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事!轟20發動機已解決,成發集團決戰60天WS18實現量產

大好事!轟20發動機已解決,成發集團決戰60天國家重點型號實現量產

新轟將以何種形態亮相始終是大家的最大期盼,實際上早在去年中航工業轟-6K轟炸機研發團隊負責人何勝強就已經給出答案。

大好事!轟20發動機已解決,成發集團決戰60天WS18實現量產

近日,新一代轟炸機又有佳音傳來,中航成發集團(原420廠)在“啟動“決戰六十天 決勝攻堅戰”專項勞動競賽”報道中透露“保總裝、保試車、保交付”等關鍵字眼,而由該公司負責目前正在推進的發動機項目只有一個,那就是“渦扇-18”。

這款中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不僅是當前技術形態運-20持續批量生產的標配動力,更是轟-6K型轟炸機的標配動力,同時也是新一代轟炸機的動力選項之一

話說回來,為什麼何勝強敢於說出“未來轟炸機的使用模式的設計和技術標準的設計應該掌握在我們手裡”?做到上述兩點要具備兩大要素,一個是創新,另一個就是技術底子要足夠雄厚。

大好事!轟20發動機已解決,成發集團決戰60天WS18實現量產

此文中提到的此渦扇18不是彼D30K2,因為保密的原因,誓師大會前方的4臺渦扇18發動機還打上了馬賽克,可見與所謂的渦扇18就是仿製D30的傳言不符,要是完完全全的像D30,用不著遮擋吧?

此外,從標語上看出,渦扇18是自主研發的國產發動機,所謂自主研發,就不是仿製

另外,D30是40年前的蘇聯第一臺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當年世界上還沒有誕生單晶材料,所謂的高溫合金首先用在美國的F100和F110上,結果F15成了機場皇后,F16也摔了近百架。

我國已經解決了單晶葉片的研發和製造難題,不能想象不用在渦扇18這樣關乎420廠“生命工程”的發動機上。所以,可以預料,渦扇18的推力可達14-16噸,壽命至少在10000小時,是一款實實在在的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下圖 找左上角標語文字,證實是自主研發的字樣:

大好事!轟20發動機已解決,成發集團決戰60天WS18實現量產

這裡要反覆說明的是,渦扇18不是俄羅斯的D30K2,完全是自主研發的國產新型發動機。所謂自主研發就不可能是照抄照搬D30發動機,應該在核心機原理、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風扇設計、反推裝置、發動機短艙設計都注入了21世紀的先進科技元素,整機的科技水平已經提高到21世紀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應有的水平,退一萬步講,即便外形類似D30發動機,內涵早已經千差萬別,完全可以適應中國軍方的需要。

渦扇18對推動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具有廣泛和深遠的意義

目前得知,12-16噸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實際上是最有價值的渦扇發動機,未來20年,世界上需求大客機總計32000架,但是70%是波音737、空客A320、中國C919這樣的單通道大客機,這個級別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需求在50000到60000萬臺,是一個最大的發動機市場,油水最肥,利潤率最高。

大好事!轟20發動機已解決,成發集團決戰60天WS18實現量產

不要羨慕美英的大推力發動機,未來航空發動機真正的較量其實就在12-16噸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35噸以上的推力發動機有美英法三家激烈競爭。而12噸到16噸有可能只有中美兩家競爭,因為中美(中國的長江1000系列和美國GE公司的LEAPX系列)兩家是唯一唯二在核心機上使用單晶葉片和渦輪盤的發動機廠家。

渦扇18的大量生產必將促進中國在這一級別發動機的經驗積累和可靠性的加強,是非常值得高興的大好事。

大好事!轟20發動機已解決,成發集團決戰60天WS18實現量產

渦扇18的大量生產,必將反哺長江1000系列的研發和可靠性研究,對渦扇20也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渦扇20和長江1000大量生產,對佔領50000臺的全球市場是非常有利的。當然,眼下對運20特別是新型轟六的生產都非常有利,甚至不排除配裝轟20,那就是喜上加喜了。祝賀420廠!

大好事!轟20發動機已解決,成發集團決戰60天WS18實現量產

基於需求而言,新一代轟炸機必然要具備兩大功能特性,一個是隱形,再一個就是大航程。由此判斷,轟20將具有4臺發動機,從已經曝光的3D打印的發動機艙板可以看出,左右各2臺發動機,這預示著轟20超大的航程,甚至具備超遠程的洲際打擊能力。

就隱形而言,我們已經在殲-20戰機身上應用了領先整整一代的超材料隱身薄膜,隱身指標大幅度超前於國際同行,隱身氣動外形更是在殲-20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獨創了鴨式帶邊條翼高升力體氣動佈局。

不少人認為新一代隱身轟炸機的氣動佈局一定會像B-2A或者B-21那樣採用飛翼式氣動佈局,而飛翼式佈局我們早已在利劍、彩虹-7、攻擊-11、天鷹共四款飛翼式無人機的研製過程中連續攻克。其中尤以攻擊-11最為出眾,該機前緣後掠角相較於B-2A更大,由此帶來的優勢是更有利於正向隱身,因為當正面雷達波照射過來時前緣後掠角越大,雷達波散射效果更佳。

也正因為我們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吃透飛翼式氣動佈局,所以更能體會這種氣動佈局的優缺點。再結合自身實際需求,就能加權設計出一款更加超越常規思維的新型隱轟佈局,這就是為什麼何勝強敢於說出未來標準掌握在我們手裡的原因。

大好事!轟20發動機已解決,成發集團決戰60天WS18實現量產

在動力、飛控、氣動等一系列技術關卡已經打通的當下,新一代隱轟的橫空出世早已沒有任何懸念。至於何時亮相,雖然我們不得而知,但根據以往慣例來看,從設計出圖到首架機組裝下線一般是一年到兩年之間的時間,由此可以確信我們完全有能力與大洋彼岸的B-21比翼齊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