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和iPad Pro都是你辦公的好夥伴


MacBook和iPad Pro都是你辦公的好夥伴


我從iPad第一代開始我就一直使用著iPad,算得上是iPad的老用戶了。上一個iPad是iPad Pro 10.5寸的版本,為了嘗試120Hz的屏幕入手的,但入手的一年裡更多的時候只是當作一個娛樂休閒的產品在使用。今年8月份的時候更新到了iPad Pro 2018款12.9寸的版本之後,iPad Pro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成為了我日常中不可缺少的生產工具。

It’s not a computer replacement but a computer alternative.

目前為止對iPad Pro with iPadOS最好的總結我認為來自於MKBHD的評價 ,意思是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是作為互補的兩類產品,它誕生之初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完全替代筆記本電腦的,平板電腦作為更多使用場景下的一種新工具,在很多新場景下,賦予了我們新的體驗和另外一種選擇。


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不同場景下對設備選擇以及實際體驗,這並不是要比較兩個產品哪一個更好,因為兩個產品都很棒。希望讀者在購入設備之前,理性分析自己的使用場景以及現有的設備是否已經足夠支持工作,購入新的設備能夠為你帶來什麼樣的體驗提升,這樣你就能更好的理解產品本身對自己的價值以及做出科學的選擇。


MacBook和iPad Pro都是你辦公的好夥伴


一、為什麼iPad值得被討論


理論上來說,在iPad Pro上能做的與生產力有關的事情,在Macbook上你都能完成或者找到更好的方法完成。一直以來,讓iPad有與Macbook作為比較討論價值的,正是由於iPad獨特的形態,不僅使之展現了出色的移動出行體驗,而且在很多非嚴肅辦公的場景賦予了新的使用方式。iPad Pro作為我移動出行的主力設備,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更深得我心。


輕薄是我喜歡iPad Pro的重要原因之一,相較於13寸的Macbook Pro(1370克)來說,iPad Pro 12.9寸+鍵盤套裝(633克+360克=1093克)的重量更為輕便,與12寸的Macbook相仿。300克的額外重量看似不高,但足以攜帶一個充電寶或者一個水瓶,尤其是我出門通常會使用托特包,這300克重量的差別還是相當重要的。


MacBook和iPad Pro都是你辦公的好夥伴


iPad Pro 12.9寸擁有一整天的使用續航,相比之下Macbook Pro在瀏覽網頁和信息時候的續航並沒有iPad Pro那樣的優秀,通常只能堅持一個下午。USB Type C的加入,使得iPad Pro擁有了和Macbook Pro一樣反向給iPhone充電的能力,可以作為臨時充電寶應急使用。尤其這一代iPhone 11 Pro Max擁有非常穩固的續航,使得我無需額外攜帶充電寶。


蜂窩數據使得iPad Pro在戶外有著優秀的體驗,讓我隨時隨地享受網絡連接。現在戶外WiFi的覆蓋及手機熱點的存在,會使得消費者認為蜂窩數據版本成為一個雞肋的功能,但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理想。就我個人的體驗而言,目前的WiFi速度的不穩定及熱點耗電的問題讓戶外網絡體驗不理想,而蜂窩數據版本的iPad Pro讓你無需擔心網絡連接,隨開隨用。蜂窩數據的優勢在4G資費已經相對便宜的現在就有更明顯的優勢。我身邊有很多購買了WiFi版的人都在使用半年後後悔沒有購入蜂窩數據版本。


二、我的使用場景


撇開場景單獨討論Macbook和iPad Pro的使用優劣,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對於產品的評價,一定要貼合實際的使用場景,有了這個限定的區域,再討論產品對於這個限定場景的滿足程度,這才是有價值的。網上很容易就會掀起“吊打”之風,而大家都僅在各自優勢的場景下去討論該產品“完爆”另外一個,這種討論毫無價值。這裡我想談談我自己的使用場景和選擇。


「1.戶外文字創作工作」

在絕大多數沒有工作的外出場景下,我會攜帶iPad Pro出門,在咖啡廳點一杯冰美式,然後開始寫作。


在寫作這件事上面並不要求設備有太多複雜功能的。尤其是分享類的文章和一些故事,一個Markdown軟件就可以很好的滿足你的需求,因為你只需要能打出字,一個備忘錄都可以讓你沉浸在寫作的世界裡。很多人都覺得沒有Word就沒有辦法寫作,我個人覺得這個觀點是錯誤的,Word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寫作工具,它是一個文字編排工具,是服務於你已經寫完東西之後的。iPad OS上像Ulysses、Bear、iA Writer等專注於寫作的軟件都提供了非常優秀的專體驗,這也是讓我一直堅持寫作的原因。


MacOS在寫作上的表現也很不錯,但是MacOS那樣強大的多任務功能,允許我任意在不同軟件中快速切換,導致我經常寫著寫著就跑去看其他東西,被其他的信息分心。iPad OS比較弱的多任務特性,卻正好讓我更加專注於寫作這件事上面。


在交互性方面,觸屏在寫作上給我的帶來的更加愉悅的體驗。在上學的那會兒,每當寫作文或者閱讀的時候,我都習慣拿著筆逐行劃過,這樣在閱讀上更專注,效率也會更高。用手指逐行滑動檢查和修正,更像是延續了我以往使用筆寫作的特點。


iPad Pro更像是舊時代的打字機,用盡可能少的功能使你專注於內容,而忘卻那些多餘的形式。


MacBook和iPad Pro都是你辦公的好夥伴


「2.書籍閱讀和信息處理」

在家的非工作時間的信息處理和晚上睡覺前的書籍閱讀,我都是使用iPad Pro完成的。iPad Pro作為一個平板設備,天生就是為了閱讀瀏覽服務的,優秀的屏幕素質加上120Hz的刷新率,讓你擁有流暢的電子閱讀體驗。


尤其是在我更換了12.9寸的大屏幕之後,加上iPad OS全新的多任務窗口,額外展現了一個iPhone屏幕,讓你隨時在很多軟件間相互切換,十分適合處理互聯網上雜亂聯的信息。對於比較正式的書籍閱讀,iPad Mini和11寸的iPad Pro在大小上則更適合閱讀書籍和長文,12.9寸的iPad由於尺寸過於巨大,不太適合閱讀書本。


MacBook和iPad Pro都是你辦公的好夥伴


「3.設計作圖工作」

凡是涉及到文檔編以及文章插圖設計等正式的工作任務,Macbook是我唯一的選擇。


得益於Macbook Pro觸控板優秀的使用體驗,在戶外我無需攜帶鼠標就可以處理諸如配圖設計、PPT設計製作、文字排版等工作。Mac OS本身強大的全局拖拽功能以及各種插件應用,諸如Eagle素材庫、Paste剪貼板、Alfred命令框及Finder文件夾的存在,讓素材的調配效率達到最高。在家工作的時候,我會直接把電腦通過雷電口連接顯示器,4K分辨率下的32寸顯示器可以讓你放下很多的窗口,大大提升了素材的整理和置入效率。


這一類工作的核心重點都是素材的調配及整合,iPad Pro派不上用場的直接原因是受制於iPad OS上沒有相對應的軟件,以及沒有足夠趁手的鼠標或觸控板設備。我不建議任何人嘗試使用iPad Pro處理任何工作,即便再簡單的工作任務,在iPad Pro上處理都可能耗費你成倍的時間,這對於工作而言是不值得也並不被允許的。


「4.攝影修圖工作」

除了設計工作過程中的修圖任務,其他時候我更喜歡在iPad Pro上進行修圖。


iPad Pro自從換上Type C接口之後,直接使用Type C讀卡器導入照片就變成一件十分方便的事情。iPad Pro的屏幕顯示也要更佳,使用Apple Pencil進行區域的編輯和相片的細節調整相較於鼠標有著更直觀的觸感,同時還能使用很多濾鏡軟件進行調色。這個結論比較適合於像我這種沒有專業的攝影技能,對照片的細節也沒有很高的追求的人。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移動端修圖就可以很好滿足我的要求。而我也更享受屏幕在手中用Apple Pencil調整的這一種動手感。


MacBook和iPad Pro都是你辦公的好夥伴


三、我對iPad的綜合看法


iPad Pro 12.9給我帶來很多我在10.5寸大小上得不到的新鮮體驗。屏幕大小的變化直接影響了iPad OS的表現,雖然系統相同,但更大的屏幕帶來更高效的信息獲取效率,會使得我更願意將其作為一個生產力工具。這一代iPad比以往的任何一代都更深得我喜愛,我沒有對硬件有更多的期待。但我仍希望蘋果能在系統和軟件上帶來新的思考和新場景的使用。目前的iPad OS也只是在iOS基礎上邁出了一小步的探索,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場景的思考融入在iPad OS的交互之中。


iPad 的存在意義並不在於為了提供一塊介於手機和電腦中間大小的屏幕,而是給你另外一種創作工具。它提供了讓我能夠更好的寫作、繪畫、瀏覽信息以及修圖的能力,在使用的這半年裡,我用iPad Pro寫了很多的文章,讓我輸出了不少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它對我而言是具有足夠強大的生產力工具。


我依然建議除了成功老闆之外的人務必優先購買一臺筆記本電腦,電腦始終能夠勝任絕大多數的任務,對於大學生而言或者工作者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這之後,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經濟情況,好好衡量一下你能否用iPad 達到你預期的價值,比如說你能夠進行更多的創作,又或是輕鬆的看劇。工具沒有絕對的好壞,能夠為你提供價值的都是好工具。


MacBook和iPad Pro都是你辦公的好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