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上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20歲被勸退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一棵參天的樹,離不開園丁的澆灌;一個成功的人,離不開父母的呵護。父母為了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無不是嘔心瀝血,熬盡心思,用自己的雙手為孩子遮擋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可正如對樹的澆灌要適量,父母對孩子的培養也要適度。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對學習更加專注,能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對孩子們學習以外的事一概包辦,筆者認為這樣很不好。園丁澆灌得太勤,樹木就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乾旱;家長呵護得太甚,孩子們突然離開父母的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想當年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魏永康,他的成長經歷就給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魏永康1983年6月出生在湖南省華容縣,他的父親是一位傷殘軍人,參加抗美援朝時,因為負傷癱瘓在床,不僅失去了勞動能力,還需要有人照顧;而魏永康的母親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收入不高,雖然國家對他們給予了很大的關懷和幫助,但想過上富足的生活還是十分困難,就這樣,全家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剛剛出生的兒子身上。魏永康被父母寄予厚望,貼上了改變家庭命運的標籤。

13歲上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20歲被勸退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所以魏永康出生後還不到百天時,母親就迫切地開始教兒子識字,有時還給孩子讀詩,她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小小的魏永康在知識薰陶下,慢慢長大。2歲時已經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超越了同齡孩子一大截。這個成績的取得,與母親的早期教育是分不開的,也說明他本身具有一定天賦。

於是,她開始趁熱打鐵,不斷加大孩子的學習任務,提前就把小學到初中的課本準備好,讓孩子進行自學,就這樣,魏永康4歲時,就基本上學完了小學階段的課程。後來,小學階段只讀了兩年,就跳級到初中,13歲時便參加高考,並且以高分考上了湘潭大學的物理系。因此,他成為湖南省最小的大學生,並且被媒體爭相報道,大家也紛紛向這一家人投來羨慕的目光。

13歲上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20歲被勸退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他的母親一直堅信只有孩子專心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這樣的思想本身沒有錯,但是她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為了能讓孩子專心讀書,把家裡的所有事情都承包了下來,什麼也不讓孩子做,甚至孩子洗澡、洗臉、吃飯都由她幫助完成,唯恐孩子做事耽誤了學習。這其實很可悲,一個孩子除了學習沒有掌握一點自理能力。

更加可悲的是,魏永康的自由也受到了母親的限制,從小就把他關在家裡看書,不讓他和小朋友去玩,有小朋友來找魏永康玩時,她就謊稱兒子不在家,久而久之,魏永康變得孤言寡語,性格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身邊的小朋友也漸漸疏遠他。在他上學後,因為跳級年齡小,加上母親對他自由的干預使他變得十分孤僻,同學們也不願意和他說話,這13年他十分孤單,大家看到他就像見了怪物一樣。

魏永康上大學後,母親也跟隨去陪讀,除了繼續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外,仍然沒有放鬆對他的監管,一心想著把他培養成一位科學家。由於擔心兒子大了被女孩迷惑,就一直向兒子灌輸:女孩子是妖精,是美女蛇,招惹不得,萬一招惹了,一生的事業就毀了。魏永康在讀大學期間,只要母親發現他和女孩子接觸,他就會被母親罵上一頓。正是因為這樣,魏永康對女孩子失去了興趣,他變得更加木訥。

13歲上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20歲被勸退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4年的大學生活轉瞬即逝,只知道讀書的魏永康在母親的一手調教下,17歲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當母親知道這一結果時,她似乎看到了一位科學家即將誕生,內心的喜悅和興奮無以言表,甚至還想陪同兒子到北京讀書。但是魏永康已經17歲了,他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應該再由母親照顧,否則,就會遭到同學們的恥笑,於是,他執意自己去北京讀書,反對母親繼續陪讀。

魏永康的堅持,讓她遵從了孩子的意願,同意了兒子孤身一人到北京求學。可是,這17年來,母親一直是魏永康形影不離的拐,突然沒有了拐,他有種不會走路的感覺。魏永康的生活和學習也因此一團糟,由於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適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模式,勉強在中科院讀了3年研究生,最終被中科院勸退。

13歲上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20歲被勸退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的消息不脛而走,人們開始議論紛紛,特別是知道被勸退的理由後,大家聽後都感覺難以置信,這實在令人嘆息,對於魏永康母親的打擊更是難以想象,她的心情一下子跌入到了谷底。兒子回來後,她開始將自己的內心感受以“打油詩”的形式寫在家裡四周的牆壁上,如“好苗錯移栽,未成棟樑材,土地貧缺肥,園丁無能耐,已將好苗誤,疾首痛心懷”等。

不過魏永康退學在家後,母親也開始反思對兒子的教育,並且改變了過去的教育思想,開始幫助兒子重拾生活的信心,後來,魏永康也不負眾望,在大家幫助下,他由幼稚慢慢變得成熟起來,並且有了工作,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還娶妻生子,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13歲上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20歲被勸退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回顧魏永康的成長經歷,我們看到了一個“神童”的苦難遭遇,他成了家庭教育的犧牲品,這是何等的可嘆可悲,家長應該深以為戒,從中思索教育孩子的正確道路。

首先,家長要學會放手,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因為孩子獨立性和自理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關係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如果家長代理和包辦孩子的一切,無異於傷害自己的孩子。

我國的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父母應該丟掉給孩子制訂的各種各樣的清規戒律,讓他們自由地、獨立地成長。

所以,家長要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好,不要讓所謂的為了孩子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跌倒後才發現問題,卻悔之晚矣。

其次,家長對孩子早期教育要適度,雖然家長對孩子早期教育已經獲得有關專家的支持,但過度的早期教育還是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痛,並不利於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樣培養出來的“神童”固然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讚許,但是這種教育超越了他們所承受的年齡極限,扼殺了他們美好的童年,甚至可能會毀掉他們的一生。

蔡元培先生曾經說:“殺君馬者道旁兒。”其中的內含,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殺你馬的人,其實是給你馬鼓掌的人,因為旁觀者的誇獎和期待,才讓駿馬奔跑到超出極限而死亡。

13歲上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20歲被勸退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因此,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輕易打亂他們的成長節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自然規律,一旦破壞未必是好事。

最後,家長教育孩子時要注重方法的選擇,不要一意孤行,主觀臆斷。要邊教育邊反思,發現不當要進行及時糾正,這樣才不失為明智的家長。比如,魏永康的母親,在孩子退學後,才認識到自己教育方法上的問題,但為時已晚,孩子的人生是失敗不起的。

總之,關於家長如何選擇教育孩子的方法這個問題,因為孩子之間的差異,答案並不唯一。但是,家長要認真思考,選對了會讓孩子受益一生,選錯了就會給孩子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