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砂太貴,機制砂強勢崛起!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有什麼影響?

機制砂品質的好壞,受生產工藝和母巖性質影響很大,

有的制砂設備生產的機制砂粒形較好,級配可控,性能優良。也有一些制砂設備生產出來的機制砂細度模數偏大,顆粒多三角體或方矩體,表面粗糙,顆粒尖銳有稜角,級配較差,粗顆粒和細顆粒(石粉)含量較多,中間顆粒較少。此外,硬度較高的母巖生產的機制砂,針片狀相對較多,顆粒形狀較差。


河砂太貴,機制砂強勢崛起!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有什麼影響?


機制砂石粉含量

機制砂中粒徑小於75μm的顆粒被稱為石粉,受生產工藝影響,成品機制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會超過超過GB/T14684-2011《建築用砂》規定的石粉含量限值。機制砂中的石粉與河砂中的泥粉不同,適量的石粉能夠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性和耐久性。

(1)石粉對混凝土工作性影響

石粉對混凝土工作性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一方面石粉會吸附一定的水及外加劑,增加混凝土用水量;另一方面,石粉可以改善由於機制砂級配較差,易離析、泌水的缺點,增加混凝土稠度,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機制砂中石粉含量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控制一個合適的範圍:對於強度等級低於C30的混凝土,膠凝材料較少,機制砂中含有10%~15%的石粉可以補充膠凝材料,增加漿體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但對於強度等級高於C60的混凝土而言,混凝土本身的膠凝材料較多,混凝土黏度較大,應適當控制石粉含量降低混凝土黏度,石粉含量宜控制在7%~10%;強度等級大於C80的超高強混凝土的石粉含量應低於3%~5%。

(2)對混凝土強度及耐久性影響

細微石粉顆粒可以改善膠凝材料級配,降低膠凝材料空隙率,改善混凝土微結構的緻密程度,此外,石粉對水泥的水化具有促進作用,從而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及耐久性性能有利。對於普通強度機制砂混凝土,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隨著機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強,而混凝土抗凍性能則隨著石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當石粉含量高於10%(石粉與水泥體積比超過1:3.47)時,混凝土抗凍性能劣化明顯。但對於高強混凝土而言,對於混凝土工作性能,當石粉含量大於7%時,混凝土坍落度降低,而對於抗氯離子滲透性能、抗凍性能等耐久性能,石粉含量從3.5%提高到14%,均未使機制砂高強混凝土出現性能劣化現象。


河砂太貴,機制砂強勢崛起!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有什麼影響?


機制砂顆粒特性

機制砂的顆粒特性對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響。

(1)對混凝土工作性影響

使用連續級配的骨料配製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優於間斷級配骨料混凝土,機制砂的顆粒級配一般表現為“兩頭大、中間少”,即>2.36mm和<0.15mm的顆粒偏多,而中間顆粒偏少(尤其是0.3mm~1.18mm),有時某一粒級斷檔。配製混凝土時造成膠凝材料用量和外加劑用量偏大,如果配製不合理,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易出現“草帽狀”,工作性差。將機制砂以1.18mm篩孔為分界點,將機制砂顆粒組成分成粒徑≥1.18mm顆粒和粒徑<1.18mm顆粒兩部分,粒徑≥1.18mm顆粒對混凝土流動性產生影響,粒徑<1.18mm顆粒對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產生影響。通過與天然砂級配進行對比發現,適當提高機制砂中0.15~0.3mm與0.3~0.6mm的顆粒更有利於改善機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

(2)對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影響

機制砂的表面粗糙程度大於河砂,能夠提高水泥石與骨料之間的粘結強度,有利於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與體積穩定性。但機制砂粗糙的表面對混凝土孔隙率影響更顯著,機制砂的使用會增加混凝土孔隙率,降低混凝土抗壓強度及耐久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