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如此“犯懶”,我竟無從反駁,網友:懶出了高度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但是有一個共同的毛病讓家長和老師都頗為頭疼,那就是比較“懶”,這不僅體現在勞動上,也體現在學習上。幾乎每天的作業都有幾個“老面孔”無法按時完成,對他們來說,批評,罵一頓甚至請家長都沒啥作用,不是他們不想做,而是確實不願意做,說穿了就是“懶”,拖延症,回家總是要先玩一頓,等到上床睡覺之前才想起該做的作業沒有做,但是也不願去補,寧願被老師罰一頓。

但是也有那比較聰明的孩子,雖然很懶,但是懶出了水平,懶出了高度,老師看了之後只能感嘆,我明明知道他在犯懶,卻無從反駁,只能感嘆,這聰明勁要是用在學習上該多好呀。

01:懶式造句

造句這種題型在小學階段還是比較常見的,造句可以檢驗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對學生而言,要做對這樣的題目,首先是要對詞語要能夠正確理解,並且能夠運用在語言環境中。如果碰到一些比較難的詞語,學生不明白什麼意思,那大多數情況下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但是那只是對一般的學生,對一些有小聰明的學生來說,即使不理解詞語意思,也是有很大幾率能夠做對的,比如下面這兩位。

學生如此“犯懶”,我竟無從反駁,網友:懶出了高度

學生如此“犯懶”,我竟無從反駁,網友:懶出了高度

這幾個成語對校學生而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馬失前蹄”,“痛快淋漓”,“殊死搏鬥”,“連滾帶爬”,即便是能理解詞語意思,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語境也是破費腦筋。但是對於這個同學來說,這都不是什麼問題,只需要在前面加上一個“我”就全部解決了。當然,你要是想加上“他”效果也是一樣的。老師看了明明知道他就是在投機取巧,可能啥都不明白,但是這句子卻跳不出毛病,只能打上勾。

學生如此“犯懶”,我竟無從反駁,網友:懶出了高度

今年寒假,我給學生布置了日記,這也是寒假的一個例行作業,因為春節期間,家家戶戶的生活都會比較豐富多彩,把每天的生活記錄下來,既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同時也能訓練孩子的寫作能力,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但是,今年的寒假卻是有點不同,由於疫情的影響,大家整個寒假基本上都待在家不能出門,尤其是孩子更是不讓出門。看看這個孩子的日記,千篇一律,除了日期有點變動,所有的內容都是“今天我沒有出門”。老師看了確實沒啥說的,因為這就是事實,不要說孩子,老師自己也沒有出門。

學生如此“犯懶”,我竟無從反駁,網友:懶出了高度

學生如此“犯懶”,我竟無從反駁,網友:懶出了高度

這個作文是不是很意外?第一篇寫《我與書的故事》,要求字數600字,結果這個同學寫好題目之後,直接來了一個,此處省略600字。這個懶就偷得沒有一點技術含量了,老師也沒慣著這個毛病,直接判了零分,並幽默了一把:此處省去60分。

這第二篇作文倒是沒有省略,格子也都佔滿了,作文題《泡沫》,我一看還以為要寫個啥虛無主義之類的,結果給我來了這麼多泡沫,這可真的是泡沫,畫了一大頁的泡泡,這是打算用象形文字作文嗎?估計老師要找你好好談談了,這個懶偷得也是毫無技術含量,哪怕抄抄閱讀理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