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澳大利亞科技也不發達,我國留學生到澳大利亞能學到什麼呀?

一滴水1973


我國一些學生到澳大利亞去上學,目的就是去混張畢業證,這樣也算是個海歸了吧。一般來說,去不了美國、英國或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學校的中國學生,都會湧向澳洲的,因為去那裡留學的門檻很低,只要讀書的資金夠了,都可以去。我身邊有不少的鄰居、朋友、同事的小孩,都去過澳洲讀書。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平平,幾乎都是重點學院考不上,又不願意委屈讀普通的,就由家長花錢送到南半球去"鍍金"留學,混幾年回國可以用海歸身份找工作。實際上,都知道,與歐美學校的文憑相比,澳洲學校的文憑含金量很低,所以,很多從澳洲讀書回來的學生一樣找不到工作,其就業境遇還當不到國內一些重點院校畢業生的好。


一線天


其實論科技水準世界還有哪個國家敢和我們天朝可以抗衡?但是無論去澳洲,美國還是加拿大等其他國家,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能力和自身的眼界,如果你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都去一家大公司面試,兩個孩子對本土認知類似,而其中一個孩子在海外生活過,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有一定的瞭解,面試官的天平會傾向於誰呢?

其實這就是對孩子未來成為專業特種兵還是全能型領導的改變性選擇。


東土三千界


到澳大利亞留學,能學到什麼不知道。去學習的目的不同,得到的結果也就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澳大利亞不是科技強國,國人蜂擁而去紛紛去留學。

歸納起來,原因不外兩條。第一到海外鍍金,做海龜。國內高考壓力這麼大,競爭這麼激烈,上個好大學實在很難。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家裡還不缺錢的家庭,就選擇送孩子去留學,至於能學到什麼只有鬼知道。

第二有些人眼裡還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亮,在外國留學還是有高大上的感覺,不惜花重金將孩子送到國外學習,哪怕是草雞大學。也好讓孩子及早與國際接軌,想法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結果咋樣誰知道。澳大利亞科技不發達,教育也一般,但有些政策上的便利條件,留學費用較歐美也低,距離中國也比較近,在澳大利亞的華人移民也多,綜合以上原因,中國選擇澳大利亞留學的人比較多。


都風唄online


很多人是去野雞大學弄個文憑,因為在國內他們考不上大學。我認識的一個人在澳大利亞某大學待了五年,回來後,竟然當不會說英語,他老爹花錢為他找了個翻譯工作,結果工作時手機拿個翻譯機,就一天工夫就被開除了,他爸爸氣病了。


熱拓


身邊留學各地的人很多,但除了我表妹是澳門學霸,留學美國,現在香港立足外,其它的不外是啃老、混文憑、混居留而已。例1.我家一廣州親戚,女兒原來在華農上了兩年,後去澳洲改學護士2年,結婚,靠雙方父母掏老本買了幢小別墅,養二孩是剝削父母去當保姆,當地請一保姆RMB約一萬,請不起。例2、我一同學家是小企業,有一弟弟,新加坡預科,先後在新西蘭,澳洲上大學,老爸掏錢在澳洲買了個房,自己開一小通水渠公司,混不下去溜了回家,現在家族企業破產,在建築工地跑腿,底薪三千五;例3.也是例2的侄女,即我同學女兒,初中沒上重點,花錢讀了民辦執信,後留學瑞士,歸來廣州,從事酒店管理,工作第三年,現月薪7~8千,與國內上大學的同事無異。

綜上,出國留學,每年花RMB30~50萬,歸來也大多是庸庸碌碌之輩,亦無法一下打通任督二脈,飛天遁地。個人認為,絕大多數是啃老、混文憑、混居留而已。


新會三線市民


我在教育界,我最清楚出國留學的是些什麼樣的學生。除非是大學裡的國家公派留學,這些學生是真正的學霸。其他留學的就是些家中有些錢,國內考不上名牌的學渣!出去只知道吃喝嫖賭送學費,真本事一點學不到,回國拿個野雞大學的文憑!其實外國好的大學這樣的學生根本進不了!出去在一幫華人學生窩裡混幾年回來啥都不是!


神舟一號668


我的澳大利亞導師

(臨時客、Robert )

前幾天,駕車外出拜訪客戶。路過新南威爾士大學,霍然想起:自己又有一、兩年沒有回母校看看了。悉尼雖然很大,但是由於經常開車在外,路過母校的機會是很多的。可能是因為久居此地,並沒有產生緊迫感的緣故,每次路過時,都是在車上匆匆一瞥,沒有多想。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是屈指一數的工科大學,地位如中國的清華大學相仿。除了良好的教學設施之外,還有非常漂亮的校園,簡直讓人留連忘返,更不用說她還是我的母校了。

但更令人難忘的是我的導師,每次回母校,拜訪導師都是我的主要內容之一。導師的辦公室在機械製造工程學院的四樓,國外的專業分類與中國不一樣:像空調製冷專業,在國內屬建築環境類,而國外屬機械製造類。走過那熟悉的通道,就來到了導師的辦公室前面,見到了上面的牌子:“DR. I. L. MACLAINE-CROSS” (麥克萊恩-克勞思博士)。往事如煙,又歷歷在目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第一次見到導師是12年前的事情了,那時我剛從中國大陸來到悉尼,還在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語言學校裡學英文呢。此前我已經跟他通過信,表示對他研究的太陽能空調項目有興趣,他也曾覆信表示歡迎。但當我真正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還是被他的形像嚇了一跳!敲開了房門之後,發現是一間凌亂而又悶熱的小屋,導師滿臉的大鬍子,兩眼深凹、直勾勾地盯著我,開口第一句就沒有客套:“Who are you?”我只好硬著頭皮,用半生不熟的英文說明了我的來意。一旦發現我是真的來找他的時候,導師頓時變得非常熱情。馬上表示了歡迎,而且說:樂意擔任我在新南威爾士大學讀碩士學位的導師,並親切地問我有什麼困難。剛到澳大利亞,當然是困難一大堆,但我只能撿最重點的說。我說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導師一聽就大笑起來,詼諧地說:“Don't worry, I am sure your English is much better than my Chinese”(別擔心,我堅信:你的英文一定比我的中文強得多!)。這麼一說,我倒也被他逗樂了,看起來:這大鬍子導師人還不錯!

待到我完成語言學院的學習,正式開始攻讀碩士學位的時候,導師的作用就日盛一日了。第一學期,我選修了他的一門應用空調原理及設計課。發現他的授課方式跟國內的教授簡直是天壤之別,第一次上課,就開門見山地表示:我並不準備、也沒有能力教會你們什麼,你們的一切知識將來自於你們的自學,你們可以藉助各種渠道,如參考書、圖書館、網絡、同學之間的討論會,來完成我每次佈置給你們的自學任務和作業論文,至於我,對於你們而言,只不過是一本會說話的參考書而已。一開始,我還以為:他也就是這麼說說而已。沒想到:他還真就這麼幹了。他老人家基本上不備課,就這麼晃悠著來上課了,每次上課第一句話就是:“Any question?”(有什麼問題嗎?)。如果沒人提問,他就要佈置下一次的自學內容和作業了,再沒人開口提問,他就要下課走人了!

頭一兩次,大家還有點猶豫,不太敢提問。到後來,自學的內容多了,那問題就多了去了!每次上課,大家都是一連串的問題,導師倒也從容不迫地給予解答,從不吝嗇時間,就算是到了下課時間,也要把問題說清楚。搞得每堂課都像是開討論會,而在不知不覺的討論中,大家對自學的內容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別有趣的是那些難度極大的作業題,如果經大家集體討論也沒算出來的話,我們就會利用上課時間,要求他演算給大家看,可是他也並沒有準備,所以,狡猾的導師往往會要我們派一個代表先在黑板上進行演算,他坐在一邊挑毛病,不時還插科打諢地取笑一兩句,待到他看出一點名堂,就會跑上去親自演算了。但由於準備不足,並不是每次他都能順利地完成演算,也經常有出錯的時候,每當這種尷尬的局面出現的時候,他總是誇張地一舉手:“Next one please!”(請下一位同學接替我演算!)。由於他的表情非常滑稽,往往會逗得鬨堂大笑。而受到取笑的導師卻洋洋自得地對同學們說:“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請別為我哭泣,阿根廷!)。估計這是他老人家常常唱的一首流行歌曲,用於此處,估計是請大家別為他難為情的意思。適應了導師的教學方法之後,也挺方便的,期末考試,大家都取得優異成績,於是全班都獲得他的表揚:“I am so proud of you!”(我為你們感到自豪!),云云。

進入第二學期過後,我決定開始寫畢業論文了。在充分了解了導師的工作方法之後,在選題方面,我沒有跟他進行過多的探討,便自己決定了題目:“將乾燥劑太陽能空調用在中國華南地區的可行性”。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好奇的一個問題?跟導師一談,他馬上就極為贊同:“That's an excellent topic!”(那是非常不錯的選題!)。接著,我跟他談了自己的困難:資料收集、實驗設備、以及資金需求等要求,每一項都得到了導師全力支持的承諾。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無論我何時何地去找他,導師總是耐心地給我指導和幫助。而每次我產生任何新想法,他都會不遺餘力地鼓勵,與此同時,也會從專業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議。我注意到導師有一種非常高超的本領,那就是:在大張旗鼓地讚揚同時,又會不露聲色地對任何方案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在他的指導下,我的自信心空前膨脹,積極性越來越高,基本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了實驗和論文。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導師對於我的畢業論文的態度。此前,我曾經在中國的湖南大學拿過一個工程碩士學位,那時候,我們的碩士生對於畢業論文的過關都有一種戰戰兢兢的感覺,對於導師們的嚴厲和挑剔,流行這麼一句俗話:“初稿批評教育,再稿教育批評;實在不行,推倒重寫!”但這句話如果用在這位外國導師的身上的話,可以改成:“初稿表揚讚美,再稿讚美表揚;如要過關,易如反掌!”按說,我論文的結論對導師並不有利,我研究的結果是:如果要將他研究的這種乾燥式太陽能空調用於中國的華南地區的話,按照那個地區的太陽能輻射強度和目前的接受效率,加之我對這些設備的成本核算,要長達25年才能收回成本!25年是多長的時間啊,目前的房屋貸款也不過是25年還本還息,誰會有興趣來買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太陽能空調呢?所以說,這個結論應該是不符合導師的心意的,但他對待這個結論的滿意程度超出我的想像。誇獎我做了非常有益的研究工作,至少我們弄清楚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設備目前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他鼓勵我:按照原來的思路把結論寫進去。

跟導師混熟了之後,發現他這個人非常詼諧幽默,愛開玩笑,所以,我也漸漸地敢跟他開玩笑了。有一回,我對他說:以你這種不著邊際的教學方法,要是擱在中國的大學裡,早就被校方趕出校門了,還能心安理得的當教授啊!導師聽後,哈哈大笑起來,順水推舟得意地表示:“That's why I never spend one second to study Chinese, I can't working there.”(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來不花一秒鐘學習中文,因為我沒法在那裡混下去!)。還有一回,我好奇地問他:為什麼你的姓氏裡面有一條橫槓,而這種情況在別人那裡很少見呢?他坦然地告訴我:麥克萊恩是他父親的姓,克勞思是他母親的姓。因為他出生之時,他的父母親尚未結婚,也沒有決定將來是否長期生活在一起,沒法決定讓他跟父姓還是跟母姓,所以就把父母的姓氏都連在一起,中間用一條橫槓隔開,以示楚河漢界之意。他倒是什麼也不避諱!

雖然我已經習慣了導師這種表揚、表揚、再表揚的工作方法,但最後他為我寫的推薦信的時候,上面的溢美之詞還是出乎我的意料:“羅伯特.汪先生在學習和研究期間,表現出了非凡的耐心、毅力和靈活性。他為人禮貌、舉止大方,能作為他的導師,我感到非常的愉快。他贏得了我的同事們和他的同學們的普遍尊重。我毫無保留地向各位推薦:他完全能勝任市場銷售、工程設計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說實在的,來澳大利亞之前,我在中國也學習過很多年,從來沒有獲得過師長們這麼高的讚揚。我有時候甚至常常懷疑:導師的讚揚之中含有一定的誇張成分,但不管怎麼說,我以優異的成績在新南威爾士大學順利畢業了。

臨畢業之前,導師專門與我談了一次話,他建議我:你將來應該從事空調設備的銷售工作,因為,你除了掌握良好的空調理論基礎之外,對產品的設備性能、運用特點,特別是市場價格有非常敏銳的反應,如能在這一行繼續發展,將來則定會有所作為。應該說,導師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而我也把導師的臨別贈言視為終身的努力方向。藉助他的推薦信和大名的幫助,我很快在悉尼的一家空調設備生產廠找到了銷售工程師的職位。從1999年在悉尼開始工作至今,我歷經了很多的變故,曾經三次失去工作。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總喜歡去導師那裡坐坐,他也總是坐在那間凌亂的小屋裡接待我,但從來不問我為什麼去找他,只是跟我侃侃而談太陽能空調的每一點新發展。我總是默默地注視著他:導師一生都從事這麼一項很難用於實際項目的研究工作,這不是很枯燥嗎?但他卻能持之以恆地做下去,跟他的人生經歷相比,我這點挫折又算什麼呢?

這次見導師,我才把自己的近況告訴他:這兩年我的事業發展較快,自己在悉尼開了空調公司,與國內的朋友合作,在澳大利亞銷售空調設備,進展較順。聽了這些,導師又一次眉開眼笑地表示:“I am so proud of you! Robert.”不知為什麼,聽到這句他對我說過無數遍的讚揚,我突然有一種熱淚盈眶地感動,一反中國人常有的禮節,我熱烈地擁抱了導師,說了一句肺腑之言:“Become one of your students is my great honor in life。”(能成為你的學生,是我一生莫大的榮幸。)

倚仗自己的中文寫作能力,本以為能將此文一氣呵成,卻不料此文自動筆開始到修改完成,整整過了一個月,至今仍覺不滿意。因為導師的很多美德及善良,由於我的水平有限,並沒有完全地寫出來。少年的時候,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那個不修邊幅的日本教授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最後,我還是引用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的一段描述來結束本文:“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謹以此文獻給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機械製造工程學院的麥克萊恩-克勞思教授。

2009年5月1日 寫於悉尼



臨時客


鍍金,所謂的鍍金就是內部和外表不一樣,說白了就是表裡不一,光鮮亮麗的外表的確吸引人,內在的東西卻讓人不敢恭維,現在所謂的留學生大多數的水平遠不如幾十年前的留學生,幾十年前出去的留學生都是靠真才實學的,現在出去的留學生只有一部分是靠真才實學,大部分是靠關係和金錢。

現在大多數大型企業招收人才的標準都是以是否出自名校,是否有留學經歷為優先考慮的條件,這也導致了現在的留學潮的出現,家長拼命的想辦法想讓自己的孩子出國留學,成績好的自然好,成績不好不足以符合要求的都會盡量的想通過金錢和關係送孩子出去,目的就是想讓孩子能獲得留學生的身份,以後回來了參加工作或者積累一些先天條件會輕鬆很多。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跟國際接軌,打開了教育上面溝通的大門,放開了留學的限制,不但進入我國來的留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垃圾都摻雜在其中,我們放出去的情況其實和我們吸收進來的情況差不多,有不少好學生出國進修,當中也摻雜了許多次品在裡面,這些次品進不了世界有名的學校,只能花錢進入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不知名院校。

西方國家為什麼會接受一些水平不高的留學生,主要還是因為錢,水平不高能出國留學的絕大多數都是家裡面有一些錢的,西方國家雖然發達,但是也不會跟錢過不去,所以對於那些沒有水平留學生,他們都是來者不拒,錢到位了就可以,反正他們知道這些人來都只是混一個留學證明的,所以根本沒有什麼難度也不會拒絕財神爺。

澳大利亞是西方的一個發達國家,雖然科技在世界上並沒有像歐洲美國日本這樣的知名度,但是澳大利亞的教育水平其實還是不錯的,給歐美國家培養了不少人才,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我國許多留學生出國的目的地,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澳大利亞留學門檻低,有錢就基本上都可以去,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大多數的門檻比較高,想去是要一定基礎和實力的。

中國留學生去澳大利亞那麼多,留學門檻低是一回事,再者澳大利亞的教育水平的確還是不錯的,可以在這裡混一個留學生的身份,背上海歸的身份,回來就感覺自己風光了不少,成功的把原來爛到不成樣子的東西蓋上一層金光閃閃的顏色,名曰鍍金,當然並不是說都是沒有水平,而是說大多數的水平其實根本達不到真正留學的條件,只有少數真的有真才實學,現在很多人看留學生的眼光已經不像過去了,現在有多少留學生出國留學幾年回來連英語都不會說,這難道就是留學的效果嗎?


無法超越的足跡


澳大利亞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傳統領域應該是礦產業和農牧業,由於地廣人稀,就是其他什麼都不做,澳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近年來,澳洲的金融業和旅遊業發展的也很不錯。由於是英聯邦國家,教育情況和英國基本一致,但沒有英國象劍橋那樣的名校。國內這幾年去澳洲留學人員增多,是因澳擴大了招生,降低了留學和移民的門檻。

澳大利亞教育,主要以它的優勢項目,礦產,農牧,金融,旅遊業為主項。學制不同,學校氛圍開放,論據嚴謹,學校實踐活動也多,相比國內,能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陳醋老抽


在諾貝爾獎一百多年曆史上,澳大利亞有14位獲獎者,包括開發出青黴素的弗羅裡爵士和發現了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的幽門螺桿菌的馬歇爾教授。他們在各項領域為人類發展做出卓越貢獻。澳大利亞人口基數小,一共就2500萬人。請問這個“澳大利亞科技不發達”是跟誰比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