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隱形窮人”?你怎麼看?

郭哥說事兒


人與人是不同的,各有各的活法。

價值觀不同,就不能用自己的視角來看待別人,所謂的隱形窮人花3000元買一部手機,下個月原來還要還花唄,花4000辦健身年卡,但房租都有可能還不起。

這能說明什麼?能說明認為不正確的人,原因是不符合你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如果手機和健身卡是人們快樂和健康的來源呢?如果攢錢不是人們的唯一目的呢,如果隨性一些是人們的終極感受呢?

所以太多疑問,太多細節,最終答案就是人與人真的不同,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當然不排除努力工作,善良寬容這些能夠引起共鳴美德,我們要尋找能讓自己與愛的人快樂起來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迎合社會主流的生活方式。


內在工程


前幾天,我一朋友失業了,特別突然的,讓她措手不及。

原本公司通知她2月10日上班,她就安心地在家辦公。

結果到了9日,公司又通知,為了減少風險,上班時間再推遲一星期。

然而,沒過幾天,老闆直接在群裡宣佈:公司解散了,以後都不用來上班了......

朋友懵了,誰能想到,網上的段子竟然真切地發生在自己身上了。

她愁得整宿整宿睡不著覺:

剛買不久的車,首付花光了她所有的存款,每個月要還3500元的車貸;

現在跟人合租的房間,每個月要付2000元的房租;

原本花錢大手大腳的她,現在開始算起了肉價......

疫情的肆虐,讓那些沒有存款的人備感衝擊。

有人說:“我開小麵館的,原本指望著過年生意好一點,結果來了這出。

怎麼辦,一個月7000多房租不說,眼看馬上貸款房貸都要來了,我哪裡去找錢。”

有人說:“懷孕37周了,家裡有一4歲的大寶,馬上過完年要交下半年學費了。

因為生二胎,父母也從老家過來照顧我和孩子,只有老公一個人上班養活5張嘴。

還有產檢費用,房貸車貸,老公做銷售的,不出去跑一個月一分錢都沒有,現在只能坐吃山空。”

太難了,要不是這場意外,很多人壓根想不到,自己原本以為穩定的生活,竟脆弱得不堪一擊。

我們究竟需要怎麼做,才能應對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


3點建議:

1,警惕“拿鐵因子”,學會存錢。

拿鐵因子,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支出、開銷。

減少亂花錢的次數,強制儲蓄並適當投資。

這樣才可以讓你在意外來臨時,有緩衝的時間。

2,跳出舒適區,成為“T型人才”。

T型人才,一橫指的是廣博的理論知識,一豎指的是精深的專業技能。

只有成為複合型人才,在未來才有競爭優勢,應對不確定性。

這個世界,你的能力才是唯一不會背叛你的資源。

3,發展副業,發掘自己的斜槓。

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風險很大。

如果我們能在業餘時間發展副業,成為斜槓青年,抗風險能力就更強。

不但給我們增添很多安全感,還能發現自己未知的潛力。

這場疫情,讓很多人明白了一個道理:

在災難面前,每個人都是螻蟻,脆弱渺小。

或許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居安思危,不再安於現狀。

你永遠不知道風險什麼時候來臨,因此,只能努力逆風生長,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趁現在還來得及。

共勉。


雲天的生活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隱形窮人”顧名思義是“看不見”的窮人,也就是說一個人表面上“光鮮亮麗”,但從“看不見”的地方來講又沒有足夠的能力達到所表現出來的“物質生活”層次。

從“隱形貧困人口”所指涉的消費層級看,這類人中有不少就是白領,稱得上是中等收入群體的一員,遠非傳統意義上的窮人。因此,這一概念,偏重的其實是消費指標,而非通常意義上窮人與富人的分類。用通俗的話概括,可理解為一個人的消費水平走在了收入水平的前面。

至於如何看待,做出以下分析:

優點:

一、適應經濟市場發展需求。

消費趨勢影響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反過來說,經濟若想發展還是要“促進消費”。

比如:人們都不買手機,那麼手機產業就會被淘汰,與手機相關的產業鏈就會斷層。

那麼,會造成什麼現象呢?

下崗人群增多,信息化建設“步履維艱”,與國際市場脫軌等等。

這一現象的後果呢?

經濟發展緩慢,生活繼續受“窮”,“窮人”更無法“選擇消費”,這就成了一個“死循環”。

二、適應現實社會的生存需要。

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適當的打扮自己更有利於建立樂觀、自信的生活形象,享受美好的世界,過有意義的生活。

比如:現實的“婚姻”都要求著“房”與“車”,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超前消費”。

雖然很多人都說就算不結婚也不會背上“負債”的名頭,但那種人有幾“真”又有幾“假”?

三、有利於對自身“經濟價值”做出定位。

因為有“需要”所以才會消費,“黜奢崇儉”已經跟不上了時代的需求。

如果不消費你怎麼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努力又是為了什麼呢?

孩子上學、愛人的“需求”以及父母的“健康生活”哪一樣不是建立在“物質”之上呢?

只有自己認清目標,找準方向才能“勇往直前”,這難道不是一種“激勵”方式嗎?

缺點:

一、過量消費不利面對“突發狀況”。

“隱形窮人”的背後是挖掘到當代青年的痛點,“利”與“弊”往往是共存的。

過度消費看似為了生活但又“脫離”了現實,好比“家無隔夜糧”,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必定會打亂原有的生活節奏“不知所措”,要明白“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二、過度消費容易“自我享樂”。

有些人的“消費”是建立在“愛慕虛榮”之上的,也就成了“精神貧困”,生活不思進取,熱衷於活在精緻的假象中。

還有芝麻信用、京東白條、各色小額消費貸更是“不動聲色”地給消費戴上了“枷鎖”。

以前的“為了買手機賣腎”變成了現在“明目張膽”的“超前”便利。

這種“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思想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窘迫”,不尊重生活何來享受生活。

消費是自由的,但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而選擇。

“綠色”消費,“創新”自我。


浪一v辯


所謂隱形的窮人,就是看著很有錢的樣子,其實過的很拮据、很窘迫的那些人吧,這類人確實挺多的。

比如,有些每天衣著光鮮,在高檔寫字樓上班的白領,看似社會精英,卻只拿著勉強度日的工資。

比如,有些住在高檔住宅小區,穿著珠光寶氣的貴婦,其實只是每天泡著方便麵度日,被房東追著要房租的流動人口。

比如,有些每天曬豪車方向盤、曬車標,參加國際盛會能和奧巴馬合影的成功微商,卻只是200塊一次租車拍照的騙子。

比如,大街上舉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穿著當季流行服飾,頂著炫酷髮型的時尚妹子,她的手機可能是通過借裸貸換來的,她的衣服、包包可能只是某寶上的仿品,她的髮型可能是透支信用卡才做的。


網絡鈣NetworkGuy


我理解的"隱形窮人"是:太平盛世時不愁吃喝、過的瀟灑安逸的人,但碰到特殊情況或突發事件如這次疫情,急需大筆現金護身時,而掏不出"一毛錢"的人。

我認為不管是隱形窮人還是真窮人,都必須在有飯吃時,省下一把米。既不會當下餓著,又不會在青黃不接時餓肚子。居安思危的意識歷來不分窮富。


杯子水綠葉


隱形窮人,關鍵詞還是窮人。這樣的窮人被關注的少,隱藏在人群中,難被人發現。其實生活是自己的,過的如何也是自己的體驗,與別人無關,別人也不會關心。

這樣的人群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窮不是錯,也不是永遠的,努力才是硬道理,不要為了面子失了裡子。其實別人對你的窮和富真的不太關注。


80小白兔


中國有百分之五十應該都是隱形窮人,特別是農民戶籍家庭。還有城市的下崗二代無業人員,在我看來貧富階級已經固化,而且差距鴻溝越來越大。


用戶109019921308


個人理解也許就是那些“月光族”,穿著光鮮亮麗去上班,工資也不低,但是每個月工資不夠花,私下吃方便的,還有一種就是有車有房,出入場所消費不低,看著格調挺高。每個月都透支信用卡,標準的“卡奴”。其實這些人都是表面看著不錯,但是實際大相徑庭。其實這類人還是不要做,知道享受,但是卻不量力而行,徒增一堆壓力煩惱。任何事,適度是最好的。[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鏡子賢


隱形的窮人估計有2種,1:從來就窮,但不想讓人知道,把人設定位高於經濟水平。2:之前富有後來變窮但無法轉變回和經濟相符的生活。我的看法:只要不違法亂紀,不影響到別人,自己承受自己的選擇。這也是合法的活法。當事人願意就好。


liuliujinxiaxia


隱形窮人和全部脫貧能聯繫上嗎?如果全部脫貧了那什麼又是隱形窮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