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同學,高考考不上清華北大,自己去跑清華北大教室上課能達到清華北大的水平嗎?

惠州海景房老闆


我認為是可以的,先不說你有能力,在清華這個充滿著書香、激情、人文氣息的校園裡,在這裡你會被這種氣氛所感染。眾所周知,清華大學集聚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學霸,學霸的學習氛圍會讓人感到壓力,可這同時也會激進你更加努力追上他們的步伐。前幾年清華有個保安在學校進行旁讀,最後考上了清華;同樣前幾天看到清華的保安為外國人進行英語解答,全程流暢。所以說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真的會影響一個人,如果你是一個有能力,又努力上進的人,那麼我相信你在清華校園裡也會學到你想要的知識,收穫意想不到的成果。有人說一直努力又不一定有收穫,我何必努力?但是,你不努力就沒機會了,你努力起碼有機會成功,至少知道成功為何。




愛笑的小婷吖i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不過坦率的說,如果高考沒有考上清華北大,只是去清華北大教室上課,是很難達到清華北大水平的。之所以難,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其一,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是決定念什麼大學的“行業資格認證”。

清華北大的課程,未必一定就比其他學校難。即使高考沒有達到清華北大的分,只要不是差得沒譜,還是能夠學懂相應課程的。每年清華北大都會通過自主招生,或通過其他方式降分錄取一部分學生,這部分學生雖然高考分達不到清北的錄取線,但同樣能完成大學期間的學習。

能不能學懂是一回事,有沒有機會去學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家都想去清華北大唸書,但優質教育資源有限,誰去誰不去,這個甄別選拔功能,就是由高考來勝任的。也就是說,通過高考才能獲得去清華北大唸書的資格,才能獲得正式學籍,進而拿到清華北大的畢業證、學位證。沒有清華北大的畢業證,學位證,單是在這兩所學校聽了四年課,相信絕大多數公司招聘中是不會認可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考就是上大學的“行業資格認證”,不是高考正兒八經考上的大學,性質跟非法行醫差不多。

其二,大學的教育不僅僅是聽課,更在於參與和成長。

和中學不一樣,大學教育,課堂所起的作用,三分之一都不到,更多的學習,是在圖書館、自習室、實驗室,甚至操場、寢室、食堂完成的。比如清華大學,向來重視“體育”,以為國家健康工作五十年為志向,甚至一段時間游泳不合格不予畢業;寢室也是學習的場所,來自天南海北的青年才俊,在臥談中激揚青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食堂又何嘗不能學習,不知有多少學生活動,創業項目,都在食堂的匆匆就餐中談成。大學的教育,是一種薰陶型教育,如果只看見課堂教育,不過是念了一個加長版的中學罷了。

其實,互聯網時代,豈止清華北大課程,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一流大學的課程實錄在網上都能找到,真有心的話,只需一兩年功夫,就能全程學完這些課程。自然,作為知識的學習,聽課肯定是有用的,但能否達到清華北大的水平,還得另當別論,取決於學習者的狀態。北大從來不缺旁聽生,不過建校一百多年來,旁聽生中不也就只出了一個沈從文嗎?

當然,知識的學習不分場合,只不過對於青年的成長來說,還是應該按部就班,該高考就高考,尊重常識,而非總以“特殊情況”或“例外”自居,想著走一些不一樣的成才路徑。需知,凡是通過“例外”成功,都需付出比正常狀態更多的努力!


上庠


關於“跑去清華北大教室上課,能不能達到清華北大的水平”這個問題,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分人而論,如果是我跑去清華北大的教室上課,我肯定達不到清華北大的水平。

和個人的能力沒有關係,因為我自尊心強,而且心思重,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即使別人只是好奇的看我一眼,可能並沒有其他的惡意,但是我還是會渾身上下都不舒服,感覺像是被扒光了衣服丟在眾人的面前,我過不去心裡的那道坎,也就沒有心情學習,那就更不可能達到清華北大的水平了。

如果不考慮個體因素,只是單純的依據能力而論,我相信很多不是清華北大的學生,如果去清華北大的教室聽課,也能夠達到清華北大的水平,我依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高考的時候,我離清華北大的的錄取分數線也就二三十分,二三十分的差距能有多大?我在自己的大學能輕鬆的學習,我相信去到清華北大的教室也能夠輕鬆的學習,如果想要達到清華北大的水平,自然也不會是什麼難事。

專業致力於解決教育和學習問題,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我。


豫見楊老師


首先不可否認,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第一、北大清華的學習氛圍是全國頂級的。不知大家知不知道清華圖書館保安因在清華旁聽考上大學的事情。這是真實存在的。

其次,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潛力。

要達到清華北大的水平,必須發揮超乎常人的努力精神。

我想題主應該是北京某大學的學生,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期待,那麼我希望你不要在乎別人說什麼,或者因別人的否定而放棄這種向上的想法。

如果想到了,就去做。

做了,就一定會有不同。

在這過程中,你會清華北大氛圍的影響變得更積極向上;

在這過程中,你會遇到許多非常優秀的老師和學生,一起產生不一樣的思維碰撞;

在這過程中,你甚至會有許多美好的相遇……



麥琪的英語


1、去北大清華聽課可以,但絕大多數拿不到北大清華學歷。但也有例外,我一個江西吉安黨校朋友來中央黨校進修期間就總去北大清華聽課,第二年就考上了清華研究生。

2、學習無處不在,如果有條件就多學習,比如北大清華聽課,會改變你的思維觀念和價值觀,不要太關注學歷,或許你在不遠未來就會超越自己,學會多和(哈佛、斯坦福、北清、中科院等)各類專業人士交流會提高自己的認知,每天進步一點,對自己很重要,不要太關注和活在一張紙裡。


有尊嚴地活著


問題中有兩個關健點,其一"有能力的同學“其二"自已聽課,能否達到清北水平“。關於第一點,高考沒有考入清北,己經說明了其能力所在。關於第二點,打一個比方,每屆奧運會都要有選抜賽,未通過選抜,但和選抜上的選手共同訓練,能達到他們的水平嗎?大概率是不能的。因此我們換一個說法,有志向的同學,雖未考入清北,但選擇在清北聽課學習,一定可以達到一個比原先自已更高的水平。人生不能實現的有很多,我們不能改變這些遊戲的規則,但我們可以選擇另一種遊戲規則來實現自我理想,但就別奢求別人認可等價這兩種規則。


那一片燈火


這裡的能力很明顯指的是學習能力。

如果真的有能力就不會考不上清華北大。

如果能力稍微差那麼一點點沒考上,在自己的學校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越清華北大學生。去人家那聽課反而達不到人家的水平。

如果高考分差太多,別的不知道,最起碼能說明你的學習能力一般,還是得去找適合自己的事情去做,不要去清華北大。真的是浪費青春。

高等學府不僅是學歷,也是水平的體現。看看那些大佬,有幾個不是高材生?


英語鋪子


環境雖有助於人的成長,但也僅僅只是有助於,最本質的東西還是改變不了的。能考進清華北大的絕對是智商超群的,一個平庸的人再努力也考不進清華北大,就跟那些復讀幾年的人,到頭來也只是在第一次高考的基礎上進了個臺階,而不可能一步登天,直接從三本考到重點,頂多也就是從三本考到個普通一本。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你在清華北大待四年比你在一般院校待四年肯定要強很多,你的談吐,眼界和思維肯定是要提高一個檔次的,這也就是一直以來強調的平臺的重要性。

就如你在袁隆平手下做事多年,雖然你無法成為他一樣偉大的科學家,研究出雜交水稻,但一定比你在一個一般的教授手下做事多年要強


用戶8041062601360


有能力的同學是不會去做旁聽生的,都明白有這個時間做什麼不好,比起提升內斂的時間,不如上個雙一流,畢業以後,所學,所聞,所識才有用武之地。


煙臺啟星教育


不知你說的有能力是指什麼?2018北大在北京錄取線686分,我覺得666分以上的應該是你指的有能力,如果550分,不會是你說的有能力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去了也白去,聽不懂課。分數說明一個學生在高中的學習能力和方法,這部分人不在討論之列。

下面說666分以上的,其實就是每科少5分,多錯一道選擇題而已,沒有太大的差別。

到北大聽課會有什麼後果?

首先,沒有畢業證和學位證,學習動力肯定不如在校學生。

其次,很多教育資源無法獲得,學習氛圍也不行,不是蹭課能解決的。

再次,畢業後,很多場合對一個學生的認可,不在於你在哪裡聽課,而在於你哪裡畢業,校友資源等。

另外,666分是一個分層的分數,不是一定要這分數,665行不行,也可以,但是不能一直減下去,600分行不行,不一定,量變到質變。

最後,不管怎樣,聽聽課怎麼也比不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