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疫情当前,很多人都感到恐慌、焦虑,但是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也被身边的那些温情所感动。

就像是90岁的老母亲陪护患有新型肺炎的64岁儿子4天4夜,她一直陪伴在儿子身边,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饿了就吃点泡面,困了就在床前睡会儿,一直坚持到儿子进入隔离病房。

她还借了一张纸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你要坚强,要挺住,战胜病魔。”

都已经是90岁的老人了,自己都应该是身边时时刻刻有人照顾的状态,却还在病毒肆虐的时候,一直照顾着自己的儿子。

这真是应了妈妈们常说的那句话,“只要有了孩子,就会一直为他操心,除非什么时候自己没了,才可以不操心”。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我们也总是被妈妈的付出所感动。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想法。在做咨询的过程中,我就遇到过很多人带着对父母的“恨”在生活中挣扎,一方面他们也觉得自己应该对父母持有感恩的态度,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也觉得父母给自己带来的害远大于这些年偶尔显现的爱。

他们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中苦苦挣扎,找不到出路。父母的确对我们有爱,但是这并不代表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东西都是好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个体与原生家庭的那些爱恨情仇。

01 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总是超乎想象

对于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金靖,犹如坐上了火箭一般,被全中国人民所熟知。狭长的丹凤眼、夸张的笑容、放得开的性子很容易就让人觉得这一定是一个一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不过,究竟她的生活能不能被界定为幸福,其实还真是不好说。为什么这么说呢?

1992年出生的金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母亲因为和父亲离婚,曾缺席过她的童年很长一段时间。而陪伴着他的父亲,也有自己的难处,腿部有残疾,一条腿不能弯曲。

如果故事仅仅是讲到这里,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一定是自卑且悲观的,毕竟上天似乎并没有眷顾她。可是,恰恰相反,金靖是一个乐观开朗阳光的女孩子,我想这一定与她的父亲有莫大的关系。

父亲因为残疾,走起来路来难免与常人不同。于是,很多小朋友就喜欢模仿他走路,但是,好在金靖的父亲豁达开朗,他总是对那些孩子说,“我还能跳呢!”

不得不说,这样的父亲一定给金靖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不过,同样是父亲,却未必每一个父亲都能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

就像是演员李诚儒在和前妻离婚后,儿子李大海由妈妈来抚养照顾,之后儿子也进入了演艺圈。按照常理去推断,父亲就是演员,儿子又和父亲从事了同样的行业,父亲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资源倾斜给孩子。但是,李诚儒不仅没有这么做,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打击孩子。

“我不支持而且反对,就一直没正耳朵听过,说句实在话,我一直就没有给予过肯定,我首先认为孩子们是无病呻吟“。

“我曾经多次跟他说过,父母离异是父母之间的事情,李诚儒的存在他永远是你爸爸,血浓于水,你是有爸爸的孩子。他们没有吃过苦,没有付出,稍微吃点苦就觉得,哎呦不行了,我已经吃苦了,还是回到那句话,无病呻吟”。

“因为现在我没有看到他任何成绩,你说一千道一万,你现在啥都不是,是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行不行呀,一天到晚的,拿出真格的来,我身上很多男子汉的东西,我觉得儿子身上欠缺。”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如果这些话是一个观众,又或者是一位老师说出来,我们都觉得可以接受,因为话糙理不糙,但是当这些话从父亲的嘴里说出来,不得不说,对孩子一定是一种打击,甚至会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有的父母会说,“这有啥了不起的?还不让说了啊?”“再说了,等他长大了,自己自然就懂了,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可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却无法分辨,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说说而已。只要是父母说的话,孩子会认为是对的,是真的。

一旦孩子就会觉得,“连我的父亲都不认可我,那么世界上还有谁会认可我呢”?

同样是在原生家庭中生活,父母对待孩子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不一样的命运。

就像李诚儒曾经对儿子说,“你人模狗样还不是父母给的?”这话说的真没错,不过,其实还有一句也一定是对的,“未来,我活得像人还是像狗,其实也是父母给的”。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02 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未完成情结”,一生都难以弥补

就像演员张歆艺最难以释怀的就是白球鞋。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有一双99块钱的白球鞋。有一次,妈妈承诺她,只要考到班级前多少名,就给她买一双白球鞋。

就为了妈妈这个承诺,她拼命学习,真的达到了妈妈的要求,但是妈妈却没有兑现承诺。

当时家里的条件确实不好,张歆艺也的确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不代表不会难过。而这件事情给她带来的影响也一直持续着,等到她自己赚钱之后,她就疯狂地买白色的鞋,99块钱的白球鞋成为了心底弥补不了的遗憾。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长大都无法原谅父母的原因。父母都觉得孩子长大了,怎么反倒记仇了呢?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可是就是耿耿于怀。有些父母甚至觉得自己养了一个“白眼狼”,自己为孩子做的那么多好事儿,他都记不住,怎么就那么一丁点小事儿,就忘不掉呢?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这就是一种“未完成情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未完成情结”,也叫契可尼效应,意思是说,人们都会对已完成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但对那些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永葆热情。

就像是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孩长大后都渴望找一个父亲似的伴侣,与其说这是自己的理想型,不如是这是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她是在弥补自己这些年没有得到的爱。

而那些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孩子总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长大后,他赚到钱就会疯狂地买买买,用来弥补自己当初的遗憾,就像是张歆艺。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更糟糕的是,这种未完成情结还会遗传。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当年自己没有考上名校,就逼着孩子必须得考上名校。父母有意无意地就会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替自己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从而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殊不知,这种传递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仅仅是盼着孩子成才,自私点儿说,其实父母是为了自己。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子女都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恨意”,哪怕成年之后,也无法原谅。可是,作为子女,当我们选择不原谅的时候,以为是在惩罚父母,本质上却是在惩罚自己,让自己真的呆在深渊里。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03 原谅父母,才是我们与自己最大的和解

网上一度流行这样一段话,谁的人生都不是天生的阳光明媚,只有自己,能做自己永远的太阳。

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博主从小和父母感情就不好,因为在他们眼里,弟弟才是亲生的。所以好的东西一定都要留给弟弟,而自己最基本的需求都会被视为是“不懂事儿”。

后来,她考到了外省的大学,毕业后,无论亲戚怎么劝说,她还是坚持不回老家工作,她说自己受够了,曾经的家让她觉得恶心。慢慢地她和父母的联系也越来越少,只是逢年过节一声问候。

其实,这些年里,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当初给她带来的伤害,总是想当年和她说一说,但是她却从来没有给过机会。在某一个深夜,弟弟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父母遇到车祸,双双身亡。但是,父母之前就说过,要把老家的房子留给她,怕她万一以后想回来家,没有容身之处。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挂了电话,她痛哭不止,这些年无论对父母多么怨恨,都没有流过这么多眼泪,但是,这一次,她也是怨恨,只是怨恨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当初没有给父母机会,而这也是没有给自己机会。

就像是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明明能上清华北大,母亲却因为学费,让她读了花钱最少的师范院校。但是,母亲却不是对谁都如此,她不给明玉钱,却一直能容忍哥哥啃老。

一气之下,明玉与家里人断了往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好生活。也许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是,在母亲过世时,她还是肯为母亲买几十万的目的,在父亲老年痴呆的时候,把父亲接回家照顾。

“90岁老母亲陪护64岁儿子”:为什么我的家庭里只有恨,没有爱?

我们不得不说,有时候父母给我们带来的的确是伤害,而那些伤害笼罩着我们,让我们好像永远也无法感受到阳光。但是,难道就因为这样,我们就真的不冲破阴影,去寻找太阳了吗?

我们会怨恨父母,觉得一生都无法原谅。但是,当我们用恨替代了所有的亲情链接,就会发现,痛苦的除了父母,还有自己。

陆北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大学心理教师,宝妈一枚;多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讲述,让父母了解最深奥的育儿知识,陪孩子一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