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秋月臨死這麼說,是對雍正的無情控訴嗎?

青燈問史


導讀:雍正一生勤勉政務,為康乾盛世的承上啟下做出了很大貢獻。可以說沒有他的新政改革就沒有乾隆十大武功的堅實的物質基礎。在《雍正王朝》中,胤禛為了奪嫡和穩固皇位確實做了一些違心甚至是黑心的事。在雍正看來這只不過是自己穩定帝位發揮才能的必須手段而已。鄔先生如此、高毋庸如此、年羹堯和年秋月依然如此。秋月一生孤苦,對她最重要的兩個人是哥哥年羹堯和曾經朝夕相處本可以託付終生的鄔先生。但是命運讓她不得不嫁給了四爺胤禛,在臨終前雍正兩次探望時她都習慣稱呼四爺。這個稱謂代表了她對自己在四爺府的開心的生活的懷念,那時無論是哥哥年羹堯還是鄔先生都開心的生活在一起。至於“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絕對不是控訴,而是臨終放下一切後的囑託和懷念。如同年羹堯臨死前想起小時候伴隨著背景音樂中出現的歌謠一樣充滿了不捨、留戀和懷念。


在《雍正王朝》劇中胤禛是個冷麵王爺,所以身邊沒有多少追隨的人。所以儘量的啟用身邊的人,比如包衣奴才出身的年羹堯、甚至是乞丐出身的李衛。而年羹堯、年秋月兄妹本身就是胤禛的包衣奴才,所以一個為主子帶兵掌權一個在府中洗洗涮涮的伺候人。鄔先生自從來到府中一直就是年秋月在照顧,長期相處之下二人已經有了感情。


秋月和鄔先生的孽緣

鄔先生剛一進四爺府就是秋月照顧他。那個時候的秋月活潑加潑辣,讓以文人自居的鄔先生無可奈何。長期的悉心關照讓鄔先生和秋月暗生情愫。這也讓秋月在哥哥不在身邊的時候多了一份寄託和歡樂。在四爺府中鄔先生擔負著弘時和弘曆的老師,所以地位很高。那倔脾氣起來即使是福晉也沒辦法,只有秋月可以不賣鄔先生的賬。對秋月來說,這段管胤禛稱呼四爺的這段時光是她最快樂的時光了。所以在臨終前秋月一開始管雍正叫四爺,這不是口誤而是對對美好時光的懷念。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秋月只是在表達自己的心願而已。

但是由於年羹堯對胤禛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鄔先生還是胤禛都清楚的知道秋月室早會抬籍後嫁給胤禛。朝夕相處的有情人不能喜結連理,是為孽緣。


秋月臨終前雍正面臨的朝廷形勢

秋月和四爺胤禛的結合就是政治婚姻,即使在洞房花燭夜裡胤禛如果不是在福晉的催促下都想不起去秋月的房裡。當年羹堯任西北撫遠大將軍獲得大功後的飛揚跋扈,雖然雍正無法表達不滿(因為還得依仗年羹堯)所以就把氣撒到秋月身上。所以才有了所謂的卸甲一幕。


當西北穩定下來的時候,雍正迅速拿下年羹堯讓嶽鍾琪替代。同時對年羹堯是一貶再貶,最後終於讓李衛去直接鴆殺。而嶽鍾琪畢竟初接軍務,還沒有年羹堯的威信。所以西北叛軍在攻打阿爾泰的時候,不但搶去了3000石糧食還被燒燬了所有剩餘的糧食。阿爾泰反而上書要求請功,這讓雍正大怒。在上書房大臣面前說出了半句話:“在年羹堯手裡早就被”。其實這時候雍正也對於殺年羹堯也有些後悔,但是雍正屬於那種後悔也不改口的那種脾氣。最後硬著頭皮給阿爾泰補充了糧食還得封賞,然後怒氣衝衝的走了。


雍正是想讓老十三去接管西北兵權,因為他放心把兵權交給的親王只有十三弟了。但是老十三病重無法擔當此任,所以才建議去景陵去勸說老十四回心轉意然後讓他帶兵。雍正最後被說服了。結果老十四還在生氣,就要和四哥死磕。這樣的結果讓本來就不情願的雍正更上火。


秋月的臨終遺言

秋月就是在這個時候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此時由於雍正的刻意封鎖消息,秋月並不知道哥哥已經被殺。她在臨終前心裡時刻不忘的還是哥哥和自己的心上人鄔先生。所以當雍正最後來探望她的時候,秋月向雍正說了兩件事。一個是哥哥年羹堯的事,希望皇上留他一條命。秋月當然要為哥哥爭取生存的權利,可惜她不知道哥哥已經被殺了。


第二個就是秋月自己的事了。雍正一進門,仔細看秋月的稱呼是舊時的四爺而不是皇上。這就是秋月對那段時光的懷念,請求的事也是讓皇上告訴鄔先生“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秋月臨終念念不忘的兩個人,一個親人一個有情人。秋月一生孤苦,為了哥哥的前程違背了自己的心願嫁給雍正心裡自然不開心不快樂。都說哀莫大於心死,所以秋月才年紀輕輕的就病入膏肓。在臨終前秋月終於放下了一切,在雍正面前說了真話。隱晦的表達了她對鄔先生的情意。自己一生都是在為別人活著,這次她要真實的吐露自己的心聲。這絕對不是對雍正無情的控訴,小編以為就是為了年羹堯的前程她和四爺這樁政治婚姻也是必須進行的。心中的美好平時不敢外露,因為這不但涉及婦道還涉及皇家的尊嚴。


雍正的反應

秋月這兩個請求讓雍正淚流滿面,這兩句話正戳到了他的傷心處。從上一段背景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雍正此時的朝廷狀況並不好。但是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兔死狗烹的手段逼走了鄔先生;鴆殺了年羹堯。所以他對西北軍事無法掌控,甚至不得不和阿爾泰的冒功做出妥協。如果鄔先生在身邊或者年羹堯控制西北軍事,這一切都不用雍正發愁。

雍正也許也愛怪自己也許應該把事情想開一些:如果秋月嫁給了鄔先生,鄔先生也不必離開。鄔先生還會給自己出謀劃策,自己也不至於這麼被動。而不殺掉年羹堯,西北軍事也不會跟一個阿爾泰妥協。但是帝王的尊嚴和無情讓他不得不這麼做,也許對帝王這種生物來說感情就是多餘的吧。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雍正王朝》隨著年羹堯的垮臺,處在深宮的雍正年妃秋月病入膏肓,臨死之際,年秋月對著雍正說: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雍正的臉色顯然是很難看的,但隨即留下了一滴眼淚。

一段政治婚姻,從此天地相隔,鄔思道與年秋月的感情雍正是知道的,難道真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嗎?作為始終處於弱勢的一方年秋月,難不成真的為此耿耿於懷,臨死才表達出對雍正的控訴,對這段政治婚姻的控訴嗎?


年秋月,年羹堯的妹妹,都是雍正在潛邸的奴才。年羹堯從一個微末小吏成長為大將軍王,為西北平叛立下不世之功。為了牽制年羹堯,雍正做王爺的時候,為年家抬旗脫賤,並納年秋月為側妃。

問題在於,作為下人丫頭的年秋月千不該萬不該和雍正的謀臣鄔思道產生了感情。雍正用抬旗脫賤將他們的感情斬斷(因為秋月入旗後,就意味著不能和漢族人通婚,鄔思道是漢人,自然沒戲了)。

這是一段典型的政治婚姻,從此後的年秋月,因為年羹堯的起落而起落,陰冷的後宮,再無雍正潛邸時候的溫情。

年秋月雖然是個奴才出身,但是生活在像鄔思道、胤禛等這樣的人身邊,耳濡目染也比普通女子更加聰慧明理。自雍王爺為他們抬旗脫賤之日起,不用明說,自己就知道命運已經不在自手,以後的一切,都將是雍正的,而與鄔思道無關了。

她想過,所以問鄔思道:難道我們就這樣完了?

鄔思道說:你遲早是他的女人。

年秋月絕對不是那種傻傻的女人,她很聰明,只是,命運如此,她無法抗爭。如果她是一個普通女人,她一定還會向十三爺求助,但是她沒有,就說明她不是一個普通女人。

可以說,年秋月是做好了準備的,因為她還必須報恩,報效雍正的大恩大德。史載:雍正王妃年氏,為雍正生有五人,其中男孩四人,女孩一人,唯留下一人,其餘皆夭折。所以,年秋月和雍正是做好了婚姻準備的,這點,毋庸置疑。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是規範社會秩序的黃金定律,無人可以違抗違背,年秋月不是祝英臺,鄔思道也不是梁山伯,所以寄希望於封建社會 “珍品”的愛情,無非就是理想主義的自我想象罷了。

對於雍正,無非就是政治利益至上的原則,所以才納年秋月為側妃,他也無從選擇。若不是這樣,年羹堯或許就跟了老八,拿不住年羹堯,大清的江山就可能從此與己無緣。要怪,就只能怪年羹堯生有這樣一個妹妹,要是沒有這個妹妹,不知道雍正會採用什麼辦法套牢年羹堯。

再說鄔思道,鄔思道可謂絕頂聰明,儘管他心儀年秋月,但是此人十分理智,如果你認為他會為了爭取年秋月和雍正談條件,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他不會做。因為他是讀書人,都說忠孝不能兩全,一個忠字是刻入他心底了的。所以當十三爺送給他如月的時候,他也欣然接受了。若是心中沒寫下那個忠字,又怎會留下如月。

有人說,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這話有理,要是鄔思道不收下如月,只怕連秋月也要被連累。(此話另說)

年羹堯的交橫跋扈不僅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和姓名,同時也搭上了妹妹年秋月的幸福。

你一定還記得,雍正回宮後在秋月面前歇斯底里的喊:“卸甲,卸甲……”

你也一定會記得:雍正母妃病重之時,指名道姓讓年妃走開時那份憂愁和無奈。

總之,年妃在雍正的後宮,沒有過上什麼好日子,直到死去。常人之家,且有三綱五常,何況皇室,所以,年秋月的苦楚,只有往自己肚子裡吞。有人說,雍正奪了老十四的喬引娣,尚且溫婉對之,一個給自己生育了幾個子女的妻子,為何沒有半點溫情。是雍正的冷酷還是社會時代的殘酷?

一切的一切最終歸結於他們之間都沾惹上了政治,封建社會的政治。於是,婚姻和愛情都必須為政治服務,男人和女人都必須為政治鬥爭,生命和自由都必須為政治犧牲。

這個道理,年秋月知道,鄔思道知道,雍正也知道。

“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簡單的9個字,不是對雍正的控訴,不過是還唸叨雍王府潛邸時候那點還沒有被政治汙染的時間罷了。正因為如此,雍正留下了淚水。因為自那以後,所有的一切,都被封建王朝的政治汙染了。汙染也就汙染了吧,過眼雲煙罷了。


青燈問史


告訴鄔先生,我走了!品來品去,這也許是雍正王朝中最讓人感到傷感的一句話。

年秋月在臨死前喊出了這句話,可她不知道,她臨終前的這句遺言也許永遠也傳達不到鄔思道的耳中。

雍正聽到這句話更會倍受傷感,畢竟夫妻多年自己的側福晉卻仍然心繫他人,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竟然喊的是別人的名字,而這一切的悲劇,卻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造就。



而鄔思道,儘管多年前他匆匆離開了雍正王府,但年秋月這個名字他永遠不會忘掉,也許在他離開之時他已經預料到年秋月的未來,但年秋月實際所受到的痛苦,卻只有她自己能夠感受,鄔思道更不會知道,當自己在四處各地尋找地方隱居之時,那個曾經愛過自己的女人早已在哀怨中去世。

年羹堯,在他接到聖旨命令他自裁之時,不知道他有沒有想到自己的妹妹,當年為了保持與雍正的緊密聯繫,他故意安排自己的妹妹進入雍正王府,伴隨著身份的抬旗,他更意識到自己的妹妹隨後會進入一場政治婚姻當中,但為了自己的未來他選擇了默認,雖然換來了仕途上的發展,但也得到了妹妹對他的怨恨,多年的折騰最終讓年羹堯得到一場空,可自己一無所有的妹妹又將何去何從?



年秋月也許是整個過程中最無奈的人,她可以平平淡淡過完自己想要的一生,卻在無法擺脫的背景下被捲入到了一場政治的聯姻當中,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更對自己唯一的親人選擇了失望,最後時刻的年秋月雖然掛著妃子的身份,但只有她自己明白,她早已成為了一個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早已經被大人物的政治理想撕碎的一乾二淨。



在自己臨別之際,她喊出了那最後一句話,畢竟多年的夫妻她不會對自己的夫君有所控訴,但她只想告訴雍正一句話:她的心也許從來就沒有屬於這裡。雍正可以征服八爺黨,可以消滅氣勢正盛的年黨,但他也仍然有著自己征服不了的人,聽著年秋月的遺言,雍正也罕見的落淚,也許有後悔也許有傷痛,但更多的恐怕還是心理上的落敗,當年在自己身邊鞍前馬後的各個手下,竟然一個又一個的離自己而去,他們離去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感情與思想上的分道揚鑣。


遼寧資深球迷


也許是即將“死去”年妃秋月終於無所顧忌,說出了藏在自己心裡多年的思念。
一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道盡了年秋月內心的哀怨與委屈,不是控訴勝似控訴!

年秋月和年羹堯本來是四爺府的奴才,年羹堯在外為四爺忙碌,年秋月在府裡面伺候福晉。

作為四爺福晉的大丫鬟,如果四爺喜歡的話,完全可以收為自己的妾侍,但是四爺偏偏讓她去伺候一個瘸了腿的教書先生。

其實,一開始,年秋月是拒絕的,覺的自己即使是個奴才,但是自己是福晉身邊的人,去伺候一個瘸子,平白的拉低了自己的身份。

但是,時間長了,秋月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個有內涵,有知識的瘸腿老男人,事事都愛管,時不時的還能使個小性子。

作為主子的四爺胤禛、福晉似乎也樂見其成,看著年秋月和鄔思道的性情相投,持一種默許的狀態。

但是,無疑年秋月也是聰明的,隨著年羹堯的權勢越來越重,年秋月似乎開始擔心些什麼,對年羹堯避而不見。

但是,這似乎也不能夠斬斷和年羹堯的血脈關係。

終於,四爺給了許多的賞賜,還給年秋月全家抬了旗,說是謝謝年秋月對鄔思道先生的照顧。

這一切,都結束了。年秋月成了雍王府的側福晉,當四爺登基成了皇帝,年秋月成了年妃,她沒有要年家的一兩銀子,努力的和年羹堯撇清關係。

但是沒有用,因為年羹堯,她不被雍正信任,成了雍正的撒氣筒。不被太后喜歡,被太后趕了出來。太后殯天,皇后不讓她守靈。

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是年羹堯的妹妹,終於,她要死了,要離開這裡了,唯一要牽掛的就是鄔先生。

這就是年秋月的控訴,也許只有在鄔先生身邊,是她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


逝去即歷史


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可以說自始至終都愛著鄔思道,當他得知哥哥被處死,她頓時感覺自己時日無躲,所以在臨終前對雍正說的那句話:告訴鄔先生,我要走啦。

這是多麼的可歌可泣 ,讓人聽到之後潸然淚下,雍正也許並不喜歡年秋月,但是他卻狠心的將年秋月和鄔思道硬生生的分開,雍正不缺女人。他這麼做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他給年秋月一家抬旗,隨後又把她召為側福晉,他就是想牢牢抓住自己的奴才 ~年羹堯。


四阿哥胤禛雖然在“九子奪嫡”中勝出,但只因此人平時心高氣傲, 情商又低,除了十三爺胤祥他並沒有支持者,就連他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老十四胤禩都支持號稱“八賢王”的老八,沒辦法 ,他只有培養自己的人,年羹堯就是他培養出來的人,年羹堯一家原本都是胤禛府裡的奴才,年羹堯之妹秋月也福晉身邊的小丫頭。但是他們兄妹二人為了胤禛能當上太子確實出了不少力,年羹堯給胤禛找來了一個能夠出謀劃策的軍師,鄔思道,又派自己的小妹,去照顧鄔思道,其實就是盯著他,看他到底是不是一心一意的給四爺幹活。



年羹堯 也確實不辜負胤禛的期望,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猛進 但是在他立了一點微功以後,就得意忘形,貪贓枉法,徇私舞弊,、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甚至招侍妾入寢都要翻牌子,吃飯叫用膳,送給下屬東西叫賜,甚至將親王們也全然不放在眼裡。然而這一條條後來全被雍正知道了,雍正豈能容他。


雍正給他羅列出92條大罪 ,無疑是死路一條,年秋月得知哥哥 東窗事發自己還能有好,再加上 因為自己哥哥的原因,雍正甚至變著法折磨她,真可謂是此 一時彼一時,所以她又氣又惱 大病了一場,在她臨終之時 他不知道哥哥畏罪自殺,她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所以對雍正說出來 埋藏在心裡多年的話:告訴鄔先生,我要有了,反正是要死的人了,她索性告訴雍正,在她心裡自始至終裝著鄔先生。


佳寧說歷史


《雍正王朝》是很經典的歷史劇,但是也只是歷史劇,不是歷史。


鄔思道這個人物,在雍正給田文鏡奏摺中提過一筆,說:鄔先生安否。


只此一筆,到了二月河筆下,大膽想象,給鄔思道增加了很多故事,甚至雍正奪嫡也是在鄔思道策劃下才成功的 。


中國小說,尤其講歷史的小說有一個特點,總喜歡寫一個神機妙算半仙附體的人,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比如話本小說裡的劉伯溫徐茂公,比如《雍正王朝》的鄔思道,《白鹿原》裡的朱先生,《琅琊榜》中的梅長蘇,有了這麼個人,很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這大約就是把複雜的歷史簡單化。


鄔思道這個人物對標的是誰呢?是歷史上的諸葛亮,小說中的徐茂公劉伯溫。


諸葛亮歷史上只有一個。


唯一一個。

劉伯溫徐茂公,他們的主公朱元璋李世民,都是不世出的大牛人,智慧甚至還在他們之上,小說評書中,為了突出謀臣的重要,往往把李世民朱元璋塑造的很弱,有點傻白甜。


《雍正王朝》也有這個傾向,把鄔思道的作用無限拔高,無限拔高他對雍正皇帝取得帝位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鄔思道之於胤禛就像諸葛亮之於劉備。


但是五千年曆史諸葛亮只有一個,所以鄔思道的很多故事都是後人編的。


清朝時,給鄔思道編故事還算剋制,只是說田文鏡死後,鄔思道就失蹤了,很多傳說說他襄助世宗,世宗就是雍正,編這些故事的人,大多是紹興師爺。


紹興在明清時候出師爺,紹興師爺熟悉刑名,錢穀等的運作,是各位官老爺背後的男人,他們熱衷編鄔思道的傳說,其實心底是羨慕。


成為鄔思道這樣的師爺,是很多紹興師爺一輩子的目標。


就像很多文人一輩子的最高理想就是成為諸葛亮被明主發現一樣。


到了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和電視劇《雍正王朝》,鄔思道就徹底成了諸葛亮那樣定鼎江山的牛叉人物。


二月河小說中不止虛構了鄔思道的很多情節,甚至李衛也被大大的虛構了一把。



李衛本是江南富戶人家的子弟,捐官進入官場,後來被雍正賞識。


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人。入貲為員外郎,補兵部。


入貲,就是花錢買官的意思。


電視劇和小說中說李衛是受災的饑民,窮困潦倒,被胤禛收進府裡,是潛邸的近人,這樣寫無非是增加了人物的傳奇性而已。

電視劇中最大的虛構非年羹堯莫屬。


電視劇中說年羹堯因為四爺的賞識,才步步高昇,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更是被四爺抬籍進了八旗。電視劇中好像年家就這倆人了。


真實的歷史上年羹堯是官宦世家,家裡世代為官,年羹堯不到三十歲就已出任四川巡撫。


這是啥概念?我們看到網上有二十多歲的人擔任副縣長,會質疑,人家年羹堯厲害多了,二十多歲擔任省長。


年家是官宦世家,年羹堯他爹年遐齡康熙三十一年開始擔任湖廣巡撫,後來又代理湖廣總督的,在湖廣地面經營了十餘年,樹大根深。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親自指配,把年遐齡的幼女嫁給自己的四兒子胤禛為側妃,這一年年家的另外一件盛事就是的年羹堯出任四川巡撫。


用《紅樓夢》上的話說,此時的年家是烈火烹油。


康熙皇帝和年家人結親,是古代為了鞏固君臣關係的一種慣有操作,算是互相成就。

所以電視劇中雍正娶年妃是為了籠絡年羹堯,是抬舉年家,還真的不是。


這算一樁門當戶對的婚事,沒當上皇帝的胤禛,大約還要借年家的資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如果說成就,更多的是年家成就了早年的四皇子吧。


婚後年氏和雍正的關係很好,雍正說她:


克盡敬慎


年氏是雍正即位後封的第一個貴妃,貴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根據清朝的制度皇帝即位時封的貴妃,地位高於以後加封的所有貴妃,所以乾隆他媽熹貴妃在雍正一朝地位一直都低於年氏。


雍正和年羹堯鬧翻時,年氏病重。


為了顧念她的身體,雍正推遲了處死年羹堯的時間,年妃去世,雍正以霹靂手段公佈了年羹堯的九十二項大罪,賞了他一條白綾,不過對年家雍正板子舉得很高,落下時很輕。


年遐齡被革職,二年後去世。按照一等公的規格舉行了葬禮。


年羹堯的大哥年希堯被弟弟牽連,罷官抄家,一年後起用,官至工部右侍郎。


和其他被抄家的功勳家庭比如曹雪芹他們家相比,年家的下場算不錯。


年家被保全,和去世的年妃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其實不無關係。


我有時候懷疑雍正有雙重人格,他對人好起來恨不得把心都給了人家,但是恨起一個人來,這人過去針鼻樣的瑕疵他都會記起。


典型的就是對年羹堯,好的時候雍正恨不得把心給他,恨起年羹堯來他出氣都是錯誤的。兩人的關係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但是,對陪伴他十餘年的年氏,雍正一直很深情很懷念,五年後,雍正還因為自己三哥允祉沒來參加年妃的葬禮而耿耿於懷,這成了允祉被圈禁的罪責之一。

所以年妃去世前她會無聲控訴雍正的無情嗎?不會。


年妃去世前她會深情的呼喚鄔先生嗎?更不會,她認識鄔思道是誰?




薛白袍


年秋月是《雍正王朝》悲情人物。

年秋月在《雍正王朝》中就是一個悲劇,一生都是一顆被人利用的棋子。先是被叫去伺候腿腳不方便的鄔思道,喜歡上鄔思道之後又被迫做了四阿哥的側福晉,四阿哥成了雍正後她也是個悲劇。太后因為十四阿哥的事情一直不待見她,雍正當初娶她完全就是為了控制她哥哥年羹堯,對她其實也不好。


年秋月一生都是棋子,只有在臨終的時候才做回了自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個時候她不用顧慮了,她的內心其實還是念著鄔思道的,所以才說一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年秋月喜歡鄔思道。

年秋月和年羹堯一樣都是四阿哥府上的僕人,可是年羹堯英勇善戰,一步步做到了將軍,四阿哥為了更好地控制他,就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

年秋月其實是喜歡鄔思道的,她被叫去伺候鄔思道的時候還不樂意,但是最後卻喜歡上了他,希望和他在一起,但是雍正給她抬了旗,要娶她。

年秋月嫁給了四阿哥卻不幸福。

鄔思道其實也是一個怯懦的人,當然也是不敢和雍正搶,面對年秋月的深情,他只得無奈地說道:“你早晚是四爺的人!”可是年秋月結婚後也不幸福,四阿哥娶她本來就是有目的的,四阿哥做了皇帝之後連她哥哥年羹堯都要殺,哪裡還會愛惜她?太后就更看不慣她了,因為十四阿哥的事情,遷怒在年秋月身上,去世後的葬禮都說了不要她參加。

年秋月的死前的遺言。

年秋月死的時候說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希望雍正不要殺她哥哥年羹堯,第二件事情是希望告訴鄔思道自己要走了。年秋月雖然不願意見年羹堯,但是畢竟是自己的哥哥,她哪裡放得下了?希望雍正不要殺年羹堯,這件事情雍正辦不到,非殺不可。

年秋月死的時候念著鄔思道,那是因為她一生中也就喜歡過這麼一個人,可是平素也不敢表露出來,現在人都要死了,才敢吐露真言,她喜歡鄔思道忘不了鄔思道倒是真的,至於是否怨恨雍正?我個人覺得未必會,她都不在意雍正哪裡會有怨恨?

只是很悲劇的是,年秋月死前囑咐的兩件事情最後都落空了。


湘西小木魚


也許並不只是雍正,也許還有對鄔思道的一種報復。

年秋月與鄔思道這一對,算是《雍正王朝》中,少有的溫情存在。

只是他們沒辦法,誰讓他們都是雍正的奴才呢。

年秋月還是年羹堯的妹妹,如果她是個平凡女子,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他們的悲慘結局,是鄔思道早已料到的。

年秋月註定要淪為政治上犧牲的棋子,她沒有選擇幸福的權利。

她一定要成為雍正的女人,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鉗制年羹堯。

當時九子奪嫡,年羹堯還搖擺不定,雍正這一手,無疑是想要更好地拿捏他,讓他忠心為自己辦事。

事情果然如雍正預料地那樣,他登上了皇位,鄔思道完成了報復,年羹堯成為皇親國戚。

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可誰還記得在一旁難過的年秋月呢。

隨著年羹堯好大喜功最終被雍正殺了之後,年秋月的處境就更加尷尬,終於在重病之下,眼看著就要去了。

雍正對她是沒有愛情的,但是當晚還是為她留了淚,他看著年秋月,可能也有點於心不忍,可是沒辦法。

要成大事,必須要有所犧牲。年秋月租後的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

其實不只是對雍正所說,也是對遠在天邊的鄔思道說,你要繼承大統,你要完成抱負。

如今你們的目的都達到了,而我現在的結局,你們滿意了嗎?

年秋月在臨死之前,想要他們二人後悔,才有的那句控訴罷了。


十點歷史君


那可不是,秋月是封建王朝的犧牲品,就是通過死來對雍正的無言抗爭和控訴!


本來秋月在胤禛府裡負責照顧鄔思道的,在照顧鄔思道的過程中,鄔思道和秋月漸漸地互相欣賞有了感情。我們從鄔思道教弘曆背書嚴厲的態度就能看到,秋月在鄔思道心裡的重要性,只有秋月才能管得了鄔思道。

可是後來,胤禛為了重用年羹堯,體現對年羹堯的恩惠,於是就把秋月納為偏房。這就像鈍刀割肉一樣,活生生的把秋月和鄔思道分開。秋月和鄔思道也沒辦法,畢竟秋月是奴才,鄔思道只是一個門客,說白了就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胤禛的自私和無情,為了自己地利益,不惜一切代價。


後來,因為年羹堯反骨已現,違背胤禛的命令和意願,導致胤禛拿秋月出氣。我覺的這種方式太過無聊和迂腐,也反應了胤禛內心的醜惡。其實,自胤禛強行把秋月和鄔思道分開,秋月基本上就早已看透胤禛也預料到自己將來可能會面對的命運了。當得知年羹堯的背叛的真實情況以後,秋月知道自己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已經斷了,或者說自己的利用價值,已經隨著年羹堯的背叛徹底歸零,於是只有選擇死亡的方式,來向胤禛進行控訴。


漁樂鴻晨


有向雍正示威的意思,得到人,也得不到心。


年秋月的一生就是個悲劇;年秋月跟鄔思道的朝夕以對中互生情愫,都不需要表白啥的;這本來是《雍正王朝》這部戲中為數不多的愛情戲份,觀眾特別希望有圓滿結局,可是最終還是以悲劇收場。

年秋月是四爺府上的丫鬟,而鄔思道是四爺請來奪取皇位的謀士,他們兩個人結成夫妻也算門當戶對,但這需要四爺的支持。可年秋月偏偏處於政治漩渦,她是年羹堯的妹妹,如果跟鄔思道結為連理,那鄔思道就是年羹堯的妹夫,如果二者聯合,一文一武,年羹堯能征善戰,鄔思道謀略卓群,他們倆若走到一塊,對付四爺或者造反,對雍正都不是好事;再者雍正已經發現年羹堯有改換門庭的打算,也不是個安分之人;雍正為了控制好年羹堯、鄔思道,更是為了防止二者走到一起危及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奪嫡大業。雍正必須娶了年秋月;想驗證這一點,也可以從雍正娶了年秋月以後,就把年秋月晾在一邊,沒有什麼感情的。在雍正眼中,要的是帝王大業,什麼卿卿我我的愛情是可以犧牲的。雍正做皇帝后,更是覺得自己是九五之尊,風裡雨裡都過來了,可是年秋月的遺言要雍正頓時有了挫敗感,在雍正看來這就是年秋月在向自己示威,連一個女人都沒征服。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種對年秋月的愧疚感;雍正棒打鴛鴦,犧牲了年秋月跟鄔思道的愛情,來成就自己的奪嫡大業。看到年秋月快死了,心裡肯定有那麼一絲絲的對不起年秋月;

年秋月畢竟是個女性,也正是對愛情憧憬的年齡遇到了鄔思道,就有種為了愛情奮不顧身、飛蛾撲火的衝動;還記得一個鏡頭是年秋月即將出嫁,晚上與在井邊洗衣服的鄔思道的一番對話,年秋月說究竟怎麼處理自己?!在她看來,鄔思道絕頂聰明,如果為了他們愛情,一定有辦法。年秋月認為鄔思道沒盡力,沒想維護這段感情。年秋月還有要鄔思道帶她私奔的意思;鄔思道當然聽出年秋月的意思,對她說你早晚是四爺的人,言外之意是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鬥不過皇子的。鄔思道勸年秋月認命;這在鄔思道看來,這應該是可以活命的辦法。

前面說了年羹堯,就有改換門庭的意思,雍正娶了年秋月,就斷了年羹堯其他的想法,就是年羹堯不死心,在外人看來,雍正是年羹堯的妹夫,沒人會收年羹堯,收了也不會重用。年羹堯只能在四爺門下。年羹堯估計也意會出來了,老老實實在四爺手下做事。

年秋月成為了雍正的政治犧牲品;死前的話,故意通過雍正告訴鄔思道,或者她就是說給雍正聽的。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雍正示威:你得到我的人,卻不曾一刻得到我的心。同時告訴鄔思道自己對愛情始終如一,自始至終都沒忘記鄔思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