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30多歲辭職去考研的人?

成雪濤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對於30多歲選擇辭職考研的人,應該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支持,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遇到職場發展瓶頸的人,都有勇氣選擇通過讀研來提升自身的職場價值,在當前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30多歲的職場人選擇辭職考研,也是在用自己的行動來支持產業結構升級的推進。

對於30歲左右的職場人來說,如果想通過讀研來提升自己,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讀研的方式。如果希望通過讀研來轉換到新的行業領域發展,那麼讀一個全日制的研究生還是有必要的,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但是如果希望能夠繼續在本行業發展,而且自身的崗位依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那麼完全可以選擇讀非全日制研究生,讀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樣會獲得能力上和眼界上的提升。

針對於30歲辭職考研的職場人來說,我給出以下三方面建議:

第一: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特點來選擇考研方向。當前考研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所以在準備考研時,應該根據自身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特點來選擇考研方向,最好選擇自己的本科專業方向,這樣會明顯提升複習的效率,考研的難度也會有所下降。

第二:構建一個有效的複習渠道。職場人在選擇考研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為自己構建一個較好的複習環境,最好能夠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復習,這會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複習的進度。

第三:注重目標學校的選擇。對於職場人來說,在考研目標學校的選擇上與應屆生不同,應該首先考慮把握比較大的目標學校,一定不要隨意提升自己的考研目標。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一杯陳年老酒


首先這種人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對前些年的生活狀況有所改變的期待,可是自己又無力改變,所以決定通過考研之路提高自己,為得到較好的生活狀態創造條件;

其次是提升素質的需要。通過前幾年的實踐發現,自己知識的存儲量與知識結構還有很多欠缺,需要及早補充。也有了一些積蓄,學費不是問題,所以想要考研去了;

最後也不排除暫時躲避職場困難期的選擇。

總之主流還是有上班心的表現,應予鼓勵。就像悠閒的小鳥肯定有自己的思考。還有這位帶孩子的女士,忙裡偷閒不忘學習,肯定心中有詩與遠方!




天道若龍


30多歲去考研的人不外乎這兩種:

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想通過考研改變的。30多歲考研的,想改變的是大多數。如果不是特別不滿意,大概很少有人能做出如此的抉擇。以前讀書的時候,班裡39歲的都有,那個時候40歲就不能考了。工作過的又一半以上,鄉村教師多,都是在鄉村呆了幾年,看不到頭,又沒有更多的辦法,考研是最簡單的途徑。那個時候研究生少,畢業後工作都在體制內,大多在高校工作。前幾年遇到一個小孩1歲的考研,畢業就30多了,全日制,一年學費還很高。他原來也有穩定的國企工作,但感覺死氣沉沉沒有希望,薪水又低,今年畢業要找工作,找工作肯定沒有那麼容易,但結果不會太差。

啥也不缺,就想考研尋找校園生活的。還真有,只是比較少,花十幾萬幾十萬學習mba的這類,有的就是家裡待著沒啥事,小孩也不需要看著了,去讀個書,對他來講,讀書就是娛樂,消遣,工作不工作的無所謂。

沒有經歷過他的苦,很多人看不懂他人的選擇,認為年紀大的不要折騰,卻不知道呆在那個單位就像一隻睜眼的即將斃命的魚,看不到希望,又沒有資源利用,奮起讀書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考研上岸,付出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哪怕不是特別好的大學研究生,世界總不會虧待努力學習的人。


大學專業深一度


30多歲去考研,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衡量可行性和得失之後做出對自己負責的決定。

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考研,是因為喜歡學術,想要在某個學科深造?是想要通過讀研來提升自己的學習力?是想要取得碩士學位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是想要進入一所好大學,結識高學時的朋友來提升自己的社交圈?

如果你是因為喜歡學術,想要在某個學科深造,我猜你也不會來這裡提出這樣的問題了,抱有這樣目的的人,應該是無論什麼年齡都不會懷疑有沒有必要考研的吧?做熱愛的事,何須在意年齡呢?

如果你並沒有對哪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純粹只是覺得考研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覺得考研可以提升自己,只是喜歡學習這件事本身的話。你可以考慮一下有沒有其他可替代方法,各大網校也有許多質量優良的網課、網上也有許多國內外的名校公開課,或者自己可以買書學習,如果不是非要在學術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話,不考研也可以接觸到足夠的資源來開闊你的視野,提升你自己的學習力。考研要付出的成本並不小。如果畢業之後你就沒有保持學習的話,重新進入備考模式,重新拾起試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複習備考過程不會是輕鬆的(當然如果你選的學校對你來說沒什麼難度的話就另當別論了)。如果不確定自己有沒有信心可以做到又不想沒有嘗試就放棄的話,建議你可以做好複習計劃並至少堅持一個月,看看自己是否能夠進入狀態。這是意志力和精力成本。其次,考研還有其他的機會成本。一是投入產出比。30歲應該是職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吧,備考時間加上讀研的時間至少要花上3年,職業發展的暫時中止是不可避免的,選擇了考研或者讀研就意味著你可能要放棄其他的可能性,比如發展副業、創業、職場晉升、社交機遇......如果你覺得這幾年時間的投入帶給你的回報更有價值,那麼考研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的話建議仔細考量。二是經濟壓力,備考期間或者讀研期間能否做到不停產,賺錢和學習兩不誤,視個人情況而定,如果你是土豪,不擔心經濟問題那恭喜你少了一個阻礙,畢竟30歲經濟壓力也不小,如果是單身,沒有任何車貸、房貸等大額支出,也許會輕鬆一點點,如果已經成家,肯能會給家裡經濟帶來不小的壓力。三是精神壓力,你可能不僅要面對別人還有自己的質疑,你可能會經歷動搖、焦慮、害怕、迷茫等一系列負面情緒的打擊。“那些打不死我的會讓我變得更強大”,但是也有不少人倒下就是了。總而言之,如果只是想學習,最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快樂學習的方式,你的目的是知識,讀研只是你的手段之一。當然不是所有人考研都這麼苦逼的,也有許多大神輕輕鬆鬆(相對於他們來說是輕輕鬆鬆)地愉悅備考並考上心儀學校。

如果你是因為職業發展需要,一張碩士學位的證書是必要條件或者是佔比相當重的砝碼,那就不要糾結,辛苦幾年換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個交易無論在什麼年紀,我覺得都值得。先苦後甜也可以很甜很甜呀~而且讀研的收穫肯定不止是一張學位證書!

如果單純是因為想要提升社交圈的質量去考研,我猜應該不會有人把這當成考研的主要動機吧(手動破涕為笑)。考研不一定是提高社交圈質量的最好方法,應該有其他更多成本更低的途徑可以實現結識在你的領域裡更優秀的朋友。


教培小助手


有追求的高水平的人這麼做可以,我身邊幾位同事在三十多考研的,一個還出國到美國定居了,但都不是辭職考的!如辭職考真是自私了!


崆峒山下一教師


對於這個問題,我簡單說下我的看法。30多歲辭職考研,能理解。現在社會壓力大,競爭激烈,到一定程度升職發展都和學歷有關。很多人雖然是辭職考研,為的是能考上,但讀的基本都是非全,考上後可以邊讀邊工作。國家在2017年研究生招生已經做出改革,都是統一參加統考,對於已經離校多年的職場人而言,考試難度是加大的,這點毋庸置疑。在生活壓力允許的情況下,辭職考研,為的是更好的明天。


電子電路追夢人


這種情況很正常,特別是在一線城市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人,大城市的心酸他們已經經歷過了,他們辭職去考研,多半是為了以後可以在老家可以進去機關單位做準備。只要你進去事業單位,雖然工資不是很高,但是福利待遇還是可以,工作很清閒,基本是一個鐵飯碗。對於追求穩定的人來說,他不羨慕大城市的高工資,他羨慕和期望的是在自己的老家能進去事業單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可以了,離家近,可以照顧家裡,親戚朋友,日子好過,也沒啥壓力,何必死磕大城市快節奏呢,對吧?


紅哥筆記


人總有一段時間要去追求自己夢想,但同時也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更多時候我們感覺我們的能力不能解決身邊的問題時,我們就該去學習。

30歲,能放下身邊的事,去考研。則證明自己對現狀很不滿。如果自己通過努力能使生活更好,那麼自己怎麼不去努力了?

也許會有人說年齡不小了,就不要去折騰了。但我們也要知道,如果自己在不去拼搏一把,那麼這種機會會更少了。有時候想到就去做,那麼遺憾就會少。

只有經歷過失敗,才知道努力過的成功有多麼重要。同樣,只有一次次的破壁,才知道知識的重要性。

考研必定是對現在的工作不滿,希望通過努力,改變現在的狀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有時候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但自己還是堅持下來做,那麼必定自己終會收到,想要的結果。



孤獨中成長ty


如果現實工作條件可的話 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學校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怎麼走,往哪個方向深入研究讓很多學生迷茫,所以隨便的選了一個研究專業。這個專業也許自己並不喜歡或者並不擅長,為了一個文憑盲從而已。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後,懂得自己要的是什麼,在哪個方向深造對自己的事業規劃和未來有更好的幫助。所以我覺得有工作經驗之後去考驗也很值得。人生不長,好好把握時機,永遠都不會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