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記憶 逐漸消失的老行當——閹割匠人杜勝國


汝州記憶           逐漸消失的老行當——閹割匠人杜勝國

汝州記憶 逐漸消失的老行當——閹割匠人杜勝國

譚國強/文圖

看過《三國演義》的,大概都還記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曹操要殺華佗,華佗死前把他的畢生所學寫成的醫書傳給了獄卒,獄卒老婆恐怕丈夫學成也被人殺頭。於是,一把火把醫書燒了,獄卒急忙搶救,抓了個閹禽畜方子傳於後世。

今年72歲的杜勝國,就是幹這一行的,這門手藝在他家傳了二百多年。他祖籍伊川江左,現住汝州望嵩街道,乃老杜家祖傳閹割術的第十代繼承人。

汝州記憶           逐漸消失的老行當——閹割匠人杜勝國


老杜在姊妹中行居老大,13歲就跟著近族老爺學摘豬,經歷一段時間後,老杜纏著他父親買兩頭母豬娃做試驗。那天,他老爺坐陣指導,他口中背誦著老爺教的閹豬口訣:“前七後八,不離二道媽”,開始第一次摘豬。只見他右腳踩著小豬脖子,左腳踩著小豬一條後腳,大姆指的指頭從豬前腿夾開始數到豬的第七個奶頭,再從小豬後大腿窩向豬脊背量八寸,正好與七奶頭成直線兩點,兩點間距兩偏指寬,正是刀口處。當他準備取手術刀時,由於動作生疏不協調,右腳稍動了一下,小豬掙扎跑掉了。當再次逮住小豬到閹割結束,老杜整整花費了四十分鐘時間。雖說累的小胳膊小腿痠痛,但手術的成功,使他心裡美滋滋的。

最早閹割匠走村串戶做生意,不需要吆喝,只是拿一撮鬃毛作標誌,(鬃毛分三種: 祖傳三代以上為白色,黑白相間者為三代以下,不經師傅的為黑色。)自行車普及後,演變為在車把上插個印有”閹割員”的小紅旗。第一例手術成功後,他爹便叫他跟著大他二歲的堂二叔,拿著祖傳的白色馬鬃製做的標誌,在江左公社,走鄉串戶做了二年徒弟。

汝州記憶           逐漸消失的老行當——閹割匠人杜勝國


工作獨立後,他第一次做的活是一頭小母豬娃,掙了一角五分錢,心中高興極了,那天他掙了五塊錢,得到了父親和全家的誇獎鼓勵。幹閹割活,沒有固定收入,一天五塊爭過,十塊爭過,老杜記得最多一天爭到三十三塊另五角。那叫真高興啊,因那時上班族一月才拿三十多塊工資,他一天就能爭這麼多錢。當時美得口裡算,手指掐,盤算著一天、一月、一年弄多少錢呢?越算心裡越美,曾自言自語說,拴保幹它一百年,我要幹它五十年。

有一天老杜遇到一個獨蛋小豬,雖然他聽老爺講過摘這種豬的方法,但不免有些緊張。他沉住氣,將老爺的話仔細地回憶後,提起精神,將小豬後跨窩開個一寸長的小口,右手中指插進刀口內,打摸在肚裡會滾動的睪丸,然後將取出睪丸和輸精管一同切除,為防止腸貼連,把刀口的內層和外層分兩次縫合,最後再切除另一個睪丸,手術做的乾淨利落。

汝州記憶           逐漸消失的老行當——閹割匠人杜勝國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滾打磨礪,1968年3月河南省閹割術比賽在滑縣舉辦,他以40秒閹割一頭母豬娃的成績,奪得河南省閹割技術第一名的貴冠。

老杜獲獎後,便有了更大的追求,因教他的近族老爺會作牛、驢騾、馬的閹割,於是,他想再跨個新領域。真是無巧不成書,正當他準備找老爺領教時,鄰村有人請他老爺去閹割騾子!老杜跟著也去了。他老爺雖輩分高,年齡卻不大,見到牲口後,他很麻力地將事先挽做好的剎繩圈套在騾子的脖子上,然後把兩根繩頭從騾子的兩條前腿中間拉向兩條後腿當中,再用兩根繩頭分別把兩條後腿向外分開,反串到騾脖子的繩圈內,再把兩個繩頭從繩圈裡掏出,分別遞給站在騾前腿邊的兩個人。隨著老爺的指揮,兩人同時用力往後猛的一拽,騾子身體隨著腿蹬空而倒地,最後把四蹄順勢一捆,第一道工序算完成了。為了減少騾子出血,他老爺將準備好的一壺涼白開水,倒在騾子睪丸外皮上讓其收縮。沖洗完畢,用酒精棉球對睪丸外皮、手術刀和自已的雙手消毒。一切準備停當,他老爺一刀下去劃出一個長二寸的刀口,先把睪丸擠出,爾後輕輕一拽,抽出一條血筋和一條白筋,老爺交待說:“血筋五寸五,白筋三寸三”。他先摘睪丸,再用右手大拇指和星指,捏著血筋向前量至五寸多處截斷,然後再截斷三寸三的白筋,五分鐘手術的全過程,老杜的兩眼像錄相機一樣,記錄得既準確,又清楚。

汝州記憶           逐漸消失的老行當——閹割匠人杜勝國


老杜說,騾子如果不閹割,在日常遇到母騾的時候不安生,幹不成活。牛、驢、騾、馬等大牲口,除直接閹割外,還有二種不用刀的方法,纏閹和錘閹,纏錘閹牲口的方法省事簡單,大牲口的把式們好多都會,但那兩種方法,牲口是很痛苦的。

掌握了大牲口閹割法後,他掏一百八十元錢買一輛鳳凰加重自行車,走出了江左,走出了伊川,腳步邁向了汝陽、偃師、登封、臨汝等地。他二十五歲那年,騎輛自行車去臨汝縣辦事,一路上兼做了八頭豬娃、三個母豬、一個狼豬、一頭驢,一頭牛的生意,到縣城已是晚八點多鐘,回不了伊川了。當時他沒帶介紹信,住宿成了問題,忽然,他想起在老家生產隊當鞭炮師傅的朋友閆太平,家就是汝州望嵩的。到閆家後,老朋友熱情地招待了他,晚上兩人說的話,被在閆家串門的一個老太太聽到了,老太太看他聰明帥氣,又能掙錢,就暗想攀小杜做個門婿,不想對老杜一說即成。第二年,他結婚後落戶望嵩五組,成了個汝州人。

汝州記憶           逐漸消失的老行當——閹割匠人杜勝國


老杜的生意做到2011年,由於各家各戶傳統的圈養方式走進了歷史,他祖傳十多代的手藝,也隨之定格在他的身上。 從十三歲做閹割行當開始,老杜真的幹了五十多年,他生意做到哪,名字響到哪!老爺誠實做人的教誨時刻牢記於心。老杜在總結五十年閹割的經歷時,這樣說道: “我對起了自己的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