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陪伴去世爺爺丨一種遺憾叫未盡孝,一種缺失叫未教給技能


2月24日,湖北十堰市張灣區花果街道辦事處鑄一社區內,志願者上門測量體溫,發現71歲老人譚某華在家中死亡,屋內6歲小孫子靠啃餅乾度日。

6歲男孩陪伴去世爺爺丨一種遺憾叫未盡孝,一種缺失叫未教給技能

事情一經發生,引發了廣大民眾的熱議。老人突發疾病而亡,兒子未歸,小孫子獨自面對孤獨、恐懼和飢餓。如果不是被志願者發現,事情發展下去真不知道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01 孝養父母要趁早,千萬莫待後悔遲


對於每一位子女來說,父母都是此生最大的恩人。少小時含辛茹苦撫養大,成年後操心勞力給兒女成家立業,年老後又無怨無悔照顧起了孫子孫女。對於他們,用“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來形容最為恰當。


泱泱大中華,自古宏揚孝道傳家,孝敬父母是每一位兒女應該做的事情。《孝經》裡有一句話:“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百善孝為先》裡也說:“孝是人道第一步”。


為人子女,應該心中時刻牽掛父母。不管走到哪裡,都應該及時打電話向父母報一聲平安。如果可能,應該常回去看望父母。如果做不到,也應該經常打電話問候。


6歲男孩陪伴去世爺爺丨一種遺憾叫未盡孝,一種缺失叫未教給技能

事情中老人去世幾天了,老人的兒子沒有打回過一個電話。雖然因為疫情封城不能回家,但是為什麼不能每天打個電話問聲平安呢?


人們常說一句話:“養兒為防老”。然而老人走了,兒子卻遠在廣西柳州。老人臨走的那一刻心中有何感想?是痛著自己的痛?難過著不能見兒子最後一面?還是擔心小孫子沒人照看?


老人的心情不得而知,但老人的兒子肯定心中非常難過。如果條件允許,我想他一定願意守在父親和兒子身邊。心中最過不去的,也許會是沒有及時撥打的電話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人子女盡孝要趁早,千萬別等到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再去後悔。


02 教給孩子生存和急救的技能,是家長明智的選擇


這名6歲的小男孩可以說是勇敢、善良、聽話的。他告訴志願者家中有他和爺爺,爺爺已經死了,外面有病毒,爺爺不讓他出去,餓了就啃餅乾喝涼水。


這幾句話讓人既心疼又心酸,但又讓人不得不嘆息。老人教給了孩子這些,但更應該教給他一些生存和急救的技能。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年幼的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在花園裡玩,一個調皮的小男孩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裡。司馬光急中生智,撿起一塊大石頭把水缸砸了一個大窟窿,從而挽救了小男孩的性命。


6歲男孩陪伴去世爺爺丨一種遺憾叫未盡孝,一種缺失叫未教給技能

美國7歲的伊桑·卡米爾同他的哥哥和表弟(分別是14歲的克里斯托弗·約翰遜、8歲的弗蘭克·約翰遜、2歲的特雷·卡米勒)在阿拉斯加墟落騎雪地機時失落。他們挖雪洞藏身,把2歲的弟弟放在最裡面,大孩子在外面抵擋著寒冷。等到人們尋找到時,幾個孩子安然無恙。


這些孩子才是生活的寵兒,在危險關頭知道怎樣來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而這些技能,年幼的孩子並不能認識到,需要家長因勢利導教給他們。


1、教給孩子如何與陌生人交流


不膽怯、不表現、大方自如。獨自面對時要學會分辯陌生人的意圖,對不友善的人要學會拒絕,並及時向周圍人求救。


2、牢記家庭住址及家人電話


這一點務必做到。萬一出現走丟的情況,孩子可以第一時間向他人報出家庭住址和家人電話,方便儘早聯繫到家人或是送回家。


3、教給孩子認路


平時帶孩子出門的時候,應該告訴他經過的道路和標誌性建築。孩子的大腦記憶力是很強的,萬一出現走失情況,很有可能孩子會憑著大腦的記憶走回來。


4、教給孩子學會變通


一句“外面有病毒”把孩子禁錮在了家裡,靠啃餅乾喝涼水打發飢餓,說起來有點心酸。如果孩子第一時間向外界求救,或許會有另一種結果。


《易經》裡有一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學會變通,墨守陳規有時候會把人逼入死衚衕。


5、牢記急救電話


作為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牢記這3個急救電話,危險關頭可以保得住性命。這就是火警電話119,急救電話120和報警電話110。


結語:人活一世,親情最重要。作為子女千萬要孝敬父母,把他們的健康平安掛在心頭;作為家長要好好對待孩子,除了撫養他們長大,還要教給他們生存和急救的技能。


作者:@紅塵一朵蓮,優質美文領域創作者。歡迎大家關注留言,我們一起探討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