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黃岡 有“湘軍”」唯願人人安然歸來

「援黃岡 有“湘軍”」唯願人人安然歸來

上崗之前嚴格培訓,設置專業院感人員,人人細緻照顧自身——

唯願人人安然歸來

「援黄冈 有“湘军”」唯愿人人安然归来

3月1日,湖南醫療隊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徐芙蓉(左)為隊員檢查護目鏡。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辜鵬博 鄒晨瑩 攝影報道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鄒晨瑩 辜鵬博

醫護人員奔赴前線救治患者,病毒兇頑、任務繁重、環境惡劣,他們也是血肉之軀。誰來守護著他們的生命安全?在黃岡抗疫一線,記者採訪了培訓總帶教、專業院感人員、醫療隊副領隊等,聽他們聊聊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總帶教”的目標:“必須做到人人過關”

在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中,有條“鐵令”:培訓不過關,絕不上前線。

3月1日,第五批隊員結束了為期2天的培訓。對於這些“學生”而言,防護這門課,“及格還不夠,必須拿優秀”。一旦發現動作不合格、細節不規範,一對一的“補課”套餐就送到眼前。

部分醫療隊員缺乏感染病房工作經驗,很多操作都不符合規範;醫護人員從隔離區出來後,要經過3個區域,一層層脫下防護服,過程非常嚴謹,動作、細節、順序、方式不對,都會造成感染;“無所謂”和“差不多”思想,會帶來無法預計的風險……千頭萬緒,都在醫療隊總帶教侯飛豔的腦子裡細細運轉著。“必須做到人人過關。”在隔離病區,紕漏所帶來的影響是無法預計的。培訓過關,不僅是保護自己、保護戰友,也是為患者考慮。

這還只是國家標準,醫療隊的培訓中還有“附加題”。侯飛豔演示了一段摘脫眼鏡的過程。“防護服非常悶,在護目鏡、口罩等重重遮擋下,人的視線會受到很大影響。護目鏡如何做好防起霧措施,我們都有一套操作規範。很多人脫完護目鏡之後,忘記將自己的眼鏡進行消毒。”類似的細節,雖然沒有出現在國家標準中,卻是醫療隊從一個多月來的臨床經驗中發現並總結的。

隊員的默契:“提醒我,是愛我;加倍提醒,就是救我”

彭麗華,是一名院感醫生。院感,全稱是醫院感染管理科,職責是對醫院裡發生的各種感染進行預防和管控,包括患者之間、醫患之間的傳染。“抗疫一線,我的任務就是要確保醫護人員安全。”

每逢交接班間隙,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隔離病房前,都會有大批醫護人員穿戴防護服,準備進入病房。彭麗華站在一邊,聚精會神觀察他們的每一步動作。她無暇顧及別處,甚至不敢眨眼睛,哪怕是細微的紕漏,都是攸關性命的。

感染的風險是始終存在的,防控工作做得多麼充分都不為過。在重症醫學科,由於與危重患者密切接觸,浸入性操作較多,血液噴濺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們病區將院感醫生升格成為專門的院感控制小組,由2名醫生和4名護士輪班,還制定周密的院感流程。”湖南醫療隊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徐芙蓉說,不僅防護標準更高,院感管控工作也更受重視。

還要防範一些潛在風險。前一名醫護人員已經脫完外層防護,此時,如果有人再次推門進入隔離區,會將戰友暴露於危險之中。“只能想個土辦法,用紅筆寫上‘請敲門’3個大字。”徐芙蓉常常琢磨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曾有護士用近乎調侃的語氣“吐槽”徐芙蓉:“每天都反覆唸叨,耳朵都怕了她了。”徐芙蓉卻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夠。每個人都應該成為隱形的院感人員,隊員之間也形成默契:“你覺得我不到位,提醒我,是愛我;加倍提醒,就是救我。”

領隊的心願:“讓所有人平安回家”

這幾天黃岡驟冷,氣溫在6℃到10℃間徘徊。在醫護人員駐地內,房間裡卻一律不開空調。“若使用中央空調,一旦有一個人出現疑似症狀,整個醫療隊都要受影響。”除了病區防控,醫護人員生活區的管控也在院感的範疇之內。

隊員從醫院回到房間,房間如何分區、如何進房門、工作服和個人衣服如何切換,都有統一規範。

自1月25日帶著隊員緊急馳援,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副領隊朱華波的心一直懸著:“只有到最後一刻,所有人平安凱旋,我才能真正放下心來。”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黃岡3月2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