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建國後的千戶萬戶分封

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將自己控制範圍以外的土地分給兒子、兄弟、外戚、勳臣等受封者,讓他們控制地方,以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受封者完全控制地方的軍政大權,是實封,這種又稱為封建,分封制作為古代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成吉思汗就對諸子和諸弟進行了分封,諸子的封地在阿爾泰山以西,稱為西道諸王,諸弟的封地在蒙古東部,稱為東道諸王。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地區實行的分封措施後來又被他的子孫繼承,推廣到中原、西域、江南等農耕社會,逐漸形成了元朝的分封制度。與漢族統治者看重嫡長子不同,蒙古人更看重幼子在家中的地位,稱為“幼子守灶”,而幼子在分封中是否獲得更多權益,或者說幼子分封能否體現元代分封制度的特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元朝所有的“幼子”中,以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記載最為關鍵。

1206年,鐵木真在擊敗蒙古草原上最後一個勁敵乃蠻部後,於斡難河源召集貴族、那顏舉行忽裡臺,即大汗位,建立起大蒙古國,他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後,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按照十戶、百戶、千戶編制組織起來,在出徵乃蠻前,鐵木真就整編過一次部眾,劃分了六十五個千戶,1206年建國時,擴編到九十五個千戶,到成吉思汗去世時,基本千戶已經有一百二十九個。

成吉思汗建國後的千戶萬戶分封

千戶的組成,大致有三種:一是由不同氏族部落部族混合而成,多為在戰爭中奪獲的俘虜,這是多數;二是主動投附的部落和氏族,基本不再拆散,在原有劃分上改編為若干千戶和百戶,汪古部被改編成五個千戶,再如弘吉剌部的按陳駙馬,亦乞烈思部的孛禿駙馬,都令各“統其國族”;三是命令某部的功臣,將原已分散的部落成員重新收聚,編成千戶。

成吉思汗建國後的千戶萬戶分封

組編的方式,先將勇士組編成班,十人一班,謂十戶,不論血族群體或部落來源,他們要視如兄弟,最長者掌管一切。十班形成一隊,謂百戶,由一百人組成,從基層選舉他們的領導者。十隊組成一營,謂千戶,由千人構成。十個千戶組成一個萬戶,謂圖蠻。千戶是蒙古人的基本組織形成,千戶之上,統以萬戶,但萬戶是軍事統帥,不是行政長官。千戶和萬戶的長官由鐵木真選定,必是那些忠勇之人。蒙古是一個軍事國家,軍隊的權力佔第一位,但又要防止它對國家構成威脅,儘管每一個圖蠻都是一個單獨的軍團,擁有擴大的獨立權,但必須由君主施令,即使皇朝親王,也無權調動軍隊。圖蠻需要足夠大,否則形不成戰鬥力,但它沒有生產能力,它的物資由國家統一供給,而作為社會基本組織的“千戶”,不允許任意擴張,所以成吉思汗一朝,沒有叛變的事情發生。

一、蒙力克-額赤格(右翼21,晃豁壇部3千戶);蒙力克兒子父子(右翼5 ,1個千戶)

二、博兒術(右1萬戶、四傑,阿爾剌-蘇尼特部4千戶,左14,朵豁勒忽-總把[扯兒必]);

三、木華黎(左1萬戶、四傑,札剌亦兒部6千戶,左22,10抽2);

四、豁兒赤(右15,榮譽萬戶,巫首,巴阿鄰部4千戶,右18);二十、兀孫(巫首);

五、亦魯該(阿爾剌-蘇尼特(《秘史》47節)部4千戶,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兒帖該的六個兒子中第四個兒子雪你惕[蘇尼特]的後裔,左20,速你帶帖木迭兒);


四、豁兒赤(右15,榮譽萬戶,巫首,巴阿鄰部4千戶,右18);二十、兀孫(巫首);

五、亦魯該(阿爾剌-蘇尼特(《秘史》47節)部4千戶,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兒帖該的六個兒子中第四個兒子雪你惕[蘇尼特]的後裔,左20,速你帶帖木迭兒);

六、主兒扯歹[朮赤臺](察合臺副萬戶?,兀魯兀部3千戶);

七、忽難(朮赤[拙赤]副萬戶,格尼格思部1千戶);

八、忽必來(四虎,巴魯勒思4千戶);

九、者勒蔑(四虎,兀良哈氏1千戶,右19,葉孫脫,左15,兀答赤);西征才封五十二、速不臺(左13,四虎,兀良哈氏,原為百戶[哈必赤]);西征才封六十、察忽兒孩(兀良哈氏,左2,也速不花);

十、禿格[統格](札剌亦兒部6千戶,右8,阿兒孩合撒兒勇士軍);

十三、汪古兒(左11,伯牙吾部2個千戶);

十四、赤勒古臺(孫都思氏赤老溫族4千戶);

十五、孛羅兀勒[博兒忽](右2副萬戶、四契弟、四傑,合併於孫都思氏赤老溫族4千戶);

十六、失吉忽都忽(右11,四契弟,韃靼部1千戶,左5也客);

十七、曲出[古出](四契弟,蔑兒乞部1千戶);

十八、闊闊出(四契弟,別速惕部3千戶);西征才封十一、迭該(別速惕部);

二十一、忽亦勒答兒(左7,遺孤左23蒙可哈勒札,忙兀部2千戶);五十三、蒙可(同一人);五十四、哈勒札(同一人);

二十二、失魯孩(沼兀烈亦惕1千戶);

二十三、者臺(右3,忙兀部2千戶,也就是蒙古部落聯盟的開創者家族);

二十四、塔孩(孫都思氏赤老溫族4千戶);

二十五、察合安豁阿(非右9,遺孤納鄰-脫斡鄰勒,捏古思部1千戶);

二十六、阿剌黑(納牙阿兒子,巴阿鄰部4千戶,右18,木忽兒好蘭);

二十七、鎖兒罕失剌(四傑赤老溫父,孫都思氏赤老溫族4千戶,孫子右10,宿敦-總把[扯兒必]);

二十八、不魯罕-俺答(右16,巴魯勒思4千戶,日後升萬戶);

二十九、合剌察兒(巴魯勒思4千戶);

三十、闊闊搠思(巴阿鄰部4千戶,右13禿兒幹);

三十二、納牙阿(左8副萬戶,3千戶,巴阿鄰部4千戶);

三十三、冢率(納牙勒部1千戶);

三十四、古出古兒(別速惕部3千戶);

三十七、歹亦兒(晃豁壇部3千戶);

三十九、不只兒(兀魯兀部3千戶);

四十、蒙古兀兒(珊竹部1千戶,左24,吾也而);

四十一、朵羅阿歹(札剌亦兒部6千戶,左10也速魯);

四十二、孛堅;

四十三、忽都思(巴魯勒思部4千戶);

四十四、馬剌勒;

四十五、者卜客(右8,札剌亦兒部6千戶,左12);

四十六、餘魯罕(札剌亦兒部6千戶,左21帶孫);西征才封三十八、木格(札剌亦兒部);

四十七、闊闊(晃豁壇部3千戶,蒙力克兒子);十九、豁兒豁孫(很可能就是通天巫闊闊出);三十一、速亦客禿-總把[]扯兒必(右6,左9徐都,蒙力克兒子)]扯兒必(右6,左9徐都,蒙力克兒子)闊闊出死後由總把提升為千戶;

四十八、者別(四虎,別速惕部3千戶);

四十九、兀都臺;

五十、巴剌-總把[扯兒必](右7,札剌亦兒部6千戶);三十五、巴剌(同一人);三十六、斡羅納兒臺(同一人);

五十一、客帖(左6,翁吉刺惕[瓦剌]部獨立1千戶);

五十五、忽兒察忽思;

五十六、苟吉(同一人);六十三、篾格禿(右23,乞顏部1千戶);

五十七、巴歹(豁羅剌思部/斡羅納爾部2千戶);西征才封七十八、薛赤兀兒(豁羅剌思部/斡羅納爾部);

五十八、乞失裡黑(豁羅剌思部/斡羅納爾部2千戶);

五十九、客臺(左3,兀魯兀部3千戶);

六十一、翁吉蘭;

六十二、脫歡帖木耳(阿爾剌-蘇尼特部4千戶,左19斡闊烈-總把[扯兒必]);

六十四、合答安(右20,阿爾剌-蘇尼特部4千戶);

六十五、抹羅合;

六十六、朵裡不合(朵兒邊部2千戶);

六十七、亦都合歹;

六十八、失剌忽勒;

六十九、倒溫;

七十一、合兀蘭;

七十二、阿勒赤(侄子之子,2~3千);

七十三、脫撒合(右12,朵兒邊部2千戶);

七十四、統灰歹;

七十五、脫不合(克烈部1千戶);

七十六、阿只乃;

七十七、禿亦迭格兒;

七十九、者迭兒;

七十、塔馬赤(同一人);八十、斡剌兒古列堅[駙馬](右17,亦乞刺惕部4個千戶);

八十一、輕吉牙歹(右4,伯牙吾部2個千戶)

不合古列堅[駙馬](右4,亦乞刺惕部4個千戶);

八十二、忽鄰勒;

八十三、阿失黑古列堅[駙馬];

八十四、合歹古列堅[駙馬](翁吉刺惕[瓦剌]部4個千戶);西征才封八十五、赤古古列堅[駙馬](左17,翁吉刺惕[瓦剌]部);

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阿勒赤古列堅[駙馬](右14,翁吉刺惕[瓦剌]部4個千戶《史集》,管轄3個千戶)

八十九、九十、不禿古列堅[駙馬](左4,亦乞刺惕部4個千戶《史集》,管轄2個千戶);

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阿剌忽失的吉惕忽裡(右22,汪古部5個千戶)。

怯薛軍早晚兩千弓箭手2個千戶,剩下八千由總把[扯兒必]臨時管理。

這樣1206年實際只有65個千戶,之後損耗加補充約10千戶,第一二次攻金損耗加補充約20千戶

右14,斡亦勒部4千戶1208年歸順。

左16,別裡古臺(成吉思汗異母弟,王族,非千戶,受封1千5百戶)

成吉思合罕降旨賜百姓給母親、諸子、諸弟等說:“建國時辛苦努力的是我的母親吧!是我的長子拙赤吧!是我的幼弟斡惕赤斤(“斡惕昆”是火王、灶君之意)吧!”給母親、斡惕赤斤一萬百姓(一萬戶),他母親嫌少未作聲。給拙赤九千百姓,給察阿歹八千百姓,給斡歌歹五千百姓,給拖雷五千百姓,給合撒兒四千百姓,給阿勒赤歹二千百姓,給別勒古臺一千五百百姓。

這個千戶分封表面上似乎是成吉思汗在恩賞他的功臣,實際上在其背後卻隱藏著他以新帝國的新的行政制度——千戶制度來取代元始的部落族長制度,而從這個名單上看來,多為成吉思汗的姻親舊部,經歷過血與火考驗的忠誠之士,足以捍衛新帝國的基礎。通過這些人來掌握帝國的命脈,就可以徹底根絕分裂隱患,將蒙古締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國家。在千戶之上,將會加設萬戶,萬戶長將從這些人之中遴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