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早期的那些八卦

本文讲述耐克公司早期的一些八卦,八卦的内容取材于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的回忆录shoe dog

耐克早期的那些八卦


首先解释下书名的含义,奈特先生这么写道,

Shoe dogs were people who devoted themselves wholly to the making, selling, buying, or designing of shoes.

Shoe dogs就是那些全情投入去制造,销售,购买或者设计鞋子的人。我觉得可以这个词翻译为"鞋痴",书名异译一下,"为鞋痴狂"。


奈特先生显然是妥妥的shoe dog, 现实生活中shoe dog有哪些表现形式?比方这种:

耐克早期的那些八卦

宜家&HB设计了如上卧室,读者中的sneaker爱好者是不是心动了?图中的家具目测国内宜家都有售。友情提醒两点,

一、最好摆放新鞋。

二、卧室通风要好。

否则那味道,你懂。回到正题,我们聊聊八卦。

一、Kobe和Tiger

1962年的秋天,年轻的奈特来到日本,辗转之下到达神户(英:Kobe),与鬼冢株式会社谈判在美国代理虎牌(Tiger)运动鞋事宜。谈判的过程很有意思,体现了日本和美国文化的巨大差异:

You might leave a man’s office thinking you’ve blown it, when in fact he’s ready to do a deal. You might leave thinking you’ve closed a deal, when in fact you’ve just been rejected. You never know.”

当然结局是谈成了。神奇的事在后面,科比·布莱恩特(Kobe)和老虎伍滋(Tiger)成为耐克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之一。


二、蓝带

即耐克前身公司名称。这个名字是怎么出来的?在1962年与日方的谈判中,日方问,您的公司的名字是?彼时奈特还没有一家公司,他想到了自家墙上让自己引以为豪的“Blue Ribbons“, 于是现场创造了一个公司名字,蓝带。

三、阿甘鞋的诞生

耐克早期的那些八卦

1967年,耐克联合创始人包尔曼搞出了阿甘鞋,这鞋都比耐克公司诞生要早,此时logo当然是鬼冢虎的。起初这只鞋子起名叫“Aztec”,然后阿迪达斯不干了,说是与阿迪旗下一款鞋子名字雷同,要起诉。后来就改名"Cortez",此后奈特同志对阿迪怀有深深的怨念。

再后来1994年《阿甘正传》上映,耐克超强植入广告,这鞋就有了个别名"阿甘",至今仍在销售。虽然目前不怎么火热,但是多少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些一线运动品牌底蕴比较强大。

四、“NIKE”的诞生

1971年,蓝带与日方决裂,决心成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名字是个头疼问题。最后采用了早期员工约翰逊梦里面梦到的一个名字,当时的场景还原,创始人奈特与Woodell的对话,原文如下:

“Johnson phoned first thing this morning,” he said. “Apparently a new name

came to him in a dream last night.”

I rolled my eyes. “A dream?”

“He’s serious,” Woodell said.

“He’s always serious.”

“He says he sat bolt upright in bed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nd saw the name before him,” Woodell said.

“What is it?” I asked, bracing myself.

“Nike.”

“Huh?”

“Nike.”

“Spell it.”

“N-I-K-E,” Woodell said.

I wrote it on a yellow legal pad.


五、橙色鞋盒

耐克早期的那些八卦

在那个年代,鞋盒不是白色就是蓝色,千篇一律,奈特为了让标识突出,采用了橙色——彩虹之中最粗最显眼的颜色,即使今天耐克的主流鞋盒还是这个颜色。

六、气垫

1977年的春天,在一间会议室,前航天产业工程师弗兰克·鲁迪对奈特说,我们有个主意,就是把空气注射到跑鞋里面……

然后大伙都惊呆了,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研发人员包尔曼也认为不靠谱。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耐克的生意因为气垫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七、耐克与中国

如同六十年代看到日本即将腾飞一样,奈特看到了中国的机会。改革开放第二年,奈特访华,耐克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服饰企业。当初的重视如今得到了回报,中国的制造产能,中国的庞大市场都为耐克生意提供了有力支持。

书中还有不少跌宕起伏的故事,就不一一介绍了。本书按照年份编排目录,从1962年写到1980年,可以看到作者每年都过得丰富而精彩。愿我们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的每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