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潮劇知名老生陳書櫥,有“活仁貴”之美譽

潮劇知名老生陳書櫥,一生痴情於潮劇表演藝術近一個紀元,聞名粵東及東南亞各地,是潮汕藝術界一塊瑰寶。

陳老先生,於清末宣統元年(公元1909)農曆九月十七日出生在揭陽縣地美都鳳美村(今揭陽市空港區地都土尾村)一個貧苦農民家裡,他排行老二,在他11歲那年,父親便去世,兄長未成年,全家生活只靠母親給富家挨礱舂米,做些女工來維待生活,自小過起半飢不飽的生活。陳老孩提時艱辛的生活給他幼小的心靈埋下了勤勞樸實的種子,為他長大後刻苦學習追求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品質基礎和毅力。在十六歲那年,他為了減輕母親和哥哥家庭生活的負擔,賣身進入地美都蛟龍橋村鄭林元創辦的“瑩春香潮音紙影班”。開始時當什差、跑堂。陳書櫥在當跑堂時,利用工種之便到練習地方觀看師兄弟姐妹們的練聲、動作。當時班主鄭林元從湖南請來一邵姓師父,邵師父既當揭手又唱得小生腔、老生腔,人稱他“唱做俱佳”,拿手好戲是《方世玉打擂全連》,把中年鬚生方德和少年的方世玉演得維妙維肖。陳書櫥經常利用送水、飯菜之便到邵師父表演場所偷看觀察揭手動作、唱腔、並經常於晚間到師父房中坐談,為師父打掃房間,向師父請教揭手動作。第二天早晨便到山邊把昨夜從邵師父學到的曲子背誦、練聲。不到幾月,他的小生腔進步很快,在一次學唱方世玉唱腔時為班主聽到,發覺陳書櫥唱腔不錯,第二天便讓他上練習地方學習揭手動作並負責方世玉唱腔。陳書櫥在學習中認真向邵師父請教,邊唱邊學習揭筷配合劇中人物動作,不久便配合邵師父上臺表演《方世玉打擂》邵師父演鬚生方德,陳書櫥演唱青少年的方德和少年方世玉。由於陳書櫥嗓子大,音域寬,唱起來音質清麗,咬詞吐字準確,清晰,在觀眾中留下深刻的唱腔印象。此時陳書櫥不滿足現狀,邵對陳悉心傳教,從如何使用揭手到方世玉的翻滾、跳躍,腳手拳法教給陳書櫥,使陳在演出方世玉這一角色時,唱做俱佳,在班中受到班主和同事的愛護。

「人物傳記」潮劇知名老生陳書櫥,有“活仁貴”之美譽

1939年,幾經風雨,陳書櫥受聘炮臺“老順興班”,槓桿主演《李元霸出世》,既演唱武生李元霸也串鬚生李淵、徐茂功,老生隋文帝。不久又被埔田牌邊“老賽桃源班”所聘,仍然上演《李元霸出世》李淵、隋文帝。特別是“落夜戲”,他發揮自己宏亮高亢的唱腔特點,穩重、準噪唱好每句臺詞,博得臺下觀眾陣陣掌聲,受到潮藝同人的賞識和關注。從而使“老賽桃源班”名字響亮起來,躋身於潮劇界“四大班”行列中。

四十年代初,潮汕時興紙影轉大戲,陳老為了適應演大戲形勢,1941年主動轉班“老玉梨班”,拜班主、名導演林愈列先生為師。林先生見陳書櫥音域寬廣,音腔宏亮,表演動作穩重大方,適應演老生角色,安排演唱《方世玉打擂》中的方德,《李元霸出世》中的李淵、隋文帝,《紅案列馬》的相國。陳書櫥對錶演這些角色原來就不錯,加上名導演林先生的悉心指導,陳書櫥又細心學習,經常練聲。不上半年,戲路大進,恰如其分地表演好上面提過的人物,每到一處表演,都博得觀眾陣陣掌聲和喝彩聲,被潮劇界譽為“玉梨一寶”,出現不少趣聞軼事。1942年末,潮安庵埠馬隴遊神賽會時,鄉紳們有意識賽戲,請來“五大班”中的“老玉梨”和“三正順”。“老玉梨”班出名好演《李元霸出世》和《紅鬃烈馬》由老生陳書櫥主演;“三正順”班擅演名劇《鸚哥對唱》,主演是早已被譽為“潮劇名生”的林賽和,他扮相好看,俊俏瀟灑,唱工細膩,表演傳神動人,特別是工於“撣舌花”。當時四鄉鄰里都爭著要來看林賽和的戲,也聽一聽老生陳書櫥的曲。當晚二臺戲開演,好多老婦,青年男女都擠到“三正順”觀看《鸚哥對唱》,但到半夜前後,更深人靜,《紅鬃烈馬》中的老相國那高元宏亮的老生曲傳到“三正順”班臺前時,人們紛紛奔到“老玉梨”班臺前,聆聽陳書櫥的老生曲。觀眾看後連聲稱讚“三正順賽和好小生,老玉梨老生陳書櫥,難分高下。”一位老姆這樣說:“老玉梨無看心唔閒,三正順無看心頭混”。又有一年,曲溪吳某在年尾時於曲溪圩場角搭了二個戲臺,特意請來“老玉梨”班和“老怡梨”班,指定玉梨班上演《紅鬃烈馬》,怡梨班上演《桃花寨》。由於怡梨班早出名,下午時分鄉民把椅子都擺在“老怡梨班”臺前,二臺戲演過戲半之後各演主戲,當玉梨班上演《紅鬃烈馬》,陳書櫥扮演的老相國穩重大方,深深吸引住圩場內的觀眾。怡梨班臺前騷動起來,紛紛把坐椅移向玉梨臺前,一邊觀看一邊讚賞好老生陳書櫥。從此陳書櫥的名氣已為潮劇界所矚目。

「人物傳記」潮劇知名老生陳書櫥,有“活仁貴”之美譽

1942年春,新加坡“榮和興班”後來改名“老玉春戲班”,班中大簿是潮陽關埠羊貝人黃列坤,在新加坡聽說家鄉有個好老生陳書櫥,特意從新加坡回故里多次觀看陳的表演,並上土尾村找陳面談,表示誠意請陳先生教戲表演,並先付二年薪水給陳書櫥,接著在家鄉選揀角色排練《包公會李後》、《關王廟》、《薛仁貴回窯》,由陳書櫥當導演並串演包公、關、薜仁貴角色。黃列坤回新加坡後大力宣所回家鄉請著名老生陳書櫥在教戲,不久將在新演出。有時為了招徠觀眾,榮和興班在演出前總欲掛牌“由名老生陳書櫥導演”或“老生王陳書櫥領銜主演”字樣。這樣一來,當地華僑便都聞名陳書櫥名字,“榮和興班”也由此賺了很多錢並躋身新加坡著名“五班頭”行列中。後來由於日寇侵潮,無法辦出國證件陳老於前往新加坡。抗日時期陳先生轉入“老寶順興班”至抗日戰爭勝利。

「人物傳記」潮劇知名老生陳書櫥,有“活仁貴”之美譽

1950年春,潮劇藝人當家做主,陳書櫥分配在“老三正順”,被藝友選為劇團工會組長,這個時間潮劇界掀起廢除童伶制運動,陳先生帶領藝友向舊的童伶制保護者作鬥爭,熱烈擁護人民政府推翻童伶制的倡議,燒掉賣身約,爭取人身自由,不久童伶制徹底廢除。解放後,陳老分別主演過《西施》中的文種、《妲妃亂周》中的蘇護、《火燒臨江樓》中的秋英父、《白蛇傳》中的老仙翁、《薛仁貴回窯》中的薛仁貴,成功地塑造了每一個舞臺人物。特別是扮演薛仁貴,他唱腔圓滑渾厚,絲絲入扣,加之扮相好看動作持重幹練,人們稱他為“活仁貴”,老幼婦孺都為他那“峰山疊疊峻嶺重重,摧馬加鞭趕路程,本藩投軍一十八載”的唱腔所痴迷。1953年冬天粵東十二個知名劇團在汕頭匯演,陳書櫥被評為優秀演員,與名老生吳林榮先生,黃金泉先生列為潮劇名老生,被人譽為“潮劇老生三寶”受到人民政府嘉獎。

「人物傳記」潮劇知名老生陳書櫥,有“活仁貴”之美譽

1958年廣東潮劇院成立,陳先生調進二團,扮演《劉明珠》中的海瑞,《井邊會》、《回書》、《磨房會》中的劉智遠,《草原之歌》中的萬松乾布。此時,二團每於汕頭大光明,大觀園戲院上演時,市民及來汕華僑都爭先購票,觀看陳先生主演的戲。1959年夏天,在大觀園上演《劉明珠》、《薛仁貴回窯》時,有三四位老華僑看完《劉明珠》後到臺後找到陳書櫥,說十多年前就聞過老生陳書櫥的名字,可惜都未看到表演,今晚觀看了真是大慰平生,陳先生無愧“活仁貴”稱譽。

1960年陳先生又奉調潮劇院三團,扮演過《韓江花似錦》中的老相國,《墓前孫》的張太公,後來這二劇連同《劉明珠》、《井邊會》《回書》、《磨房會》、《薛仁貴回窯》都灌成潮劇唱片流傳海內外。1962年陳先生奉調加強海島南澳潮劇團,在《雪嶺蒼松》中扮演老李星、《雲釵記》中的錢留王、《焦裕祿》中的老農民、《南海長城》和《海防線上》的老漁翁,每個角色都演得很成功,給海島劇團大增光彩,許多來海島觀光的僑胞都爭先拜識這位名老生。1965年南澳劇團轉為據陽所轄,稱揭陽潮劇二團直到1968年冬解散,陳老被迫回家。

「人物傳記」潮劇知名老生陳書櫥,有“活仁貴”之美譽

在“四人班”橫行時,陳老空懷潮劇藝技而無處發揮,只好到各地水庫工地,海堤工地或公社廣播站演唱《雪嶺蒼松》、《焦裕祿》、《南海長城》等的唱段。七十年代初常到關埠渡口、京北渡口、楓溪渡口清唱,每聽完他的演唱後,讚許聲盪漾在渡口中。後來,縣委領導指示文化部門對陳老調查落實政策,於1977年又返回潮劇舞臺。在揭陽潮劇團中扮演《瀟湘秋雨》中的崔廣祥,他那高亢的老生唱腔又風靡潮劇界,人們稱他是“黃忠雖老而寶刀不老”。揭陽潮劇團每到一處,人們都要求上演《瀟湘秋雨》這一劇,並且指名要陳先生主演。例如:潮劇1980年春,該團在榕江影劇院上演《瀟湘秋雨》時,崔廣祥由B角上演,臺下觀眾喧譁不止,強烈要求由名老生陳書櫥出演,否則都要退票,劇團負責人只得讓陳老出演,臺下立即秩序井然。同年年尾,劇團應雙港村邀請連續上演二夜《瀟湘秋雨》,劇團領導怕陳老年高精神不佳,第二夜崔廣祥一角由B角出演。當時觀眾到後臺強烈要求仍由陳老出演,有的說:“觀看《瀟》劇好就好在聽陳書櫥幾句老生曲”。又有一次劇團到潮陽關埠演出,陳老因感冒回家鄉士尾村休息,崔廣祥由別人上演,當地幹部群眾立即上劇團住址質問劇團負責人為何不讓陳先生出演,劇團負責人解釋陳老因身體不適,無法上演,當夜的戲才勉強演下去。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陳先生從藝近六十年,老生唱腔名播海內外,他主演的《火燒臨江樓》、《薛仁貴回窯》、《包公會李後》、《韓江花似錦》、《瀟湘秋雨》、《雪嶺蒼松》都先後攝製成電影潮劇片或錄音片,流傳國內外。陳先生從藝期間多次被評為積極分子、先進黨員、先進工作者、優秀演員,1981年底因年事已高離休養老,於1995年農曆四月十一日辭世。他的辭世是潮劇藝術界的一大損失。(注:文章摘自《地都鄉土錄》,作者蔡漢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