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是為了治理黃河而建,效果如何?

三上白家


黃河小浪底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與洛陽市孟津縣交界處,小浪底水利樞紐屬國家“八五”重點項目,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2001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小浪底水利工程也是在清淤、防洪、洩洪和發電的基礎之上,逐步發展為實用與旅遊相結合的旅遊勝地。每年六七月份的調水調沙場面頗為壯觀,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大量遊客前來觀看。

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然而自古以來黃河水患不斷,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黃河流經下游流速放緩泥沙堆積形成地上懸河。小浪底工程就是通過調水調沙,沖刷下游河道,防止泥沙堆積,降低水位防止斷流,最終實現黃河安瀾造福下游百姓。



神韻東方


今天6月24日是小浪底調沙洩洪的第四天,遇到了這個問題。

小浪底工程投入使用的這18年來,黃河中下游地區沒再出現過洪災,也沒出現過斷流。

因為三門峽水利工程沒能解決好泥沙淤積的問題,所以小浪底工程應運而生。小浪底工程於2001年底完工,主要功能為治沙防洪,輔助功能為發電。

小浪底大壩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也是我國跨世紀第二大水利工程。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6臺30萬千瓦混流式發電機)地下發電廠房,高160米,長1667米的粘土斜心牆堆石壩,巍峨的進水塔,壯觀的出水口,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範圍內擁有縱橫交錯的108條洞群等,使小浪底具備了防洪、防凌、發電、排沙等多項功能。

我老家是洛陽新安縣的,自建小浪底工程起,黃河南岸新安境內搬遷出去了近8萬村民,大多安置在了下游的孟州、溫縣,部分安置在中牟。我老家的不少村裡人都在小浪底工地上打過工,而我爺爺參與過的上世紀三門峽水利工程,當時是周邊縣裡組織的義工,只管飯。

一條黃河的泛濫史,是下游華北大地百姓的苦難史,所有這些有關黃河的歷史,在小浪底的紀念館內、武陟縣的嘉應觀裡、鄭州的黃河博物館內都有詳細描述。小浪底雖然沒有三峽工程那樣龐大,但在黃河上目前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






知道點皮毛


小浪底工程創造了世界奇蹟。建成投入使用18年來,有以下偉大的功績:

1、確保下游沒有斷流。

2、確保下游沒有發生洪災。

3、最耀眼的功績是,通過18次調水調沙,沖刷下游河床,使得河床淘深2米,徹底結束了黃河每年上升2釐米的歷史,終將摘掉黃河“懸河”的帽子。

功德無量!中國乃至世界工程學奇蹟!


來自胭脂河夭桃濃李


此工程效益良好。

小浪底水利樞紐控制黃河流域面積的92.3%、徑流量的91.2%、輸沙量的100%,處在控制黃河水沙的關鍵部位,是治理黃河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庫正常蓄水位275米高程,總庫容126.5億,其中設計攔沙庫容72.5億m3,調水調沙庫容10.5億m3。

過去,黃河下游大量泥沙持續強烈淤積,導致河床抬高,河道排洪能力不斷降低,防洪大堤不斷加高,對兩岸廣大地區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如今,通過小浪底水庫攔沙和調水調沙運用,可減少下游河床淤積78億噸,使下游河床20~25年基本不淤積抬高。

小浪底工程投運以來,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保障黃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護生態與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水庫蓄水後在大壩上游所形成的浩淼水面、曲折河巷與雄偉山勢競相生輝,構成了“北國山水好風光——黃河小浪底”。


跪射俑


75年夏颱風登陸河南省駐馬店,板橋水庫潰壩,1千多萬人受災。

災後反思,如此大的降水量如果再向北,進入黃河流域,後果不堪想象。

所以才把小浪底水庫修建提上日程。小浪底水庫修好後,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作用。但由於黃河75年以來還沒有特大型洪峰,所以小浪底的真正能還沒有發揮出來。如果真有那麼一次,才盡顯小浪底的偉大。


紅9九


小浪底水庫調洪調沙,使得下游河道下切,黃河是懸河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善,同時洪水攜帶的泥沙進入大海,加快海邊灘塗變成陸地的速度,好事。


用戶105629972402


小浪底的作用是為了緩解因泥沙的堆積抬高河床而產生的洪水危害,單單小浪底只能夠緩解、防止懸河的危險,但並不能直接解決懸河問題。同樣的,小浪底的作用也並不能夠直接治理好黃河,黃河的治理需要的是整個河段的政府人民同心協力的努力下完成的。


桂花同學的騎行遊日誌


小浪底本來就是治沙工程,順便發電,所以自然要懸河而建


天涯海角與辛迪


小浪底放水很壯觀,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