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最喜歡簡稱越南人為“阮”,而這個詞是柬人極度嫌越的表現

越南的地下很形象的被形容為“一條扁擔挑著兩個籮筐”,而“籮筐”就是北方的紅河三角洲和南方的九龍江(即湄公河)三角洲。 紅河三角洲是越族的中原“中州”,而九龍江三角洲則是越人奪取自柬埔寨的水真臘故土。正因為越南歷史長期欺負柬埔寨,至今在柬埔寨最大敵人就是這位北方鄰居,同時柬人“嫌越”也是一種固有的民族情結,而這種情結最好的表現就是柬埔寨人蔑稱越南人為“阮”(Yuon)。

歷史上與大越帝國對抗高棉帝國

當現代越南人的祖先在宋初自中國脫幅而去自立為大越國時,高棉帝國則屬於強盛時期。當新生的大越則生龍活虎的一路南下攻打鄰國佔婆,以期獲得更大的領土並建立以大越為中心的“天下”自帝天南時,這樣中南半島的兩個大國必然就發生許多戰爭。

柬埔寨最喜歡簡稱越南人為“阮”,而這個詞是柬人極度嫌越的表現

高棉帝國時期(紫色區域是大越)


當時大越和高棉的接觸越南史書記載是李朝立國不久高棉進貢,當時李朝時期已經接觸儒家思想的大越皇帝自詡為“天子”,要求南方的佔婆和高棉作為藩屬國向其朝貢,當時記載高棉在李朝第一位皇帝李太祖順天三年十二月“真臘國來貢。”之後在越南史書中記載真臘多次向大越李朝進貢,不過由於越南史書記載簡略,也未有記載進貢貢品,當時所謂的“真臘國來貢”只是李朝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而李朝和高棉最早發生戰爭爭端是要數11世紀中期接連發生的兩次戰爭,一次是李朝與佔婆戰爭時佔婆王南逃高棉,以及宋越戰爭時,高棉出兵助宋。

當時佔婆對這個自立不久的大越並不臣服,所以李朝時期幾乎每一代帝王即位都會南進攻打佔婆。在1069年李朝李聖宗御駕親征佔婆時,李朝軍隊自乂安州,經過南界長途跋涉大敗佔軍,斬佔軍大將布皮陀囉,佔婆王律陀羅跋摩三世聽聞倉皇南逃,進入當時高棉境內。當時的高棉同時印度教影響的國家,關係還不錯,佔婆王南逃就是想被高棉庇護,可惜當時李軍窮追不捨,最終

“元帥阮常傑(即李常傑)俘獲第矩於真臘界”,這是大越和高棉的第一次真正短兵相接。

柬埔寨最喜歡簡稱越南人為“阮”,而這個詞是柬人極度嫌越的表現

吳哥窟中描述的宋軍


1076年(李朝太寧五年)宋越熙寧大戰,宋軍自衛懲罰入侵廣西的李朝軍隊,宋朝以高棉與佔婆被狂妄李朝侵略為由,要求兩國出兵聲援。

《宋史·外國列傳·占城》:“佔臘素不習兵,與交阯(即越南李朝)鄰,常苦侵軼。”


當時越南史書記載宋軍“合占城、真臘來侵”,當時棉佔聯軍在李朝南界(在今越南中部)夾擊李朝。在這兩次戰役之後,李朝和高棉結怨,兩國相互征伐,戰爭基本發生在現在越南中部乂安一帶,1128年(天順元年)正月李神宗時高棉出兵兩萬攻打乂安,李朝將領李公平打敗高棉軍隊“擒其主將及士卒”。1132年(天順五年)八月,高棉與占城聯軍攻打李朝乂安。李朝太尉楊英珥領清化府乂安州人擊敗棉佔聯軍。李朝後期高棉強盛吞併佔婆,而李朝外戚干政逐漸雖敗,高棉屢次出兵攻越,但幾乎都被乂安長官擊敗。

李朝之後被陳朝取代,陳朝時期前有抵抗蒙古三次戰爭,後致力於蠶食佔婆,無暇顧及高棉。而高棉也逐漸衰弱無力在北進乂安,陳朝與高棉接觸史書記載不多,唯有陳朝西侵哀牢(今老撾)時軍隊在途中耀武揚威,企圖以武力招倈高棉遣使“入貢”,之後大越一直到後黎朝時期都沒有多少接觸。

柬埔寨最喜歡簡稱越南人為“阮”,而這個詞是柬人極度嫌越的表現

吳哥窟中描述的佔婆人


16世紀開始衰弱的高棉被大越南侵蠶食

到15世紀時,昔日高棉帝國因為泰人的入侵元氣大傷, 國勢日益衰落,淪為中南半島二流國家。而此時擺脫明朝統治的大越黎朝國力強盛,不斷向南方擴張,並徹底將佔婆國消滅,從此高棉和大越沒有緩衝地帶,高棉直接成為大越南拓的對象。

越南後黎朝中興時期,阮主自立於廣南,為了與北方鄭主對抗,不斷南進擴充領土,當時正好高棉國王吉塔二世為擺脫暹羅控制,於16118年主動與阮主建立友好關係,阮主則以援助高棉為由要求高棉國王吉塔二世讓阮主統治大越人自由移民下高棉(即九龍江三角洲),並讓自己女兒與高棉國王和親,獲得了波雷諾哥地區(柴棍)這個據點。

《高棉偉人》記:吉塔二世遂將應允借地之書信交由安南使者,帶回安南呈送安南王。安南王大悅,隨即派兵進駐佈雷諾哥的水牛島。

哲塔二世開門揖盜的政策, 使越來越多的越南人滲入下高棉地區。自此之後,越軍這尊請來對抗暹羅的“保護神”就佔據高棉人土地不走了,並不斷蠶食高棉人的土地,當高棉國王意識到越軍危險時,已為時已晚。1658年, 大越阮主藉口柬埔寨破壞起南順廣邊界, 命鎮邊營阮福宴領兵侵佔每穗( 今邊和省福政縣) 移民地, 高棉國王安贊(越南史籍稱匿棋) 反抗越南,但是實力不濟被越軍俘虜。阮主迫使高棉國王臣服納貢(

令為藩臣, 恭修職貢), 並保護越人在下高棉的權利,高棉國王才被釋放回國。

柬埔寨最喜歡簡稱越南人為“阮”,而這個詞是柬人極度嫌越的表現

圖中坐中間者為阮主

不久高棉國內發生內江,安濃二世(越史籍稱匿嫩)被王族擊敗向阮主求救,這樣又給阮主發動新的侵略以可乘之機。當時大越阮主出兵高棉,並打敗內亂王族,阮主遂立嫡系匿秋為正國王閣耶吉塔四世( 1 6 7 5— 1 7 0 6 ) , 徒龍澳城( 即烏棟) , 以匿嫩為二國王, 都柴棍城· “

同理國政, 歲奉朝貢” 。最終高棉被一分為二, 使其互相爭鬥,為阮主控制。


《嘉定城通志》卷之三疆域志:聖諭赦罪,仍封匿螉為高綿國王,令為藩臣,恭修職貢,毋與邊民侵擾。其時嘉定之地頭每、同狔〈今之邊和鎮地〉二處,已先有我國流民與高綿雜居,開墾田地。而高綿畏服朝廷威德,竟讓以避之,不敢爭阻。

阮主此時還利用南投的南明軍民在下高棉開墾建城,在這些大明移民的辛勤勞動, 同當地高棉人和從北方南逃越人開墾下,下高棉成為魚米之鄉,經濟文化都很得到發展繁榮。

當時南明其中軍隊主將黃進殺其主將楊彥迪希望據地自立,而高棉國王見有人作亂,希望擺脫阮主控制於是與阮主斷絕朝貢,阮主面對反叛出軍鎮壓,並率軍侵入高棉, 攻佔高棉王都,逼迫高棉王恢復朝貢,重新成為臣服。阮主眼見高棉如此,趁機在下高棉設立嘉定府,將疆域擴充到現在的胡志明市(舊稱西貢)。

阮主到18世紀強盛,為了擴張疆土, 更加強了對下高棉的侵略。先後利用河仙莫氏入貢,封莫氏河仙總鎮,將屬於高棉的河仙納入版圖,並派兵侵佔嘉定以西的土地,設置定遠州、龍湖營。1744年阮主自立稱王,阮王稱王后藉口高棉軍隊侵犯 , 派遣軍隊侵入高棉, 直抵高棉王都南榮城(今天的柬埔寨首都金邊)。最終迫使高棉國王1757年和1758年割讓尋屯、射臘、茶榮和巴色(今越南朔莊省)。後來, 高棉王族王位爭奪中為獲得阮王的支持, 被阮王扶上位的高棉國王又割讓尋楓龍(今安江省)給阮主。

從16世紀到18世後半期, 越南阮王不斷侵略柬埔寨, 逐步蠶食了下高棉的全部土地, 成為今日越南南部的領土。

越南對高棉的侵略還不止於此,到19世紀初,阮主後裔打敗西山軍建立阮朝,昔日大越國膨脹為大南帝國,大南帝國第二代帝王明命帝,趁暹羅鯨吞高棉和老撾,一步步整軍企圖效仿明永樂大帝入越故事,郡縣高棉。當時明命帝利用暹羅和高棉矛盾,先將暹羅趕出高棉,迫使大南阮軍在高棉一家獨大。而後效仿明朝入越故事,以高棉國王族無後為由,上演了一出高棉人請求“王化”的戲碼。假惺惺的明命帝,半推半就的答應高棉“蠻夷”傾心王化,廢除高棉國,郡縣其地,設立鎮西城,並在鎮西城設立府縣,派出大批越南官員充任知府、知縣等職務, 分赴各地, 接收各級的地方官員的權力。還派出二十名教授、訓導到鎮西城建文廟,推行漢化。

《大南實錄》載:“……耳濡目染,漸入漢風;若加之政教,用夏變夷,想不出數十年,可使與漢民無異。”

不過高棉人不願屈服在1840年發起強烈反抗起義,最終大南國鎮西城存在不到二十年,高棉復國。高棉王族安東被暹羅人扶持回國登基,此時大南帝國第三代帝王紹治帝不得不承認既定事實,於是冊封安東為高蠻國王(為避諱紹治帝名諱,大南將高棉國改為高蠻國)。

柬埔寨最喜歡簡稱越南人為“阮”,而這個詞是柬人極度嫌越的表現

大南帝國全圖

柬埔寨對越南蔑稱“阮”(Yuon)由於

近代柬埔寨也一直提防著越南,當越南衰弱,柬埔寨人就拼命擺脫越南,如法國人侵越,柬埔寨主動成為屬國。現代美國參與越南戰爭,柬埔寨也不跟著參和,以中立國自居。越南統一,柬埔寨不願再忍受歷史上的亡國之痛,毅然拒絕黎筍的“印支聯邦”。雖然被黎筍侵略,柬埔寨人毅然堅持抵抗,最終在上世紀90年代實現了國家的全面獨立。

由於自16世紀到20世紀,數百年長久被越南欺負。至今柬埔寨人十分仇視越南,國內對越南都是蔑稱,這個蔑稱就是Yuon(阮)(悉尼大學的柬埔寨問題研究員弗雷瓦研究文章稱這個柬埔寨人對越南人的蔑稱,來源於“越”或“阮”的發音)。

柬埔寨最喜歡簡稱越南人為“阮”,而這個詞是柬人極度嫌越的表現

柬埔寨吳哥窟


Yuon這個稱呼來源佔婆稱呼大越的“yavana”,“yavana”在印度教梵文中是入侵的蠻人之意。早期高棉帝國時期,由於占城稱呼大越為“yavana”,高棉人也稱呼越人為“yavana”,之後隨著歷史發展及高棉人對越人人士的變化,yavana發生變化,易化為接近越南阮主“阮”姓的“Yuon”。

“yavana”到“Yuon”應是高棉地區歷史語言文化演變融合的產物,不一定是“阮”的轉化。然而由於與讀音阮相同,而且高棉被越南阮姓君主長期侵略,尤其是以大越阮主名義時期的長期蠶食下高棉地區。導致柬埔寨人自己已經把“Yuon”異化為越南“阮”,而現在這個“阮”(Yuon)的含義就是“越南鬼子”。

雖然柬埔寨聲明“Yuon”沒有任何貶義,但是在柬埔寨社會,如果一個柬埔寨人被成為“Yuon”,那將是奇恥大辱。而且在大南及法屬時移居柬埔寨越族也都知道這個蔑稱,對於柬埔寨人稱呼“Yuon”十分生氣。而在1979年越軍入柬後,越南軍隊在金邊下來禁止柬埔寨人不得再使用“Yuon”稱呼越南人,導致柬埔寨人更加賦予“Yuon”嫌越的含義。到1990年代越南勢力退出柬埔寨,“Yuon”徹底成為高棉語中蔑稱越南的專用詞。

柬埔寨最喜歡簡稱越南人為“阮”,而這個詞是柬人極度嫌越的表現


許多柬埔寨高層人士也用這個詞蔑稱越南,含義就是越南鬼子。奉辛比克諾羅敦·拉那烈批評越南時指出“25 萬越南鬼子入侵了柬埔寨”,這裡“Yuon”就譯為“越南鬼子”。拉那烈使用的這個“越南鬼子”稱呼,至今是柬埔寨政壇人物常用的詞,如沈良西等人。

近些年越南在柬埔寨影響力又有所提升,加之柬越邊界還有糾紛,柬埔寨國內越南裔呼籲獲得柬埔寨國籍,這些因素都導致柬埔寨人幾乎大多數都“嫌越”,每每遇到不喜歡的越南人或事,柬埔寨人都高呼“Yuon(越南鬼子)”“Yuon太壞了”,甚至有學者表示柬埔寨“嫌越”潮起時,一切不好都會覺得的“Yuon”的錯,如“柬埔寨領土為什麼這麼小?Yuon!柬埔寨為什麼這麼貧窮?Yuon!為什麼我們的森林和自然資源管理不善?Yuon!”

柬埔寨最喜歡簡稱越南人為“阮”,而這個詞是柬人極度嫌越的表現

在柬埔寨的越南人分佈




總之,由於在越柬上千年的交流史上,一半時間柬埔寨都是越南侵略蠶食的對象,導致柬埔寨的國土相比歷史上縮水大半,富饒下高棉均被越南吞併,成為現代越南最為發達的區域。這一切在現代都是柬埔寨“嫌越”的理由,正因如此,柬埔寨人無論大小普遍使用蔑稱“Yuon”來表達“嫌越”情結。

參考資料:《宋史》、《大越史記》、《大南實錄》

論文:王明弘《柬埔寨反越的表現及根源》、弗雷瓦《柬埔寨的反越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