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轎車作為男人們心愛的大玩具,也招引了我許多的注意力去調查。什麼樣的車狂拽炫酷,什麼樣的車low逼弱爆,並不是簡略地以價位和品牌來區其他。

  現在國產車的製作工藝,現已有很大的前進。可是規劃水平,卻還在學前班階段,對“轎車”的瞭解——哦,還談不上了解。廠家更重視的往往是參數裝備、商場定位、本錢控制。外觀規劃呢,往往一句“見仁見智,喜愛不同”就帶過去了。

  其實,審美雖然是片面的,可是片面也是有規則可循的。由於審美是一種心思需求,根植於人類進化構成的一起回憶之中,所以在全體上,人類具有共通的審美偏好。男性以高大威猛為美,乃是由於有打獵的優勢,女人以皮膚白淨、身材苗條為美,乃是由於有生育能力的優勢。同理:

  人類喜愛安全感,所以就期望轎車看起來健壯穩妥;

  人類喜愛速度與熱情,所以就期望轎車看起來有迅雷不及掩耳的潛力;

  人類厭煩紊亂帶來的潛在風險,所以期望轎車的造型整齊而不是雜亂。

  作為業餘外行,我僅從外觀規劃的視點,總結一下醜的車為什麼醜,契合美學規則的規劃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準則,期望能給買車的朋友一個參閱,也為規劃師們拋磚引玉。

  榜首準則:上窄下寬

  從前面和後邊的視點看,轎車應該車頂窄、底盤寬,才會給人以穩妥不易翻車的感覺。這是安全感的需求。契合此準則的榜樣是Panamera: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上窄下寬是一個清楚明瞭的審美需求。假如你拿著尺子去丈量,你會發現一切的車都是契合這一要求的。可是大多數車的問題是比照度不行。

  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不和事例,是奇瑞的旗雲1: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當我在馬路上榜首次見到這車的時分被震驚了。這車看起來像個大頭鬼,再配上纖細的輪胎,如同一個急轉彎就要倒下。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或許是為了添加車內空間,把車窗和車頂向外拓寬了。

  假如實用性和美學的牴觸無法諧和,當然要挑選實用性,可是許多狀況下是能夠諧和的,比方能夠在視覺上想辦法營建出上窄下寬的幻覺。

  有人或許要說,你拿上百萬的車比照三四萬的車,沒有可比性。其實這個規劃準則,和價位的關係不大。中低價位的車也有做得不錯的,比方10萬元等級的帝豪GS: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還有25萬檔次的大眾尚酷: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都是運用這個設計原則的標準車型。
  同理,左右輪的間距也一定要隨著底盤而變寬,要儘可能地向外擴,能頂到輪拱的最外側才好。比如Panamera的輪子就幾乎頂到了最外側: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相比之下,帝豪GS的輪子就縮得太靠裡了: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你說你縮這麼靠裡幹嘛?底盤是寬了,但是輪子沒跟著變寬,給人畏縮的感覺。
  上窄下寬的設計原則,應該是最能體現汽車文化的視覺表達——因為在高速運動中誰都不希望翻車。
  底盤寬、輪距寬,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紮實穩定的感覺,在實際駕駛中也會讓操控性得到很大的提升。我觀察發現大部分中低端車型都做得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會導致成本的大幅升高。
  第二原則:輪子要大
  曾經教給一個完全不懂車的小白朋友,怎樣簡單地判斷一輛車的檔次:
  看一輛車的舒適度就看它的軸距,前後輪之間的距離越大越舒適;
  看一輛車的價位就看輪子的大小,輪子越大檔次越高(拖拉機除外);
  看一輛車的動力就看它輪胎的寬度,輪胎越寬動力越強(從技術上講,如果發動機及傳動系統固定不變,則輪子越大則動力越弱,但是從工程上講,總工會為寬輪胎考慮更強的動力系統);
  看一輛車的操控性,就看輪胎的扁平比,直白地說,輪胎越扁操控越好。
  僅僅從輪子上就能看出整部車的檔次。可以說輪子是所有車類物品的靈魂。大而粗的輪子就像人類粗壯的腿腳,會充滿力量感,一大遮百醜。幾乎所有概念車草圖,輪子相對於車身都是超級大的。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請看Panamera和比亞迪秦的輪子對比: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Panamera的前輪幾乎佔滿了整個車頭,而秦的前輪則像蜷縮在角落裡。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增加輪轂的尺寸,對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要求都會變高,油耗也會增加,從而導致成本的升高。但這仍然是未來汽車演化的方向。
  第三原則:車頭要長
  車頭長會給人一種尊貴和安全的感覺,就像前面有人開路一樣。讓駕駛室的座椅,處於軸距的中心甚至是偏後一點的位置,會產生氣度從容的感覺。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而短小的車頭則顯得侷促、薄弱: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各種碰撞測試也表明,較長的車頭能大幅提升安全性。當其它條件不變時,作為緩衝區的車頭越長,前排乘客受傷的概率就越小。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但是這個設計原則可能就為難中小型車了。因為小排量的發動機本身佔不了那麼長的車頭,而為了留足乘客空間,所以就要犧牲車頭的長度。但是我認為,仍然可以通過一些設計手法來緩和這個矛盾。比如MINI COUNTRYMAN通過增加前擋的坡度、讓雨刷器位置向後移,使車頭“變長”。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在受約束的條件下想辦法,這就是設計師和工程師的功力所在了。
  要注意的是,“車頭要長”這一原則需要配套方案:前懸一定要短。
  前懸是指從車頭最前端到前輪中心的距離: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如果前懸過長,車頭的長度大部分都放在了前懸上,那麼從側面看去,會明顯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尊貴、安全、氣度從容”更是無從談起。下圖是秦Pro和Panamera的前懸的對比: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秦Pro算是比亞迪裡面設計得相當出色的車型了,但是前懸還是長,比Panamera長了將近一個身位。
  傳祺GS5 Super的前懸更是長得過分: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前些年,奧迪的設計團隊就曾經為前懸過長而煩惱,因為奧迪的轎車都是前置前驅,前輪的位置受很大約束,面對寶馬這種以後驅為主、前輪可以盡情前移的競爭對手,非常無奈。後來在設計師們的強烈要求下,奧迪的工程師們絞盡腦汁,硬是在已經非常緊湊的發動機艙開發了一套“前軸前移”的設計方案,在A6車型上前移了94mm。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第四原則:車身要有整體感
  整體感是美學的一個普遍法則,它的心理學機制是:人類喜歡整的,不喜歡碎的,一是因為“整體”更具有凝聚力、更結實,二是因為“整體”是各部分和諧地、規律地統一在一起,“規律”使人產生輕鬆和安全的感覺,而破碎、繁雜、割裂使人產生焦慮、危險的感覺。


  汽車要做到整體感,有兩個要點:一是前後要貫通,二是造型要整潔。
  前後貫通的車身,更富有通透感、整體感、速度感: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上圖的英菲尼迪QX70、保時捷Macan、奧迪A6都是前後貫通的模範。其典型特徵是:從車頭經過車門到車尾的路線,是連貫、順暢的。順暢,才會產生風馳電掣的速度感。


  這通常是由平直的腰線、平直的車窗下邊沿來實現的。
  那麼前後不貫通的、割裂的、前後不通氣的車身,是什麼樣子呢。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是傳祺GS5 Super: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腰線在箭頭處斷開,導致車頭和車身在視覺上被割裂成了兩部分,不通氣,看起來就跑不快的樣子。這是第一個要點:前後要通氣。


  第二個要點是造型要整潔。
  設計師最忌諱的是什麼,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好像不做出點造型,就沒有功勞、拿不到獎金一樣。據我觀察,這是目前大部分國產車和一部分合資車最常見的毛病。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線條、尾燈造型、後備箱接縫、鍍鉻條、車牌凹槽等等元素,毫無章法地堆砌,造成了亂糟糟的效果。


  大部分設計師其實不知道車身造型應該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一體成型”之感。
  比如Macan的設計,簡潔而不單調,整個車有“一體成型”的感覺。個人認為其水準,目前還無出其右者。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怎樣才能營造出“一體成型”的感覺呢,一是造型要簡潔,二是鈑金接縫要小。尤其要注意的是,造型線條不能湊到接縫的位置,否則會讓接縫顯得很大很大。比如下面這種情況: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這樣的裂縫像把車撕開了一個豁口,極大破壞了“結實”的感覺。
  第五原則:切忌栽頭
  可能是為了駕駛視線,很多車把車頭壓得很低,車尾抬得很高,造成了撅著屁股栽著臉的形象。我認為最失敗的車型,要屬老款的沃爾沃XC60: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前低後高得像一隻高跟鞋裝上四個軲轆。
  這種栽頭現象在中小型車中更是隨處可見: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一款比一款栽得狠,難分伯仲。把栽頭風格推向極致的,當屬雙龍愛騰了: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而它的宣傳文案竟然是:“愛騰的尾部設計與車頭遙相呼應,車尾線條猶如跑車般逐漸下沉”。我想說,你贏了......


  車型偏小本來就是弱勢,而設計師們卻還故意使用前低後高的腰線和車窗線,塑造更加栽頭的感覺。很想問設計師(或背後拍板的人),這樣栽著頭舒服麼,屁股撅那麼高你想幹嘛?
  大自然的威武之獅可都是昂首挺胸的啊。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前面提到的英菲尼迪QX70、Macan、Panamera、MINI COUNTRYMAN以及路虎攬勝都是昂首挺胸的好模範。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以上5項汽車美學的原則,並不全是會大幅增加成本的。通過設計手法、降低其它無關緊要的配置等手段,完全可以在目前的設計水平上,再提升一個層次。
  像比亞迪,技術越來越牛,很勵志,是很有潛力的國產車廠商。但是不得不說,它的設計水平真的太弱。弱到把logo發光這種雕蟲小技,當作設計創新。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要把心思用在刀刃上才是正道啊。
  風格樣式可以多種多樣,英倫風,流線型,鑽石切割等等都可以,這有很大的變化自由度。但是基於人類共性的美學原則,是有心理學依據的、不易變化的。在此不揣淺陋,略抒膚見,希望國產車的設計水平儘快提升,讓馬路上跑的都是狂拽炫酷的好車。


漂亮的車都是相似的,醜的車各有各的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