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角鼻龍的頭骨復原模型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與身體相比,角鼻龍的顱骨相當大。每塊前上頜骨有3顆牙齒,每塊上頜骨有12到15顆牙齒;每塊齒骨有11到15顆牙齒。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角鼻龍牙齒的化石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鼻角是由鼻骨的隆起形成。一個角鼻龍的幼年標本,鼻角分為兩半,仍沒有癒合成完整的鼻角。除了大型鼻角,角鼻龍的每個眼睛上方有塊隆起稜脊,類似異特龍。這些小型稜脊是由隆起的淚骨形成。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圖為:異特龍 Allosaurus

異特龍

種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米,最長可達12到13米。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的啟莫里階至提通階,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


鼻角的作用

在1884年,馬什提出角鼻龍的鼻角是種攻擊、防禦的武器。在1920年,查爾斯·惠特尼·吉爾摩也同意這個意見。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但這個理論現在多不被採納。大衛·諾曼認為這個鼻角不可能是用來攻擊或防禦,而是在物種內的打鬥行為派上用場,例如求偶。葛瑞格利·保羅也認為這鼻角是用在同一物種之間的非致命打鬥行為。

在1990年,嘉克斯·高斯特則認為,角鼻龍的鼻角只有視覺展示物功能。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角鼻角鼻龍的化石


角鼻龍的化石最先是在美國猶他州中部的克利夫蘭勞埃德採石場,及科羅拉多州的乾梅薩採石場所發掘出來。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

Othniel Charles Marsh

1831年10月29日-1899年3月18日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馬什於1892年繪製的

角鼻角鼻龍骨架復原圖


模式種是角鼻角鼻龍(Ceratosaurus nasicornis),是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於1884年所描述、命名,並由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於1920年所重新描述。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查爾斯·惠特尼·吉爾摩

Charles Whitney Gilmore

1874年3月11日-1954年9月27日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吉爾摩於1920年繪製的

角鼻角鼻龍骨架復原圖


在2000年,兩個另外的物種被描述,分別是:大角角鼻龍(C. magnicornis)及深齒角鼻龍(C. dentisulcatus)。

與角鼻角鼻龍相比,大角角鼻龍的鼻角較圓,其他部分則相當相似。深齒角鼻龍的體型較為強壯,但鼻角形狀則未知。

在2006年,從葡萄牙發現的化石被歸類於深齒角鼻龍。其他的物種,包括有:碩大角鼻龍(C. ingens)、斯特喬氏角鼻龍(C. stechowi)、及梅里安氏角鼻龍(C. meriani),皆為較不完整的化石。

碩大角鼻龍目前被認為是種鯊齒龍科恐龍。斯特喬氏角鼻龍仍被認為是角鼻龍類,但不一定是角鼻龍屬。


許多古生物學家質疑大角角鼻龍、深齒角鼻龍的有效性,兩者跟角鼻角鼻龍的差異,可能是因為個體差異、生長階段的變化。如果屬實,兩者應為角鼻角鼻龍的次異名。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角鼻龍與異特龍、蠻龍、迷惑龍、樑龍及劍龍生存在相同的時代與地區。它的體型較異特龍為小,角鼻龍的身長只有約6-8米長,2.5米高,體重約500公斤。而異特龍身長約9米,最多可成長至12米。角鼻龍可能有著與異特龍完全不同的生態位。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圖為:蠻龍 Torvosaurus

蠻龍屬是大型肉食性恐龍,它們生存侏羅紀晚期的北美洲與葡萄牙,體型相當大,估計身長約9到11米,體重估計值約2噸。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圖為:迷惑龍 Apatosaurus

迷惑龍屬,生活於北美洲的侏羅紀啟莫里階到提通階之間,約1億5100萬年前。脖子異常粗大,而尾巴則非常細長,它們是陸地上存在的最大型動物之一,身長約26米,體重介於24到32噸。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圖為:劍龍 Stegosaurus

劍龍屬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大約是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左右。頭尾長大約是9米,高度則大約4米。它擁有桃心狀的骨板不對稱的排列在背上,尾巴上四個用來攻擊的尖刺。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圖為:樑龍 Diplodocus

樑龍屬生活於侏羅紀末期的北美洲西部,約1億5500萬至1億4800萬年前。樑龍是巨大的四足動物,身長可達35米,有著長頸及像鞭子的長尾巴。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角鼻龍有著比例較長及更靈活的身體,尾巴左右較扁,形狀像鱷魚。這顯示它比異特龍更適合游泳。在2004年,一項研究指出角鼻龍一般是狩獵水中獵物,如魚類及鱷魚,不過它亦可能獵食大型的恐龍。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當然這個論點仍有爭議的地方,而在陸地的大型恐龍上常發現角鼻龍的牙齒痕跡,因為它很有可能以屍體為食。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角鼻龍和異特龍兩者的生活時間和狩獵範圍大部分重合,因此它們是統一生態系之下的競爭性掠食者,但是異特龍最終存活的時間較長。

角鼻龍在19世紀被描述為非常致命的一種代表性肉食性恐龍,廣泛被當時的歐洲列強所建的博物館所青睞,但是這個地位到了20世紀逐漸被打破,電影文化繁盛的美國產暴龍成為了現代人們對肉食恐龍的想像代表。


侏羅紀掠食性恐龍-角鼻龍


  • 在最早與恐龍有關的電影,1914年的默片《Brute Force》中,角鼻龍就已經出現。
  • 在1940年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幻想曲》(Fantasia)的《春之祭》段落中,一隻角鼻龍攻擊陷在泥濘中的劍龍與樑龍。
  • 在1956年的動畫電影《The Animal World》中,一隻角鼻龍在戰鬥中殺死一隻劍龍,但不久後被另外一隻試圖搶走屍體的角鼻龍所攻擊。這場戲結束於兩隻角鼻龍最後跌落懸崖而死。
  • 在1966年的電影《公元前一百萬年》(One Million Years B.C.)中,一隻角鼻龍與一隻三角龍發生打鬥。
  • 在1975年的電影《被時間遺忘的土地》(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中,一隻角鼻龍與三角龍發生打鬥。而在1977年的續集《被時間遺忘的人》(The People That Time Forgot),Patrick Wayne所飾演的角色在兩隻角鼻龍中拯救了一位女孩。
  • 在2001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 III》(Jurassic Park III)中,一隻角鼻龍曾短暫出現在河畔。該只角鼻龍似乎想獵食劇中主要角色,但發現他們覆蓋著棘龍的糞便,於是離開。
  • 在探索頻道的電視節目《恐龍紀元》(When Dinosaurs Roamed America)中,一隻角鼻龍以掠食動物身份出現,並追殺一群橡樹龍,但卻被一隻異特龍所突襲並殺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