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防聯控:築起“心”的長城

聯防聯控:築起“心”的長城

259、444、769、1771、2102、2590、3235、3887……不斷攀升的新增確診人數,一次次拉響了紅色警報。這是一場縱橫交錯的立體戰,也是一場全面動員的總體戰。值此萬分危急時刻,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地不分南北,位不論高低,廣大科技工作者迅速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以愛國奉獻激勵人心,以團結信任凝聚人心,以仁愛友善溫潤人心,以所學所研為人民築起一道“心”的長城。

1月24日,第一批從上海和廣東派出的醫療隊趕赴武漢。2月7日,北協和、南湘雅、西華西、東齊魯,“四大天團”會師武漢,全國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科的頂尖專家匯聚一地。一線醫務人員及時總結病例診斷、患者治療成功經驗,不斷完善診療方案並及時共享,加強救治指導,提高醫療救治效果,不斷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癒率,從死神手中搶奪生命。

只需採集患者的鼻、咽試子等分泌物樣本,1.5小時內便可一次性檢測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內的6種呼吸道常見病毒。博奧生物聯合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同設計開發的核酸檢測試劑盒日前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將迅速應用到疫情防控前線。新冠病毒檢測速度,已由此前的1-2天縮短至幾個小時,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和準確率。

據中國疫苗行業協會披露,截至2月11日,共有18家會員單位參與到新冠肺炎疫苗的研製,其中涉及智飛生物、華蘭生物、遼寧成大、康泰生物、沃森生物、康希諾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而據2月22日浙江省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消息,第1批疫苗已經產生抗體,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這一刻,不論高校、院所、企業,不分體制內外,廣大科技工作者目標一致,正在協同奉獻、奮勇攀登,把紅旗插到抗疫的山頭上,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越是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越需要科學決策、精準施策。

“如何快速切斷病毒擴散途徑?”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發布《一個減少冠狀病毒擴散的規劃建議》。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連續提出“理性封城防疫十策”“啟用對口支援模式”等多個政策建議。中國數學會會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系周曉華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利用流行病學、病毒基因、交通流量等數據,對武漢市病毒潛在感染人數進行估計,預測疫情走勢,為實施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小孩到處亂摸亂動,又不願意好好戴口罩怎麼辦?”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發布《兒童2019—nCoV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防治建議》。

“天天宅在家裡,如何保證身體營養全面均衡提高免疫力?”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發布《關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營養建議》。

“上班了辦公樓的中央空調會不會擴散病毒?”中國製冷學會發布《春節上班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安全使用空調(供暖)的建議》。

一條條政策建議如小溪匯聚入海,為疫情防治注入了科學的力量。

在廣大的社區村鎮,一個個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自覺開展志願服務,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科學防疫工作體系。

今年的春節,對於淳安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鄭溢洪來說,是一個“戰鬥”的春節。大年初一晚上,他冒著傾盆大雨安排第一例密切接觸人員入住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接下來的半個多月,他帶領縣疾控中心的應急小分隊,馬不停蹄地進行採樣和流行病學調查。隨著返工潮來臨,他又開始為志願者們提供防護、消毒、疾病科普等方面的網絡培訓。2月9日,鄭溢洪向黨組織提交了請願書,“如果湖北需要我們,我一定會打好行裝、立即出發”。

臨沂市大仲村鎮科協副主席、衛生院長張樹軍,堅持每天親自帶隊到村隨訪返鄉人員、發放物品、查看隔離人員體溫臺賬、摸清情況。2月1日,慄園村因返鄉隔離的一戶人家的孩子玩耍時不慎將頭部磕傷,張樹軍驅車10公里趕往隔離人員家中,親自為孩子清理傷口,現場進行縫合手術,贏得了該戶人家對隔離的理解、配合。他說:“初幾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有疫情;休息不重要,重要的是保這一方平安。”

杭州時代小學醫務工作者的家長比較多,僅除夕當天就有69位學生家長奔赴醫院,投入抗擊疫情的一線戰場。校長唐彩斌連夜召集大隊部組織學生們給醫務工作者的爸爸媽媽寫家書,一封封感人肺腑的家書,溫暖杭城,傳遍中國,也給學校孩子們上了生動一課。她說:“這個寒假因一場疫情變得與以往不同,也成為孩子們一生當中特殊的一段成長經歷。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思考,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才能將悲痛的經歷轉化為有價值的經驗,啟迪成長,從而為未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埋下種子。”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諸暨市經濟特產站高級農藝師黃定國等專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關鍵時期,深入楓橋、東和、璜山、東白湖基地送種子下鄉,邊指導農戶防疫,邊指導田間管理,確保諸暨市農業生產在非常時期“菜籃子”的安全與充足。

位於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中國科技館,原本人頭攢動的景象在這個春節期間突然被“清零”。全國幾百家實體科技館紛紛閉館,但青少年教育和科學普及工作,卻一刻也沒有停。

“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線”。中國科技館發起的科學實驗DIY挑戰賽,全國參與場館數量達到335家。針對青少年群體推出“空中課堂”,邀請高級教師通過講解+實地探究的方式開展在線教育。中國數字科技館推出場館虛擬漫遊欄目,使觀眾能夠以360度全景虛擬漫遊和VR兩種方式在家自由“參觀”全國116家科技館,打造24小時永不閉館的科普平臺。

研當以報效國家為己任,學必以服務人民為榮光。相比於奮戰在武漢的醫務工作者和疫苗研製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做的,不是直接消滅病毒,而是以所學所研投身這場全民戰“疫”的偉大斗爭中,與病毒進行時間大戰,在它被徹底消滅之前,為生命爭取更安全的空間和更多的時間。我們相信,只要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必將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科協改革進行時)

联防联控:筑起“心”的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