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現在的晚輩越來越自私了,不懂得感恩。你們覺得呢?

海魂1966


如果孩子太自私只能說是家庭教育的失敗,由於現在孩子少,在家庭中佔據至高無上的地位,父母及各個長輩,都是百般溺愛,無限寵愛,為所欲為,造成孩子自私自利,沒有顧及他人的習慣。還有一種,是窮人家的孩子,不是孩子自私,是家庭對孩子沒有能力提供必須的支持,導致孩子生活艱難困苦,自顧不暇,當然也沒有能力顧及家庭,而父母又對孩子的處境缺乏瞭解和理解,認為孩子自私,不知道回報父母,這是父母的自私與無能,不能怪孩子!畢竟他們的孩子更難。


我是心理諮詢師


你家的晚輩自私不代表別人家的晚輩也自私!我們這裡有一家美髮美容會所,我是會員常年在這裡做護理。給我做頭髮護理的男孩叫小友,家是農村的特別懂事孝順,也是業績最好的一個,是金牌技師。他說,十八歲出來學藝,歷時六年坐到今天的位置,每月平均一萬。他也是獨生子女,春天就放下手裡工作請幾天假回家幫爸媽種地,秋天就回老家幫爸媽收割。如果到季沒有時間回去就給爸媽打錢僱人幫工,爸媽的吃穿用度都不用擔心,最重要的是不是隻有父母,還有奶奶爺爺和姥姥也在他父母家養老(小友說舅舅和叔叔們都在外面打工),都是小友一一給準備好用度的。去年小友結婚,也貸款買了房、車,都是自己在還貸,平時也接父母來住幾天,清清爽爽的小男生特別孝順,知道他小時候父母為他吃的苦,知道惑恩,知道報答。他接的單特別多,對客人也有禮貌,大家都願意找他,人多認可排著也等他做頭髮,對父母好的孩子一定錯不了!孩子懂不懂事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父母影響的,晚輩今天的生活都是父母給的,我指的不只是經濟上的!



九月143845616


同感,我也是這樣感覺的。想想我小時候,什麼好吃的,都會想著給父母留著,有活也會一起幫忙,父母去田裡幹活會主動給做飯,等著他們回來吃飯。現在我的孩子就是得去告訴他們幹啥才會幹,不會主動去幫忙,也不會想到減輕父母的負擔。


筆名xingyun草


我也發現了是有點,好像父母做什麼對於孩子來說 都是理所當然,做飯不說打個下手,最多飯熟了給盛個飯 ,端個盤子再拿個筷子,就ok了,其它的你想都別想,根本指望不上,收拾飯桌除非你說話,否則肯定是不會動的,把嘴一擦走人,我有時在想,孩子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父母是不是得往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孩子小的時候幫忙,我們總認為孩子小,不用幫忙,久而久之,孩子就已經沒有幫忙的習慣了,家長卻又希望孩子幫家長幹活,孩子卻覺得我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其它的跟我沒關係,家長與孩子有時就是這麼矛盾。

——如何和孩子找到一共同點,讓孩子參與家長的一些活動中去,讓孩子理解到家長的不容易,對於家長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自己對社會更有責任心。



玲瓊語錄


自古以來,孝道都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時代不同了,指望晚輩象以前那樣對前輩絕對感恩和孝順,恐怕也不現實。

現在的晚輩面臨著很大的生活壓力,觀念和以前也會有所不同。舉個例子朋友夫妻倆在東莞每個月的收入約五萬,倆個孩子,供一套房兩輛車。在外人眼裡,這樣的收入不錯了吧?可仔細一算,其實一年下來也所剩無幾。更別說誰敢保證每年都有這樣的收入。不是晚輩不知感恩,也不是不願盡孝。而是相對來說,在父母還有餘力時少了那麼一點孝道,但絕大數人的孩子都不會眼見父母窮困潦倒而棄之不顧。

在指責孩子自私、不知感恩之前,是否也有過自我反省。難道孩子事事都順著你就是孝順,反之就是自私、不感恩?新聞媒體上有些父母才五十幾歲就退休了。事事要求孩子滿足自己的需要,稍一不順,便吵得全家不得安寧。這難道就是父輩該做樣子嗎?

正人先正已,在要求晚輩孝順之前,你是否有怎樣的成就讓晚輩敬重的地方。無論什麼時代,人永遠都必須靠自己,自己都不努力奮鬥,何來榜樣可言?在一切為了孩子的口號之前,你首先得為自己掙得自己的保障。指望晚輩的孝順養老,無異於空中樓閣。雖然我國有養兒防老的傳統,可在孩子自已都沒有保障的情況下,他如何孝順呢?

長輩德能配位,晚輩敬老愛幼,始終是不變的傳統。





SG之謎


你說的這個問題,我有一些同感!有時候甚至也覺得很寒心!但是我相信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懂得感恩和自私的!只是小部分的孩子而已,這可能和家庭教育以及生長環境等等有一些關係。大部分的孩子還是很優秀的!

例子一

表姐離婚以後,一個人撫養著女兒,她前夫根本不管不顧。表姐這麼多年又當爹又當媽,她女兒現在也成人了。表姐經常和我訴苦說,早知道當初就不應該要這個孩子,一把屎一把尿地養大,現在可好,不感念母親養育之恩,反倒還變成仇人了。

不管表姐壓力有多大,不管表姐身體怎麼樣,那孩子不管不顧,只顧著她自己的感受,從來不做家務活,她自己稍微不順心,就拉長了臉給母親看。

例子二

同事小何家中侄兒從小父母離異,她對侄兒也有點憐惜不忍,也就儘可能的多去關愛他。有一次小何需要孩子幫她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這孩子一口就拒絕,說:“不行、不行,我要怎麼著,怎麼著。”一句話把小何心裡說得哇涼哇涼的了。

例子三

過年的時候,孩子炫耀有好多紅包。我開玩笑地和孩子說我要是哪一天沒錢了,你給錢給我用嗎?孩子猶豫了半天說:“嗯,那我要想一想。”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全心全意,沒有一點點的自私自利。而有些孩子卻是自私地先考慮到自己。其實父母並不是想要孩子能給多少回報,父母要的也許就是內心的溫暖和親情的甜蜜。

有些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大致是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第一:現在計劃生育,家庭的孩子少。

父母及一家人把所有的愛都無私地傾注給了孩子,孩子養成了獨自享受的這種感覺。

第二:因為父母的陪伴少,溝通少

1.父母因為工作及生活壓力的原因,缺失了孩子的成長教育。

2.留守兒童

把孩子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照顧,隔代教育讓長輩們更加寵愛孩子。

3.家庭耳濡目染的影響

如果父母在平常的言行舉止中,對自己的父母,對其他人沒有感恩之心和孝道,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自私自利,那孩子多半也是自私自利。如果父母不懂得感恩,那孩子也大多如此。所以父母身上是孩子學習的鏡子!

4.孩子們現在接觸的傳統文化教育少

我記得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有思想品德、故事、書法等等這種傳統文化的課程。但是現在除了興趣班以外,學校已經沒有思想品德這門課程了。

我經常在想,是不是由於教子無方,才導致家庭教育如此失敗?孩子沒有感恩的心,自私自利,那麼應該怎麼去處理這個問題呢?

1.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有時間和孩子好好談話。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思想是孝、仁、義、禮、智、信、忠、悌、節、恕、勇。孝字當先,父母無私地養育了你這麼多年,並不是希望你能給父母盡多少孝,而是要學會感恩、懂得順從。孩子頂撞我說,“你那個年代過時了,現在是21世紀。”

應該多和孩子平等地去交流、溝通,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如果長時間的沒有溝通和交流的話,這樣也是非常不好的。

2.耳濡目染去感化孩子,通過你對父母的孝順和感恩

你對父母的孝順和感恩,你待人處事的言談舉止,都應該讓孩子感受到,也給他耳濡目染地薰陶。

3.讓孩子接受傳統國學文化

多給他看一些這些方面的書籍和培訓。

暑假、寒假可以去參加一個培訓班等等。

4.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從小養成懶惰的習慣

把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孩子去幹,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幹!幫助了他,要讓他說謝謝!

如果一個自私自利的,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沒有辦法得到“厚德載物”的!對生養自己的父母、家人都如此,那麼對其他人又該如何?不管時代有多麼進步,科技有多麼發展迅猛,還是應該秉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人處事不自私自利,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到你一點點的幫助。我的回答僅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眾口難調,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有不合胃口,請多包涵,也祝大家都快樂幸福,謝謝!

我是段家廣播,一個喜歡攝影、書畫、音樂、中醫的普通人。歡迎你的關注、點贊、收藏,和你一起長知識!


段家廣播


晚輩越來越自私,越來越不感恩,這個片面偏激的觀點,害了多少年輕人。

君不見廣場舞清閒悠哉、公交車上裝弱的老人家

君不見一個人帶孩子哭泣、勞累、辛苦吃不上一口飯的年輕媽媽

君不見拿著兒子工資卡逼著媳婦出錢養家的老人家

君不見送娃上學趕去公司、下班接娃回家買菜做飯的年輕人

君不見老人家往城裡一待不管年輕人租的房、供的房、有沒有錢,就一句“養兒防老、我不管你、我一樣是你老子,你就要養我,要不然就是不孝”

君不見半夜地鐵上、公交車上勞累一天的年輕人,得不到父母一句關懷,每個月一個電話就是要錢要錢要錢

君不見老人家拿著年輕人血汗錢,旅遊旅遊養老,誰會想到土豪老人背後,年輕人一家肉都不敢買,艱辛的活著

年輕人不是不感恩,是滿足不了太高的要求罷了。怎麼樣才是感恩,天天不工作陪伴老人24小時,那老人要錢不給沒有是不是孝順;老人要一千萬,給一百萬是不是不感恩;老人要兒子離婚離開老婆,就守住父母,兒子沒有馬上離婚是不是不感恩。

感恩什麼?怎麼樣感恩?


水色煙光


你好,我是農村芳哥。

我覺得現在長輩對於晚輩大概都有這種印象,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覺得這是長輩們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的時候。

古語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養不教,父之過。

人本來生出來都是什麼不知道,他們會形成什麼樣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這都是要看後天的教育,他們所有的優良品質,或者是惡習,都是後天養成的,並不是天生的。

現在的晚輩大都是獨生子女,一出生就受到特別的呵護,家長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家長們對小孩只知道一味的付出,而沒有教會小孩學會感恩,學會體諒別人。

但是這一切所有的好品質,並不會在小孩長大以後突然出現,這都是潛移默化的,慢慢養成的,孩子的成長中就缺少這種教育,他們以為世界就是要以自己為中心,所有的人都要為他著想。

所以長輩們不要以為什麼都是天生的,不要再感嘆為什麼晚輩越來越自私,不要再去指責,而是開始慢慢的去教會這些晚輩懂得感恩。

最後告誡所有的父母們一句古語:子孫自有子孫福,莫為子孫做馬牛。


農村芳哥


你好!我認為你的感覺有點偏頗,不一定現在的晚輩都自私 ,只是極少數孩子自私,不懂感恩而已。

首先,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五講四美三熱愛‘的教育下長的,懂得真、善、美。

其次,現在的孩子比較有社會責任感,勵志上進,有擔當,各行各業都有嬌嬌者。比如,這次全國各地抗擊疫情的戰役中,許多孩子戰鬥在第一線,揮灑青春,熱血奉獻,作出了表率。還有好多公益活動,都有許多孩子參加,以實際行動宣傳真善美。

第三,你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現在晚輩大部分是獨生子,嬌生慣養,所以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這只是個別家庭家孩子教育的失敗,由於家長教育不當養成不良習慣,沒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那只是少數,不能以偏概全。



閒人心事


很大的可能是理解上產生了偏差! 我不覺得他們變得私自和刻薄了。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在網絡時代,信息的來源非常便利,這對他們思想和思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好比說感恩吧,很可能是我們之間的理解不一樣。比如說,我們做父母的,辛辛苦苦的把孩子養大,覺得自己對子女有恩,甚至還存有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傳統觀念,而他們卻認為,把子女撫養成人是做父母的應盡的法律義務,而贍養老人是他們應盡的法律義務,不存在什麼感恩不感恩的。這是兩種思想的碰撞。不能簡單粗暴的判斷誰對誰錯!這屬於認知上的偏差。

具體到自私,我覺得更多是出在觀念上了。自私是指利益上發生對抗時的一種行為表現,而我們做父母的,跟子女之間更多的並不存在什麼利益的衝突,而是觀念衝突。比如,父母辛辛苦苦的給子女安排了一個穩定的工作,而子女偏要自己去闖蕩,可能父母就會認為子女“自私”,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實際情況還真不是這樣。所以我覺得不能片面的就認為現在的年輕人自私、不懂得感恩,給他們標籤化,更多的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自己落伍了?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