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專治“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這句話幾乎說出了絕大多數年輕人的真實狀態。包括我自己在內。


“要實現夢想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缺乏計劃與日常努力,是不可能達成的。所以如果只在突然想起來的時候,才想到努力,是不可能實現的。”


這是《記事本圓夢計劃》這本書裡的一句話,這本書專治“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這本書,專治“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作者叫熊谷正壽,在21歲那年,寫下了一個為期十五年的人生計劃,立志要創立一家上市公司。當時看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十五年後,他真的做到了。


他使用的是一個看起來很笨的方法:把夢想寫進記事本,把筆記本隨時帶著身邊,讓夢想寸步不離地跟著自己,每天每時每分每秒都不忘記它。


偶然的激情澎湃兌現不了我們的野心,而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個辦法,卻能神奇地把間歇性躊躇滿志,有效變成持續性躊躇滿志。


我知道你怎麼想,先別急著不以為然,如果只是買一本紙質筆記本,把夢想寫下來,帶著身邊,當然不行。


重點不是筆記本,而是作者分享的一整套規劃人生的方法,以及承載人生規劃的筆記系統。


日計劃、周幾乎、月計劃、年計劃,大多數人都知道怎麼做,可是十年以上的人生計劃呢?知道怎麼操作的人並不多。


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找到一種可複製的方法,手把手地教你規劃人生,手把手地教你怎麼樣把規劃變成現實。


01

第一步:列出想做的事情清單

這本書,專治“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把這輩子想做的事情全都寫下來。


這些事情不拘大小,只要是你想做的,可大可小:


可以大到要創立一家上市公司,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要成為一個小說家,也可以小到找機會看一次話劇,聽一次交響音樂會,學會開車,學會游泳,學會一種樂器,學會跳一種舞蹈。


可以大到需要用一輩子來完成,也可以小到只需要五分鐘,比如向暗戀對象勇敢地大聲表白。


也許小大別人看了會說:這也能算夢想嗎?也許很大,大到別人看了說:你行嗎你,你還是不要好高騖遠,做白日夢了。


但這個清單是列給你自己的,不是給別人看的,隨心所欲,自由地想象很重要。動物是不會有夢想的,擁有超越現實的夢想,對未來有超越現在的想象,這是作為一個人最大的喜悅。


對於夢想,有兩種思維模式,擁有不同思維模式的人,最後也會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種是我有多少地,我就種多少糧,我有多少資源,我就做多大的事。


他們的想法是:我現在以及在可預見的未來,保守估計能有多少金錢、人脈、能力,我的目標就相對應的有多大。


一種是天生的夢想家,也就是古人說的“志當存高遠”。


他們會把現在擁有的人脈、金錢等各種資源以及現有的能力,拋到一邊,把自我懷疑拋到一邊,他們很敢想。


他們的思維模式是,我的夢想和現實差距很大沒關係,需要金錢我就想辦法去掙,需要知識我就去積累學習,需要人脈我就努力搭建,需要能力我就不遺餘力地鍛鍊。


他們先有夢想,再去儲備、籌集、尋找和創造實現夢想所需要的資源。


同樣是創業,前一種思維模式的人不敢,我沒有創業基金,我沒有好的項目,我沒有用得上的人脈,我沒有帶團隊的能力,所以算了吧


《記事本圓夢計劃》的作者是後一種人,同樣是創業,沒有創業基金,他就從零開始學習股票投資,通過投資投票賺到第一桶金;沒有人脈,他把經濟雜誌上日本身價排名前100的企業家都列出來,一一想辦法結識;


思維模式決定人生高度。


如果你動筆去列“想做的事”清單,發現自己的清單很短,很蒼白,沒關係。記住,夢想是需要觸發的。


我第一次萌生出要出書的夢想,是四五年前一個大學同學打電話給我,說她自己出了一本書,問我買不買。後來我才知道她找同學們下訂單,是因為她是自費出書,不公開售賣,親朋同學能消化多少,就印刷多少。


但這是第一次我認識的人出書,出書這件遙遠的事,好像一下子被拉得離我很近。我當時站在一輛行走的公交車上,晃晃蕩蕩中產生了一個勇敢的念頭:有一天我也要像她一樣出一本書!


這個念頭一被種在我心裡,就開始生根發芽了。


如果你沒什麼夢想,就從現在開始有意識地去收集夢想。


常常思考自己的夢想,想做的事會不斷湧現出來。


比如參觀了好友裝修的極有品位的新居,萌生有一天我也要有一套夢想的房子,裝修突破舊有審美,功能格局突破舊有模式的房子;


在朋友圈看到留學歐洲的同學,和各種膚色的同學合影,在各種異域情調的建築前面自拍,拍攝的視頻裡已經把英語說得和母語一樣溜,產生了出國留學的夢想。


喜歡的衣服穿不出買家秀的效果來,所以想把體重減到多少斤,並且通過體育鍛煉塑形,讓身體有好看的肌肉線條;


對自己的長相自卑,看了抖音上有人化妝前後顏值提升明顯的視頻,決定要系統地學習化妝;


……


讓自己的“想做的事清單”處於未完待續狀態,浮現出新的想法,就補充進去。


最沒救的是一種人,一說夢想,就說我想發財,我想要很多錢。不是說想要很多錢這件事有問題,而是因為:錢是拿來用的,你想要很多錢最想用來幹什麼,這背後的使用用途才是你真正的夢想,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只是模模糊糊地想要很多錢,那不過是你像所有人一樣知道錢的好處,知道錢可以換取很多東西罷了,你的夢想依然面目模糊,甚至壓根沒有。這種人嘴上說想要很多錢,實際上並不具備強烈的賺錢動機,自然也很難真的變得很有錢。


02

第二步:

將夢想分為六大類,並設定終極目標

這本書,專治“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很多人把夢想和目標,單純地理解為事業方面的追求。但《記事本圓夢計劃》的作者,把夢想分為六大類:健康、修養和知識、心靈和精神、工作事業、婚姻家庭、金錢資產。


這個把夢想進行分類的概念,給我很大的啟發。將夢想進行分類,有個巨大的好處:提供一個人生規劃的框架,幫助我認識清楚人一輩子到底哪些東西最重要,讓我對未來的感覺更真實,更完整,更全面,更清晰。


而且就像作者說的,人如果要獲得幸福,不能偏重任何一個,成功很重要,但是要以幸福為前提。


如果健康沒有了,有錢有產又有什麼用?如果成為工作狂,忽略家人,家庭不幸福,過得不快樂,拼到事業又有什麼意義?反過來也一樣,工作事業發展糟糕,沒錢沒產,捉襟見肘,反作用在家庭上,可能貧賤夫妻百事哀。


將目標分成六大類之後,下一步是設立終極目標。


這個終極目標就是理想中自己的樣子,好好想想,這輩子做成哪些事,做到哪種程度,可以讓你覺得此生無憾。


健康:

有的人退休之後,精神矍鑠,體力充沛,又是登山又是旅行,盡情享受生活,有的人退休後卻各種慢性病纏身,把一輩子的積蓄掏給醫院。


我健康方面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前者。


維持健康是最需要日常努力,且需要一輩子努力的目標,需要我們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每週進行三次以上的體育鍛煉,不吃垃圾食品不暴飲暴食,不長期熬夜等等。可惜的是,偏偏年輕的時候,對這些是最不以為意的。


修養和知識:

這個分類作者說得比較模糊,沒有認真去釐清概念。唯一可供參考的是作者這方面的終極目標,即“不論是外國人還是名人,都有跟這些距離自己世界很遙遠的人交往的修養。”


所以按照我的理解,這裡說的修養和知識,不單是運用在工作上的專業知識,更多的是指看起來功能性不那麼強的知識和修養,比如文史哲的修養、藝術修養、音樂鑑賞修養、禮儀修養。


還有一些是偏向愛好、比較小眾的知識和修養,比如有的人對現代軍備武器很感興趣,有的人對品酒和各種酒類知識有巨大熱情,還有的對各種玉石,如數家珍。


理想中的自己,不僅包括賺多少錢,有多少資產,到什麼地位,還應該包括有什麼樣的談吐、氣質、思想、見識,以及到什麼樣的有趣程度。


很多目標是和成功無關的,我曾經在火車上遇到過一箇中年人,他隻身一人,帶著一隻運動揹包,他的目標是登完中國的100座山,名山大川早就刷完,他正前往一座知道的人不多,但他很感興趣的山。


這些與成功無關的目標,可以是學會幾種樂器,做到以音樂自娛自樂;可以是參觀50個城市的50座美術館,然後迎接在一幅名畫面前淚流滿面的時刻;可以是精讀明史,作為一個明史愛好者蒐羅所有相關古籍。


心靈和精神:

這方面作者的表述也很模糊,他只說了他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人。


按我的理解心靈和精神應該是指向情商、性格、道德品行這些方面的。


心靈和精神的訓練,不像身體的訓練,可以量化成每天多少個深蹲,多少個平板支撐,但也是需要通過刻意練習達成的。


《韓非子·觀行》記載:“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於之性緩,故配弦以自急”,佩韋佩弦分別是急性子和慢性子對自己的性格訓練。


為了戒除抱怨,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我曾經在手上戴一個皮筋,一發現自己抱怨就偷偷地狠狠地彈自己一下。


修身方面,典型的有曾國藩的日課十二條、富蘭克林的十三條“道德完善計劃”,富蘭克林要求自己做一個正直、誠懇、謙遜、勤勉、節儉的人。


我知道,相比那些指向成功的目標,道德品行方面的修養目標沒辦法讓讀者熱血沸騰。為什麼我花了這麼長的篇幅來寫呢?


因為我很早就發現,當一個品行端正、行事有原則的人,比當一個卑劣的人快樂。


理想中的自己,不僅要包括過上什麼樣的好生活,還應該包括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剩下的三個類別,工作事業和金錢資產,是最經常被作為目標和夢想的分類,我就不展開說了,我想說一下婚姻家庭。


單身的人經常把“隨緣”掛到嘴邊,年紀小的時候,我覺得完全沒問題。但現在,我成了一個過來人了,過來人發現的真相就是:你不能不把年紀不當回事,不然真的會把一手好牌打爛。身邊已經不止一個朋友,因為年齡,在擇偶問題上變得特別被動、特別沒有選擇。


我建議人生規劃,要把婚姻家庭規劃進去,心裡要有一個進度表,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在哪個城市定居,孩子在哪裡接受教育,不能完全隨緣。


完全隨緣,無所作為,走一步看一步,現在在我看來就是缺乏規劃的表現。


說出來有點不好意思,大學畢業第二年,我就把找一個男朋友列為了年計劃之一。然後當年10月份我就有男朋友了,現在我們都領證生娃了。


在六個分類的框架下,設立終極目標。每個人理想中的自己是不一樣的,所以沒有標準答案。這個終極目標當然也是可能改變,可能更新的,但是沒關係,按照現在的想法寫出來就好了。


03

第三步 製作未來年表

這本書,專治“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按照終極目標製作未來年表。


豎軸是夢想的分類,橫軸是目前,將來,差距,年齡。


用圖來說明更清楚,《記事本圓夢計劃》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這張圖,看完這本書,把屬於你的這張圖做出來,這本書你才算沒白看。

這本書,專治“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想讓未來年表真正發揮作用,要注意兩點:


第一點:至少以五年為週期來考慮


未來年表至少要以五年為週期來考慮,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及以上都可以,我們國家的計劃以五年為單位是在遵循某種內在規律的。


“先制定一年計劃,之後再視情況而定”這種做法為什麼行不通呢?


因為以一年為週期,容易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設立那些一年就能達到的目標,那些需要幾年才能達到的大目標,就會被無限期地擱置起來。


拿我來說,我的終極夢想是成為小說家,可是如果只以一年為單位來規劃,我的年計劃只有公眾號、付費課程開發以及第二本書的寫作,根本不會排進寫小說的準備和練習,那麼成為小說家,對我來說就永遠是個遙遠而模糊的夢想。


說實話,一年就能實現的目標,根本不算什麼大目標,甚至沒資格被稱為夢想,夢想通常是需要經年努力才能達成的大目標。


為什麼需要幾年呢?


因為很多努力是沒辦法馬上收割成果的,必須要放到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裡面來,你才能發現它的價值。時間會給你回報,但有時候並沒有那麼快給你回報。


以我的觀察,以年為單位制定目標並認真踐行的人,已經算是鳳毛麟角,多數人十分短視,連以月為週期的規劃都做不到,最多有周計劃,日計劃,他們被當下的忙碌困住,他們的忙碌常常是倉鼠式的忙碌,在跑輪上拼命跑,跑得特別快,可是其實在原地打轉,人生一年一年的沒有任何進展。


別覺得幾年,十幾年的計劃需要很久才能完成,沉下心來其實用不了多少時間。作者15年計劃只花了兩三天就做出來,未來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的事,難得不值得你花上幾天好好思考嗎?


第二點:列出實現夢想必須要做的事情


列出實現夢想所必要的事情,不能光想著要變成什麼樣,要擁有什麼東西,夢想不會因此實現,必須具體地去思考“我應該為此做什麼”。


很多人很奇怪,明明有夢想,可是完全不去進行相關的努力,明明知道照目前的狀態繼續下去,不做改變,是不可能實現目標的,可是偏偏不動手。


比如夢想買房子,明明知道按照他目前的死工資,根本趕不上房價上漲,認真算起來,不吃不喝,二十年都買不上房。


可是他壓根沒好好想辦法增加收入,既沒有想辦法搞副業,賺外快,也沒有想辦法提升自己,努力升職加薪或者跳槽到更好的平臺,而是一年工作經驗重複用了五年,從一個工資幾千塊的格子間跑到另一個工資幾千塊的格子間。


比如夢想成為職業作家,明明知道不動筆永遠都不可能,可是經常一個月都寫不到一篇文章。


有了夢想之後,別供起來,請不斷去收集和取得實現夢想所需要的資源,不斷去培養實現夢想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點:目標必須量化,必須有時間期限


《記事本圓夢計劃》的作者認為,沒有期限的工作是無法期待成果的。


他甚至說:“我認為工作上的目標,全都可以數據化,不,甚至可以說,無法數據化的目標,根本就稱不上目標。”


他說的數據化指的是:給目標一個時間期限,將目標量化。


為什麼這兩點很重要呢?


先說時間期限。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何時完成都可以”的事情,通常會被無限地拖延下去,哪怕是一件隨手就能完成的小事。因為“何時完成都可以”就是不急著現在做。“何時完成都可以的工作,就永遠不會去做。”


相反,若是絕對不能延期的工作,為了趕上期限,就會絞盡腦汁去完成。


“儘早完成”“有空時做一下”也不行,這樣的曖昧目標,最可能的結局是永遠沒完成。若沒有一個具體的數據指出何時完成的話,是不會有行動的。


沒有期限的目標,不算真正的目標。


為什麼要製作未來年表,因為不能讓你的夢想,因為“何時完成都可以”、“儘早進行”、“有空時做一下”,被高高掛起。


再說目標量化。


沒有量化的目標,很難出成果。


拿讀書來說,如果沒有要求自己每天讀多少頁,每週每個月讀幾本,想起來的時候讀一下,很可能一本書一年都沒看完。因為讀一兩頁也算在讀書,很容易就交代過去了。


數據化的目標可以防止到最後竟然什麼收穫也沒有,白忙一場的情況,更能促使你去進行讓效果更為顯著的行動。


實現目標的時間有誤差,沒關係,人不是機器,不可能完全按照計劃分秒不差地運行。不要因此就不設期限,不量化,這是因噎廢食。


04

第四步:分解出今年的重點目標

這本書,專治“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前面我們說,不要以年為單位制定計劃,那我們就沒有年計劃了嗎?當然不是了。


我們會從未來年表裡,分解出今年的重點目標。再在這個基礎上,做出日周月執行清單,排出日程表。


年計劃是遠期人生規劃的一部分。


《記事本圓夢計劃》這本書,治療“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方法就是:


把夢想寫下來,制定出可行的、詳備的行動計劃,寫在記事本里,隨時帶在身邊,每天翻閱重溫。快要忘記夢想的時候,讓筆記本提醒你。


換成量化的目標就是:每天重溫人生規劃,每天覆習年目標。


在治療“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這件事情上,作者還有一個很有用的建議:記錄有助夢想的“訓誡、名言、行動準則。


所謂訓誡名言行動準則,就是對內心有觸動、對行動有影響、對思想有啟發的句子


比如對我來說,行動準則是寫稿子的時候,告誡自己“千萬不要中途停下來修改”,因為中途停下來修改會消耗掉很多精力,丟失掉很多靈感,稿子寫得會很慢很沒效率。


再比如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臺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會刺激我努力賺錢買房,我也把它記下來。

這本書,專治“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總結:

第一步:列出“想做的事清單”。


第二步:講夢想分為六大類,並設定終極目標


第三步:製作未來年表,至少五年起步


第四步:從未來年表分解出今年的重點目標


最後我想說一下工具問題,這本書叫《記事本圓夢計劃》,作者非常強調使用紙質筆記本,完全複製他的做法,我們會變成手賬達人。


但我認為並不是非紙質筆記本不可,作者強調要用筆記本,是因為在他追求夢想的年份,手機還沒有現在這麼強大的功能。在這個手機差不多成了人體一個編外器官的年代,完全可以用手機代替筆記本。


因為重點本不是本子,作者隨時攜帶本子,是為了讓夢想寸步不離地跟著我們,讓我們每年、每月、每週、每天、每時、每秒都不忘記夢想。長在我們身上一樣的手機,完全可以勝任這個任務。同時像印象筆記這樣的應用,完全可以構建非常完善的筆記系統。


我知道一些人很喜歡做手賬,但肯定也有像我一樣不太喜歡也不太想做手賬的人,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不想使用紙質筆記本,不想做手賬,而錯過這本書的精華。


【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這本書,專治“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 The End-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職業讀書人,新書《請停止無效社交》全網熱賣中。

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個人日記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lxmmovie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

我們一起讀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