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大明北伐105.


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大明京師金陵火炮


說實話,雙方戰鬥時間太長了,彼此間半斤八兩,再繼續下去,勢必兩敗俱傷!

  擴廓帖木兒想到撤兵休戰,鄧愈在營寨之內也想到鳴金收兵了!

  就在此時,從元軍營地那邊一彪軍馬急速趕來。這彪軍馬並不是增援部隊,為首的正是擴廓帖木兒的參軍孫翥

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察罕帖木兒


  說起孫翥,還在察罕帖木兒時代就在軍中擔任參謀之職,由於擴廓帖木兒接手他義父軍隊時,年紀輕輕(擴廓帖木兒的生父賽因赤答忽死於1365年,其時49歲,即其父生於1317年。擴廓帖木兒為其長子,假設賽因赤答忽20歲時,長子出生,其時為1337年。到1362年察罕帖木兒被刺死,擴廓帖木兒才26歲。如果,賽因赤答忽年齡稍大一些,比如25歲,擴廓帖木兒才出生,那,1362年,擴廓帖木兒僅僅21歲!怪不得,人稱“小總兵”)資歷尚淺,軍中諸將多有不服,察罕帖木兒的老戰友、僉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白鎖住率先跳出來,叫道:“總兵爺(指察罕帖木兒)奉朝廷之命討逆寇,雖不幸殉國而死,朝廷之命不可中止。況且如今小總兵王保保乃總兵爺義子,朝廷又賜其名為‘擴廓帖木兒’,乃王命以小總兵繼承總兵爺之志也!若我等立小總兵為軍中主帥,總兵爺雖死猶不死,討逆之事業乃可繼續也!

”說完,首先向擴廓帖木兒下拜,向他行軍中主帥大禮!

  參謀孫翥俯首隨之響應道:“白僉院說的對!小總兵乃我等主帥!”說罷,也下拜行禮。

  其餘眾將佐、參議謀士紛紛下拜,簇擁著擴廓帖木兒端坐于軍帳大帥交椅之上,奉他為總兵官,從此,察罕帖木兒的軍隊便由他的義子擴廓帖木兒全面接管。不久,朝廷的委命正式下達:著擴廓帖木兒為光祿大夫、中書省平章政事(即副丞相),兼知河南、山東等處行樞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

  孫翥、連同另一位參謀趙恆為擴廓帖木兒復仇取山東出謀劃策,不出半年,擴廓帖木兒手刃仇人田豐王士誠,取其心肝祭祀義父察罕帖木兒,囊括了山東諸地。朝廷又一道諭旨:著擴廓帖木兒太尉、銀青榮祿大夫、中書省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太子詹事,便宜行事,襲總其父兵

。這一道諭旨說得很明顯,擴廓帖木兒由掛名中書省平章政事兼河南山東地方軍區首長一躍而成為朝廷“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長 ”——知樞密院事,雖然擔任知樞密院事的高級官員一般不止一人,通常同時有五六個高官擔任此職務,可以起到平衡權力的作用,不過年紀輕輕的擴廓帖木兒,僅僅二十多歲,就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長”一職,可見元朝皇帝妥懽帖睦耳已經視他為挽救大蒙古國的救命稻草了!

  這是為何?

  原來,此時的元中央政府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危機——這裡專指中央權力鬥爭!

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擴廓帖木兒


  盤踞山西的蒙古勳貴孛羅帖木兒擁有顯赫的家族歷史,他的祖上紐璘蒙哥汗和薛禪汗(即世祖忽必烈)時代多次攻佔南宋四川地區,戰功赫赫,以致死後被封為蜀國公,得世襲萬戶之待遇。孛羅帖木兒的父親答失八都魯,是與察罕帖木兒同時起兵鎮壓紅巾軍的元朝將領。他們的差別是:前者統領的是官方的正規軍,後者統領的是自己徵集、自己組編的民間部隊。他們在不同的戰區以及在相同的戰區多次作戰,計算他們的戰功後,皇帝對他們的委命竟然是一樣的:同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這是為了啥?

  權力制衡?

  製造矛盾?

  中央的意圖無論是什麼都不重要了,因為,答失八都魯和察罕帖木兒之間的確越來越多難以調解的誤會和矛盾了

  1357年答失八都魯來不及繼續和察罕帖木兒搞對抗,就死了。他的兒子孛羅帖木兒變本加厲,如果他的父親和察罕帖睦之間還是面和心不合,到了孛羅帖木兒就到了武裝衝突了!

  試想,同為朝廷命官,彼此領兵鎮壓民變軍隊,後來竟然互為仇敵——這不就是當年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和唐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的故事麼?他們互相鬥毆戰鬥,視中央政府為何物?

  察罕帖木兒死後,孛羅帖木兒根本不把擴廓帖木兒放在眼內,他要向朝廷叫板,他要更大的權力,他要掌管朝政,作燕帖木兒第二、伯顏第二

  皇帝妥懽帖睦耳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年紀輕輕的擴廓帖木兒,要他也入朝,制衡孛羅帖木兒的狂悖叛逆!

  孛羅帖木兒如何狂悖叛逆?

  他要皇后奇完者忽都伴宿——也就是要奇皇后和他上床睡覺!

  奇皇后又怒又羞,說了這麼一句:“我,老了,不能侍奉閣下,女兒還年輕,讓她代替我吧!


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奇皇后完者忽都


  ——身為皇后,竟然說出如此話語,身為皇帝的妥懽帖睦耳,如何忍受!

  讓擴廓帖木兒擔任“太子詹事”——掌管太子府(東宮)的所有事務,讓擴廓帖木兒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過往從密,彼此成為好朋友後,皇太子之母奇完者忽都有難,擴廓帖木兒能袖手不管麼?

  擴廓帖木兒收復山東後,緊跟著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擺平孛羅帖木兒——上一代的問題必須解決。

  這時候,元中央政府就來了這麼一道命令,應如何理解它,如何應對它呢?孫翥這個謀士,就給他作出一個可行的指引:連結皇太子,幹掉孛羅帖木兒。擴廓帖木兒聽從了這個指引,馬上起行,入京勤王。

  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有了擴廓帖木兒這個“外援”,馬上對孛羅帖木兒下手,第一時間解決了他的親密助手——朝中的奸黨,

孛羅帖木兒憤怒之極,舉兵進犯宮城,他要對付皇太子


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年輕時代的妥歡貼睦爾


  ——請問,這些元朝末年的種種黨同伐異、不服王命、以下犯上的故事,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能看不見、聽不到而有所反應麼

  孛羅帖木兒是何許人也?竟然膽敢如此行事?

  犯闕羞辱皇后,強娶公主,強姦蒙古諸王公主,舉兵誅殺皇太子,肆意殺戮朝廷大臣……

  那麼,作為元朝最高統治者皇帝妥懽帖睦耳有何反應?

  能有何反應?

  除了急令皇太子逃出京師之外,只有召見孛羅帖木兒,好言勸慰他——孛羅帖木兒痛哭流涕,訴說他如何如何被朝廷奸臣迫害,不得已才“清君側”云云……

  皇帝本人又是封官,又是許願,把孛羅帖木兒狂悖之心稍稍寬慰後,他心裡十萬個憤恨無處發洩!

  於是乎,朝中之忠義英雄自自然然出現了!

  某日,孛羅帖木兒像往常一樣上朝見駕,突然旁邊閃出一名蒙古大臣,往他頭顱上就是一鐵錘!孛羅帖木兒沒啃一聲,就倒在地上,結束了他萬惡的一生——他,被打入《

元史》奸臣傳。朱元璋視其為元末最大的政治惡棍

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孛羅帖木兒


  皇帝在朝中誅殺孛羅帖木兒,逃亡在外的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聯合擴廓帖木兒,組建勤王部隊,已經搞掂了孛羅帖木兒的前鋒部隊。軍馬即將開拔進入京師大都。愛猷識理達臘心中憤恨自己的父皇如此的無能,既不能保護妻子,又不能保護兒女,在逃出京師之前,他的高麗媽媽對他說:“

去,去找擴廓帖木兒,讓他擁立你做皇帝,你那廢柴老爸沒用!皇帝你來做!”

  他把廢黜老爹的陰謀告訴擴廓帖木兒,要求他全力支持自己。擴廓帖木兒嚇了一大跳——你說,才二十多歲,一忽兒成了帝國的最高軍事統帥,一忽兒又成了皇太子的庇護神,一忽兒又做廢黜 、擁戴新皇帝的新生軍閥,這一連串的變化也來得太快,太突然了吧?

  他沒有答應愛猷識理達臘,也不敢反對,他找來謀士孫翥趙恆,計議了好幾個時辰。孫翥說:“朝廷的政治局面太混亂了,搞不好,就會連自己的性命都搭上去。孛羅帖木兒不就是一個好樣板嗎?總兵大人,我看,還是遠離權力核心安全些。”

  趙恆問:“總兵大人,你想控制朝廷嗎?如果你想做孛羅帖木兒,你就留下來,擁立皇太子做皇帝,否則,就應該聽從孫先生的建議。”

  控制朝廷?擴廓帖木兒哪有這等高級的政治手腕?他就只是個領兵打仗的軍人,說的高尚點,說他是軍事家沒錯,可是,怎麼也不能把政治家的頭銜掛在他頭上。現在不行,以後也不行,擴廓帖木兒從來都不是以政治家的面孔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如果,他義父察罕帖木兒能多活幾年,說不定會走孛羅帖木兒的老路子,畢竟察罕帖木兒更像是個政治家。

  想了好久,擴廓帖木兒都沒個主意。

  孫翥又說:“總兵大人,若然你擁立皇太子,皇上的親信必視你為孛羅帖木兒第二,說不定哪一天,砸碎孛羅帖木兒頭顱的大鐵錘,就會落在你頭上!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趙恆說:“除非,你下了決心做魏武帝!”

  魏武帝

  你倆不是要我做曹操?

  擴廓帖木兒眨巴眨巴著眼睛,搖搖頭,說:“那可是逆賊!想我義父、我生父,皆元之忠臣,我怎可辱沒家長呢!好吧,既然重耳在外而安,那麼,皇太子已經回朝,孛羅帖木兒又被明正典刑,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回太原去!”

  ——回太原?


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元順帝妥歡貼睦爾


  是的。

  因為保護皇太子的功勞,擴廓帖木兒被皇帝授命:著擴廓帖木兒為太尉、中書左丞相、錄軍國重事、同監修國史、知樞密院事,兼太子詹事。並接管孛羅帖木兒的所有軍隊!太原就是孛羅帖木兒的大本營,擴廓帖木兒回太原,就是全面接管這支部隊——這是發生在1365年八九月之間的事情。

  如此一來,可不得了,才二十多歲,擴廓帖木兒就掌管了河南、山東、山西燕南(就是京師大都燕京以南)四大軍區的所有軍隊的指揮權,還在中央掛名為中書左丞相

  看來,他不想做魏武帝都不行了!

  因為,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很憎恨他——就因為他不擁立自己做皇帝!


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愛猷識裡達臘,元昭宗


  這天,擴廓帖木兒正在操軍,謀士孫翥匆匆趕來,他看著三省軍政大旗下威風凜凜的擴廓帖木兒,又悄悄地看了看手中一份信函:

  “曩者,初無兵端,尹煥章來,得書惠騎,即遣汪河同往,為生者賀,歿者吊,使者去而不回,復遣人往,皆被拘留。且閣下昔與孛羅構兵,雌雄未決,尚以知院郭雲、同僉任亮攻我景陵,掠我沔陽。予思此城雖元之故地,久在他人之手,予從他人得之,非取於元也。閣下外假元名,內懷自造,一旦輕我,遂留前使。予雖不較,但以閣下內難未除,猶出兵以欺我,使其勢專力全,又當何如?閣下果若挾天子令諸侯,創業於中原,則當開誠心,示磊落,睦我江淮。今乃遣竹昌忻都率兵深入淮地,殺掠人民,殆非所宜。況有自中原來者,備言張思道、李思齊等連和合從,專並閣下。此正可慮之秋,安可坐使西北數雄結連關內?反舍近圖,欲趨遠利,獨力支吾,非善計也。予嘗博詢廣採,聞中軍將欲為變,恐不利於閣下,故再遣人,敘我前意,述我所聞,閣下其圖之。節次使命,若能遣回,庶不失舊好,惟亮察焉。”(《

明太祖實錄原文引用

  落款:金陵吳王朱

  誰啊,朱元璋

在王保保眼中,朱元璋不足為慮,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

朱元璋君臣浮雕,南京明孝陵博物館


  孫翥對擴廓帖木兒說:“總兵大人,金陵朱元璋來書信。”

  擴廓帖木兒說:“此人不足為念,他還不知道孛羅帖木兒已死。李思齊、張思道才是心腹之患。他倆不服我命,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