬遷到深圳北附近的白石龍,依然擁擠的握手樓。所謂“一室一廳“就是稍大的屋子裡加了堵隔牆,只不過是端房,西側有個大窗戶,白天陽光可以打進來。張翠花在新住所設宴款待大家的時候大笑說說,“早上起床可以跟對面帥哥臉對臉地刷牙,可是沒過幾天那帥哥就拉起了窗簾“。

眾人的說笑聲在狹小空間裡不斷迴音,恍若置身在KTV的小包間裡。

張翠花每天得六點半起床去趕地鐵,一般駛過來的第一輛是擠不上的,要麼選擇等下一趟,要不做到反方向的終點再坐回來。對此,張翠花坦然表示,習慣了就好。

從城中村到城中村,多少張翠花或陳二狗在經歷著這樣的辛酸史。

也許他們有一天會離開深圳,一去不返。

或是住進對面的高端小區裡,繼續著更大的目標。

在城中村的時光,置身其中難免會覺得苦澀,但回頭看會有一種無序、殘酷、非主流的美感,那滋味就像一杯很烈的酒,入口時刺激得難受,卻能長時間地回甘。

4

張愛玲曾經說過“我要比林語堂還要有名,我要穿最別緻的衣服,我要周遊世界,我要在上海有套房子”。

很多文人所表達的詩與遠方背後都有一句潛臺詞,在“上海有套房子”。

有套房子,你才會安心地上路。

而對於很多雜居在城中村的年輕人來說,不管怎樣努力,一輩子都不可能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城中村,可以暫時安放你的青春,但並不負責你的夢想。

多年後,也許城中村會變成歷史名詞。

不管你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離開,你一定會懷念樓下的炒粉店,水果攤,甚至那些“蟑螂藥、老鼠藥、螞蟻藥”,“回收冰箱、電腦、空調”的吆喝聲。

你一定會懷念那種野蠻生長的生命力,那種雜糅了各種氣息的無序感,還有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因為那裡,有你的青春。

深圳的城中村裡,有你的青春啊

外來務工者的背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