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约架、留级,父母引领下,顽童钟南山终蜕变成今日国士

今天,院士钟南山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两次疫情肆虐,钟南山分别在66、84岁的高龄逆向而行。人民日报官微这样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可谁曾想,这样一位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儿时竟是一位会撒谎、约架、逃学甚至还留过级的顽童!

他是如何蜕变的?今天,我们从家教的角度,看看他的父母是如何引领他成长的。

撒谎、约架、留级,父母引领下,顽童钟南山终蜕变成今日国士

开明、讲理、温暖的家风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颇有声望的廖氏家族,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高级护理专业,精通英文,运动、演说、音乐等方面的才能也很出众。

在钟南山眼里母亲总是微笑着,耐心地听孩子们说话,并不会因为他们仅仅是孩童而轻视他们发表的意见。她从不粗暴地训斥孩子或者霸道地要求孩子服从。如果孩子们犯了错,她总是婉转地提出,和孩子们讲道理,她尊重孩子及像尊重大人一样。

与母亲廖月琴不同,父亲钟世藩是名严父。钟世藩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他发奋苦读,考入了北京协和医院,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最终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儿科医生。

钟世藩很严肃,不苟言笑,在孩子们面前他是威严的。但他也是一名负责人的父亲,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会回到家辅导孩子们的功课。

这样一对父母给钟南山创造了开明、讲理、温暖的家庭环境。父亲的严谨治学、勤奋负责;母亲的温柔善良、仁爱慈悲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传承到了钟南山身上。

启发意义:好的家风,绝对是孩子成长沃土。家风是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和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睦、平静、温馨、开明、讲理的家风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石。

撒谎、约架、留级,父母引领下,顽童钟南山终蜕变成今日国士

言语警醒撒谎的孩子

小学三年,钟南山是在贵阳度过的,他很淘气,学校根本关不住他。他更不是个乖学生,时常逃课去玩。顽皮、大胆的钟南山没少让父亲钟世藩和母亲廖月琴操心。

上三年级时,家里给了钟南山钱交伙食费,但他自己留下了,上街买东西吃。母亲有一天突然问钟南山,“你交伙食费剩下的钱呢?”因为她给的伙食费应该有富余,而剩下的钱钟南山并没有交给大人。

“我不知道,妈妈您可以去问老师”。钟南山撒谎了。妈妈自然不会放过这件事,真的带着钟南山去学校,磨磨蹭蹭到了校门口,钟南山见实在瞒不过去了,只得承认撒了谎。

母亲看着钟南山,脸色阴沉。扔下钟南山自己进了校门,找老师了解情况。钟南山心慌慌的跳着,等着狠狠挨骂。可廖月琴出来后并没有过多责备钟南山,只说,“你这么做事不诚实的。”

严厉的父亲知道了这事,也只对他说了这么一句:“你自己想一想,像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

父亲的话,让钟南山想了一个晚上,他体验着谎言被揭穿后的羞耻与难堪,知道自己错了。这羞耻的记忆深深印在他的心里,让他告诫自己,要讲实话。

启发意义: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有意无意的撒谎。对待孩子撒谎,家长最重要的是注意保留孩子的自尊,有时候轻言细语会比责骂打罚更有效。

撒谎、约架、留级,父母引领下,顽童钟南山终蜕变成今日国士

钟南山回忆父亲对自己的教育 来源:CCTV《大家》


厉声喝止约架的少年

少年的钟南山随父母迁居到广州,但依旧顽劣。广州家里的房子后面有片竹林,钟南山常常和一帮男孩子在里面进行他们的“侠客冒险”。十几岁的少年,年轻气盛,很快,钟南山有了“仇家”。这天,钟南山决定要找“仇家”约到竹林里去“决斗”,并做好了周密的计划。可没料到,他的同学把他的计划告诉了“仇家”的父亲。“仇家”父亲吓坏了,赶紧去找钟世藩。

得知了情况的父亲,把钟南山叫了过来,面色阴沉,他郑重其事而威严的模样镇住了钟南山。他告诉钟南山他知道了他想要“决斗”的事,不允许他第二天出门,否则就别认他这个父亲。父亲真的生气了,钟南山从没见过父亲如此严厉、如此生气,只得呆在家里,边懊恼着自己走漏了“决斗”的风声。

父亲的严厉,让不羁的少年钟南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启发意义:孩子成长的某些阶段中,可能会走上歪路、岔路,防微杜渐,父母一定要注意尽早、及时的把孩子拉扯上正轨。

坚持兑现自行车的鼓励

初到广州的钟南山,太贪玩了,又不会说广东话,语言不通,他留级了。母亲廖月琴一直鼓励着他。11岁时,妈妈对他说,如果他能考上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就奖励他一辆自行车。妈妈的奖励太诱人了,钟南山开始发奋用功,成绩很快就上去了,一跃成为班上的佼佼者,顺利踏进了名校岭南大学附属中学。但因时局的原因,学校当年没有举行毕业考试,只是按照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钟南山排名第二。因为并非通过毕业考试上的中学,钟南山不敢向母亲讨要自行车。

而且那一年物价飞涨,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困难起来,买一辆自行车,的确对母亲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没想到,廖月琴还是还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给钟南山买了一辆自行车。

这件事对钟南山的触动很大,从那以后,他就记住,只要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后来,他对自己的学生、孩子、对其他所有人都是如此行事,只要答应过的事,就一定想方设法做到。

启发意义: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激励,不少父母也会这样做。然而,很多父母在许下诺言后,往往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兑现,这无疑会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不诚信的种子。不轻易许诺、许诺就一定要做到,这应该成为我们给孩子实行奖励的规则。

及时洞察的兴趣启蒙

广州解放后,钟世藩继续他的临床和学术研究工作。经费有限,他就在自己买起了实验用的小白鼠,在自己家里做实验。钟南山对父亲养的小白鼠很好奇,一放学,就跑到父亲的书房去看小白鼠,他逗小白鼠玩,也喂它们吃东西。父亲做实验,他就在一旁好奇地看着。

钟世藩注意到原本好动的他每逢这时变得安安静静,看到儿子对小白鼠这么感兴趣,就让钟南山帮忙饲养起小白鼠来。钟南山当然乐意接受这样的任务。从此,钟南山就成了父亲的小助手。

钟南山有任务了,不再只想着逗小白鼠玩,他尽职尽责,每日定时定量喂养小白鼠。看着父亲做实验,他脑子里冒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他向父亲请教,钟世藩闲下来时,就耐心地、认认真真地一一解答。

通过饲养小白鼠,钟南山不知不觉熟悉了小白鼠的习性、生理及机能,这对于他日后学医很有帮助。不仅如此,作为实验小助手,钟南山近距离与工作中的父亲相处,无形之中学习了父亲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了耐心、观察力和责任心

启发意义:“父母”一词的含义,不应该只是成为孩子的经济依靠,更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方向上的规划、指引。然而,这规划切忌不可想当然,一定要建立在细心的观察孩子兴趣、特质所在的基础上。

撒谎、约架、留级,父母引领下,顽童钟南山终蜕变成今日国士

钟南山很有运动天赋 来源:《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关键时刻的职业建议

钟南山很有运动天赋,特别是在田径项目上。高三时,他参加了广东省田径比赛,获得了400米比赛的亚军,并打破了广东省记录。随后,又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全国田径运动会,并在男子400米项目中,获得了第三名。这引起了中央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的关注,希望他去国家队训练。

此时,钟南山面临着选择,选择专业的体育竞技之路,成为国家专业运动员;还是回归普通高中生升学之路,冲刺高考?钟世藩跟儿子分析,当运动员生涯有限;但是当个医生,可以一辈子研究医学,一辈子治病救人。而且他分析,钟南山更适合当个医生。钟南山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报考了医学专业。并最终经过没日没夜努力,考上了北京医学院。

钟南山的运动特长在大学期间,继续绽放光彩。大三时,被选拔参加北京市体育集训队,备战我国第一届运动会。1959年9月,他在第一届运动会上打破了全国纪录。1961年,他获得了男子十项全能亚军。

运动会后,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体育协会邀请他加盟北京田径队,命运给了他第二次成为专业运动员的机会。他再次拒绝了。

钟世藩睿智地帮儿子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及职业的特点,准确地给出了儿子职业建议,这是钟南山最终成为今天的国士的前提。

启发意义:青少年时期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或者会对未来的职业有多种想法,然而,高考志愿往往决定着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问的职业发展方向。这个时候需要父母敏锐的洞察,前曕的思维,从孩子自身的特点结合社会发展趋向为孩子提供合理的职业规划建议。

做好自己

钟南山曾说,“如果说在治学严谨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

廖月琴总是善良而又有怜悯心的,若有人向她求助,她总会无私地提供帮助。只要家里人衣服够穿,她就总会把“多余”的衣服送给那些非常困难、衣服都不够穿的人。

1955年,钟南山考上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彼时家里经济也不宽裕,在筹钱为钟南山远行上学。可不了解家里经济状况的钟南山告诉母亲他有位同学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家里很困难,连坐火车去学校的路费都没有,想向他借点钱。母亲听了,虽然没有马上应承下来,但过了几天,还是拿了10元钱给钟南山,让他给那个有困难的同学。这10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足够支撑一个人一个月的日常花销了。

母亲廖月琴就是如此宽容、善良,她的善意深深扎根在钟南山心里,并开出花来,一直陪伴着钟南山成长,直至他成为一个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仁心医生

启发意义: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目标与追求,小到细微的生活习惯,都会通过共同生活中的模仿、熏陶、感染慢慢渗透到孩子骨髓里,形成他一生稳定而有惯性的言行方式,因此,做好自己最重要。

撒谎、约架、留级,父母引领下,顽童钟南山终蜕变成今日国士

医者钟南山 来源:《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重要小事的教诲

钟世藩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他说,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得讲依据。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钟南山上山下乡时,在农村看见一个孩子尿血,他想当然地判断孩子得了肾结核,回到家向父亲说起这件事,并谈及自己治疗肾结核的办法。钟世藩一听,立刻邹起眉头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是肾结核?说话一定要有证据。”他告诉钟南山尿血的原因有很多种,判断病症一定要多观察,找到确凿的证据,慎重下结论。同样,看一件事,或者做意向研究,要有事实根据,不要轻易下结论

父亲严谨的治学态度,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钟南山,从父亲身上钟南山感受到了严谨、勤奋、诚实、规矩和担当。这让他最终在2003年,某地疾控中心提出“非典”的病原体基本确定是衣原体时,顶着各方压力,勇敢地发声质疑,并最终确认“非典”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最终为攻克“非典”做出来卓越的贡献。

启发意义:孩子成长的过程充斥着无数的“重要小事”,父母们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重要的小事教育孩子将事半功倍。

写在最后:

人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我想说,每一个成功的成人背后都至少有一个优秀的教养者。父母由于天然的血缘和抚养关系更可能成为这个“优秀的教养者”。相信钟世藩、廖月琴这对父母对“顽童”钟南山的教育会对你有所启发。

参考资料:李秋沅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