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不認可屠呦呦和顏寧;說明院士評選真的“病了”

依稀記得,童年時候自己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實在不斷地拍打著我們,曾經的夢想也在慢慢變質。越來越講究功利的世界裡,金錢成為這個社會衡量的標準,於是我的夢想開始變成了賺更多的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不認可屠呦呦和顏寧;說明院士評選真的“病了”

賺錢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因為不賺錢就會餓死,餓死了就再也無法感受這個世界,為了生存賺錢沒有錯。然而,社會的進步卻不是賺錢就能輕鬆解決的,他需要真正有科研和探索精神的人,通過對科學的探索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內科學領域的頂級殿堂,曾有無數人獲得“中科院院士”稱號,他也成為無數追夢人的夢想。然而,屠呦呦女士和顏寧女士未能入選中科院,成為所有人詫異的焦點,人們在好奇:中科院院士評選標準,是不是真的病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不認可屠呦呦和顏寧;說明院士評選真的“病了”

顏寧

2019年4月30日,顏寧成功入選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消息傳回國內,所有人為之一震。尤其是顏寧的圈內好友,無一不是發消息以示祝賀,因為能夠成為中科院院士是許多國內科學家一生的夢想。然而,顏寧卻仍舊在微博開著玩笑說:“對著鏡子練了好久德高望重,做不來做不來。”

如果不是科學界的人,對於顏寧這個名字並不太熟悉,只知道她的微博叫“nyouyou”,每天發一些和科學無關的內容,看著像是一個擁有了70萬粉絲的營銷號。然而,她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清華大學生物學教授,她的導師則是著名科學家的施一公先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不認可屠呦呦和顏寧;說明院士評選真的“病了”

然而,幾天後一則“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負氣出走清華”的消息不脛而走,更引發了學術界的一片譁然。顏寧的科研成果在國內一直名列前茅,並且她還年輕漂亮,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在許多人都認為她獲得中科院院士板上定釘時,她卻意外落選,為此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最後,她決定離開清華,前往美國去找尋新的認可和追求。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國內兢兢業業十餘年的顏寧沒有獲得院士榮譽,到達美國後僅僅兩年,就獲得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這不免讓人提出疑問,顏寧真的配不上中科院院士的稱號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不認可屠呦呦和顏寧;說明院士評選真的“病了”

屠喲喲

和顏寧不同,屠喲喲女士作為中國第一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憑藉著青蒿素的發現,榮獲科學界的最高認可。帶著一身榮譽歸國的屠喲喲,在之後的五年內,都沒有被評選為中科院院士。這不免讓人開始思考,中科院的評選標準到底是什麼?

院士評選制度真的“病了”嗎?

有人會說,屠喲喲女士已經獲得了科學界的最高成就“諾貝爾獎”了,已經不需要再用一箇中科院院士的名號去為她證明什麼,所以中科院才未繼續對她進行提名。這其實也是中科院對她的真正認可,因為她和團隊的付出,遠遠不是一個“院士”就能簡單概括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不認可屠呦呦和顏寧;說明院士評選真的“病了”

然而,顏寧的情況卻完全不同,曾被提名為中科院院士,但卻最終落選,這不免讓人對其評審標準提出異議。再加之,顏寧很快獲得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得到了美國的認可。既然美國都能認可的成就,為何中科院卻不願意接納?

我們要開始反思,作為宣佈把人才為主的中國科學院,是否在評選制度上顯得太過於注重莫須有的資歷問題?

小結

或許在過去的千百年來,我們早已養成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狀態,但作為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殿堂,是否應該為了“夢想”去淡化所謂的形式主義,為整個科學界樹立榜樣?否則只會令千百萬的學者們寒了心。

【參考文獻:《屠呦呦:成功,在190次失敗之後》、《顏寧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