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些餐飲店陸續倒閉,是什麼原因?

飛流直下三千尺815


1、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缺乏特色或主打菜品不夠過硬,不能對顧客口味潛在的變化做出預判,菜品研發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最終被市場所淘汰。 

2、管理模式有問題,股權分配不清晰:導致股東權利不明確,在決策、利益面前,容易出現意見分歧,致使僅有不同的表決,卻沒有最終的決策。 

3、不重視人才:不注重人才培養,沒有人才保障機制,管理者短視,視餐飲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只知道挖人,不知道“養”人,更捨不得培養人,導致人才流失嚴重,出現人才短缺,換廚師就有倒閉的風險。 

4、餐飲店不合理的擴張和投資:老總對自身的實力沒客觀的認識,憑感性和粗淺的認識盲目擴張,導致出現運營困難等問題。 

5、管理層決策偏差:管理層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環境認識不到位,決策失誤,致使公司陷入困境之中。 

6、忽略法律風險:老闆缺乏食品安全意識,用劣質食材降低成本,過度添加食品添加劑,易出現食品安全事故。

7、上海高房價,使得租金成本非常高,加上環保設備的投入,致使餐飲企業利潤偏低。

8、國際性大都市,眾口難調,很難做出大家都覺得好的菜品,使得回頭客不多。 


莫非0937


對於上海那邊,有些餐飲店陸續倒閉的現象,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我就是在上海這邊經營小餐館的,在我開店的短短半年時間裡,我周邊的幾個小餐飲店,最起碼有一半之多,多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選擇關門大吉了

就連我自己的小餐飲店,目前也有些經營壓力了,也在考慮是不是關門大吉了,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個現象,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根據我自己的分析,主要是有下面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個原因:

房租太高,上海這邊的房租,真的是寸土寸金的,就我自己的小餐飲店,也就在50幾平方左右,每個月的租金,多要一萬多的,就這還不是位置太好的店鋪,要是位置在好點的,房租多要20000起步的

而我店裡的營業額,每天也就在1000元左右的,按照這個標準算的話,我要10天左右的時間,才能把房租賺回來的,而真正留給我賺錢的時間,也就是還有10天左右,因為還有10天時間,是算在成本里面的,所以真正到手的利潤並沒有多少的

第二個原因:

人工成本太高,目前在上海來說,要是招一個好一點的廚師,最起碼多要開到7000元左右的,配菜師傅也要5000元左右的,而普通的服務員也要開到3500元左右的,其他的洗菜阿姨在3000元左右,

洗碗阿姨3000元左右,殺魚師傅3500元左右,打荷3000元左右,打雜人員3000元左右,但然這個人員配置,是比較大的酒店需求的,而我這個小餐飲店,也就是一個炒菜師傅,一個配菜師傅,一個兼職洗菜阿姨,一個專門洗碗大叔而己


第三個原因:

飯店太多,現在上海這邊,只要是地段好點的位置,多是飯店雜堆的,而飯店一多了,不管是競爭壓力,還是宣傳壓力,多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所以現在有很多的飯店,往往只是開了一個月,就在店門口掛了本店轉讓的牌子了

而這樣的現象,不僅僅是在上海有的,在全國各地,也多是有這個現象的,其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現象,主要是餐飲行業的進入門檻太低,只要有個10來萬左右,就可以輕易的開始餐飲創業了


七哥美食記


我本人是河北這邊的,對於上海那邊不是很熟悉。但我感覺餐飲倒閉的原因大體上都差不多。因為我本身就是開燒烤店的,所以對於餐飲多多少少,有點自己經驗之談。目前我的小燒烤店,由於經營上的問題,也出現了營業額不穩定,忽高忽低的情況,根據自己的總結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個原因:

大環境不好,經濟不景氣。 我們這邊主要依靠工廠的工人吃飯,由於今年的環保政策特別的嚴,所以好多工廠斷斷續續的生產,效益不好,有的不合格的甚至都關門了。這就直接導致工人們手上沒有富裕的錢吃飯了。

第二個原因:

競爭對手太多。 現在好多人都不願意上班了,餐飲行業的進入門檻又低,想著學個手藝,投資幾萬塊錢自己開店做老闆。我們這邊有好幾家飯店都是之前喂牛或者餵羊,僱個廚子就把飯店開起來了。他們開業肯定會有活動,無形之中就把你的顧客分流了,這也是導致飯店生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

運營成本太高。 其實,現在的飯店的利潤沒有以前那麼暴力的。但飯店的人工和房租成本確在逐年的遞增。就以我的飯店來說吧,平均每天的營業額大概在1500元左右,毛利潤45%(因為在村裡,所以毛利潤低)左右,毛利大概就是675元,一個廚師220元/天,配菜135元/天,服務員120元/天,水電大概40元/天,(房子是自己家的)刨去這些成本純利潤也就160元/天,一個月也就是到自己手上的錢4800元,還不如廚師的工資高呢,這也就是為什麼好多老闆堅持不下去的原因。


河北老底燒烤vlog


上海這裡有很多原因和全國一樣,但有一樣最主要的原因和其他地方不同的就是擴容和人口分散,以前是人口集中在市中心,即使一條小馬路100米長度開了4-5個同類型麵館、餐飲,每個店鋪天天都要排隊等,早來的老鄉賣蔥油餅和煎餅能發起來就是這個原因。現在人口分散、餐飲豐富,我住在市中心就算天天出去吃,每天都可以去不一樣的店鋪,五花八門太多,太出挑的又不多,所以沒有什麼店鋪是絕對不會關門的!


切頭要伐


房租太高了,例一碗麵十元,開始時,十元中4元面2元人工,2元房租,2元利潤。每天賣百碗麵,200利潤,200房租。店主可以經營下去。後來租金漲一倍,房租變4元了,面變3元了,利潤只有一元了。吃麵的人覺得面比以前少了,一部分人不來吃了,本來賣百碗,現在只賣50碗了,於是每碗麵中的房租漲到6元了,人工因為房租漲了,變2元了,面只有2元了,面更加少了,而店主的利潤巳變零元了。吃麵的人更少,店主無利可圖,於是關門了。現在不是吃麵,是吃“房租"。店主幫房東打工,無工錢,還要賠錢。只有寄生蟲房東,穩賺不賠。有句成語叫買櫝還珠形容現在的實體店太恰當不過了。


李55877811


在上海開餐飲店成本很高,首先門面房租金非常非常貴,中環外假設五十平方普通街麵店,估計年租金為五十萬左右,廚師最少三個人,年薪3人應該在25萬,服務員3個人年薪應該在15萬,洗制工2人年薪應該在10萬,水電氣等等開支,稅務,衛生,工商,治安,消防,食監各種收費煩死人,每天營業額多少就決定你開門關門,做過生意的人都會算,都懂得。市中心商鋪,街面房,租金貴的驚天地。上海餐飲店分~高檔,中檔,低檔,普通,豪華,特色,中餐,西餐,如果你有商業頭腦即刻算出食品成本與賺得利潤。做餐飲不容易,做生不容易。創業有風險,十個創業九個敗……


高盛26


有關店的就一定有開店的,現在有些百年老店為什麼只有名氣而人氣一天天少?因為他們買的是那塊牌子的錢,質量一天比一天差,同樣一個店,總店分店,人氣真相差好多好多,近日我因特殊原因在一個百年老店去買了熟食,其中買了一份炒素,總店人頭傳動人氣不錯,要排半個多小時,那天冷盆間服務員手法標準,一匙二匙抄入盒裡的炒素帶湯汁抄入小餐盒,上秤前還不忘用匙子壓住盒裡炒素,讓湯汁流入大盆,秤完了還不忘再從盆加入點湯汁,這一個小舉動讓人看暖暖的,也忘了大熱天排隊半個多小時的辛苦!因為好吃,幾天後去了他們家離我家近的一家分店,這個分店是因為搬遷從別處搬耒,生意不怎樣,差不多隨到隨賣,離總店老西門一站路,同樣的熟食同樣的店名,加上同樣的開始手法,這個有點上年紀的冷餐間的服務員使勁的在有汁區抄炒素,(旁邊在堆起來的幹炒素)他上秤一氣而成,卻忘了上秤前使勁往有汁區炒入的炒素倒出汁水,我提出意見後他只是臉厚的笑笑,現在想想人氣好人氣旺的區別了也許就在這裡了!一個店一個人的職業道德操手,直接影響店的名氣!


感恩的心


大的餐飲店倒閉的很多,小的餐飲店還是在陸續的開起來。

第一、大餐飲店倒閉:

1、大眾消費觀的改變。以前要是安排一個飯局,那必須是金碧輝煌的酒店、菜都必須是看著名字不知道是什麼食材,酒必須是動輒上千的酒……只有這樣才能夠彰顯出對合作夥伴也好,對朋友也罷的一種重視和尊重。更多的顯擺一下,LZ有錢,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現在人們慢慢的改變了,不再那麼華而不實、鋪張浪費了。

都講究情懷和貼心,考慮的不是在飯局上的面子,而是飯局安排的用心。比如去一個小館子都是小時候愛吃的家常菜,到家裡做幾道拿手好菜,面子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既有了面子,又能保留情感,讓情誼升溫。

2、企業和某些單位的響應反對鋪張浪費的號召,沒有了那樣的公款吃喝,也就沒有了一部分的收入,這部分人沒有公家的錢,去消費了,讓拿著自己的錢消費也就沒那麼大的魄力了

前兩年,公司裡團建還是大吃大喝呢,也就是幾個月的團建費贊起來,吃頓好的,這幾年也都覺得吃飯下館子沒啥意思,想到了去做慈善,去貧困小學慰問啊,買鞋買衣物什麼的,總比都花在吃的上面強,把好面子的錢,花在做慈善這樣有意義的事情上,更有價值

第二、小的餐飲店的一家一家的開起來,

1、有特色小而美,相比大飯店裡的菜品,這樣的飯店可能菜品比較單一,但是真的是吃一頓你就忘不掉,在各種大酒店裡用過餐的人,可能有這樣的體會,花了不少錢,都不知道吃的是啥,味道到底怎麼樣。比如北京的宜賓有一個老駐京辦的餐廳,東四有一個衚衕裡做北京菜很好的館子,現在除了吃到美食,尋找發現美食更是很開心的事情

2、物美價廉,相比大餐飲的望而卻步的不菲的價格,自己掏腰包肯定捨不得吃的人來講,還是小館子來的實惠

3、除了味道美,情懷也美,現在不都炒情懷,炒青春,嘮回憶嗎,所以很多的小餐館就贏得了一部分感情上的牌,就喜歡三五成群,到那種有某種特殊記憶的小館子裡,吃吃喝喝,還落得心裡美,多好。

以上!


風shuo


最近幾年,不僅僅是上海,全國許多大中城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關店潮,餐飲業也僅是一個縮影而已。

1.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商圈增多,加之外賣平臺的衝擊,分散了客流。為了對沖成本上漲的壓力,獲得較大利潤,偷工減料、提高價格、降低服務成為一些餐飲店的不二之選,形成惡性循環。

2.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人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同時,國家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餐飲行業因為門檻較低,湧進許多新的創業者。消費降級與供給規模擴大形成難以調和的矛盾。

3.在電商衝擊下,實體經營向餐飲、美容理髮、健身等電商不易涉足的行業聚集,同質化競爭加劇。

4.強化市場監管,清理D端人口,拆除違法建築,提高行業門檻,以及人口紅利消失,農民工返鄉,使得店租、房租、人力、原材料、環保、裝修、賦稅等成本快速上升,加重了實體店的負擔與經營壓力。

5.一些餐飲店墨守成規,數年一貫制,不能也無力及時順應時代潮流,積極作出調整、改變,最終被淘汰出局。


北大屠夫陸步軒


上海餐飲店倒閉很常見,有幾個原因,一是市口不好生意差,我家處在上海兩個區交界處,兩區各自開了許多餐廳,但其中一個區餐廳的生意一直很差,另一個區雖然只有一路之隔,飯店生意卻特別好;二是主要消費群體遷移。上海某地日本人群居,曾開有許多家著名的日本料理,雖價格貴但生意卻特別好,近期,不少日本料理店紛紛關門歇業,部分知名餐廳遷離,與消費群體遷走有關;三是政府整頓外來人員,或者建設工程封閉道路,餐廳生意做不下去。此外,上海開餐廳選市口還有一個慣例,如果在新建商業街開餐廳,一個門面至少要換5、6家餐廳生意才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