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什麼?

有點累698


愛情是什麼,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回答也都不一樣。


對於一個缺少溫暖的人來說,愛情就是要給予TA溫暖,因為這就是被體現愛情的價值。

對於一個缺少關心的人來說,愛情就是要給予TA關心,因為這樣才可以讓對方感受到呵護。

對於一個物質缺乏的人來說,給予TA麵包才是最好的,也可以說是愛情就是麵包,衣食無憂。


所以,你問愛情是什麼,要先弄清楚對方缺什麼。


你給她/他的應該是你有的,而你有捨得付出的東西,對方缺的而又可以欣然接收的東西。


當然最主要的是,愛情是兩個人心有靈犀的默契,或者說真心的為對方的付出,並得到了對方的熱烈迴響。


如果,你付出了真心,得到了實意,兩個人都很開心,那麼我認為這就是愛情。


手打,如果可以給個讚唄,謝謝


咖咖啡


我不想說那麼多抽象的概念,我就說一點小故事吧。

小野曾經有個男朋友,兩人在學校裡是才華橫溢的一對璧人,一個學生會主席,一個是社聯主席,兩人都風頭正勁,各自的追求者無數,小野和男朋友兩人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在早期戀愛的時候一拍即合,感受著心靈的默契。小野想,這可能就是愛情。可是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爭吵不斷,彼此仇恨,又由於各自都在學校裡有一點影響力,經常搞得全校沸沸揚揚,最後一地雞毛。他們的愛恨情仇就是常年更新在校園BBS八卦版塊裡的月經貼,所有人都津津樂道這一場水平相當的戀愛,兩個人出盡風頭,分分合合,愛的山崩地裂。

畢業後,兩個人各自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誰也不願意遷就誰。於是只能真正的分手了。儘管在那時,他們彷彿已經如膠似漆不可分割,在精神上,彼此都是soulmate.

後來小野遇到了現在的未婚夫,未婚夫與小野的性格完全不同,一個剛烈,一個溫柔;一個急性子,一個慢性子;一個急功近利,一個詩酒田園。沒有人會想到他們能安安穩穩地談戀愛談下來。

他們儘管意見時常相左,但是從不吵架,因為未婚夫脾氣很好,總是向著小野,沒有碰撞和摩擦,日子過得簡單又甜蜜。

可是同樣的,他們也沒有令小野刻骨銘心的回憶和狗血劇情,小野回首一路走來的日子,像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奇。

小野很多次問自己,到底是大學時期轟轟烈烈的才算愛情,還是平平淡淡的才算愛情,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都是,愛情只是兩個人彼此吸引的介質,最終的形態會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場景和階段落地為不同的形態,但是隻要是動了真心,會影響你的生活軌跡和行為軌跡,就都是愛情。而好的愛情,一定是讓你過的越來越好,越來越順,壞的愛情才會讓你雞飛蛋打,越來越擰巴。


彈球小姐Lydia


羅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是康奈爾大學人類發展教授,他曾擔任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教務長和教授,塔夫斯大學藝術與科學院院長,耶魯大學IBM心理學教授。他在1987年提出了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

愛情三角理論

斯滕伯格認為愛情由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諾(commitment)組成。親密包括熱情、理解、溝通,支持與分享等特徵;激情則是性的慾望;承諾則意味著維護這段感情的決心。

單一出現時:

  • 喜歡。親密即意味著喜歡。當異性雙方(或者同性)彼此親近,瞭解認可對方的想法,而激情和承諾感並不存在時,喜歡就出現了。喜歡尤其見於友誼中。
  • 迷戀。強烈的激情就是迷戀。人們在青少年階段受到荷爾蒙驅使,感受到某種慾望導致的痴戀就可能是迷戀。斯滕伯格自己就承認他在初中時曾經苦戀一個生物課上從沒有說過話的女生。而他從來沒有勇氣去認識她。他現在認為這僅僅是激情而已。
  • 空洞之愛。沒有親密也沒有激情就是空愛。舊中國的包辦婚姻就是典型。

當這些主要成分相互組合時,就出現以下形式:

  • 浪漫之愛。親密與激情的組合,斯滕伯格認為浪漫之愛往往缺乏承諾。
  • 相伴之愛。親密與承諾。相伴的夫妻會長久的維持長期的友誼。這類愛情往往是長期婚姻的最終結果,或者說相伴之愛的典型就是相伴到老的婚姻,儘管年輕時的激情已經不見了。
  • 愚昧之愛。缺乏親密的激情和承諾。這類愛情的典型就是閃婚。夫妻彼此可能對對方並不完全瞭解,然而又被激情衝昏了頭腦。
  • 完美之愛。最後,當愛情的三個成分全部到齊時,人們就能夠體驗到美妙的完美之愛。然而,斯滕伯格認為完美之愛並不可能長久堅持。

愛情的理想過程,是經歷完美之愛的高峰體驗,隨後慢慢的降低過渡到相伴之愛的信任之中。儘管青年時的激情已經完全褪去,然而夫妻依然能相伴走過一生。

進一步的科學研究發現,確實存在不同的生物系統控制著愛情的生化反應作用。

首先,性荷爾蒙驅動了性慾。它讓我們找到我們的目標。喜歡則由腦區中控制獎賞情感的神經遞質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來調控。多巴胺水平上升和血清素的下降會使人感到幸福快樂、精神抖擻、樂觀豁達、充滿精力。最後催產素(oxytocin)會帶給人親密感,它會使人彼此依戀,彼此信任,抵抗焦慮。科學觀察發現,懷孕時甚至夫妻彼此都會更多分泌催產素,而夫妻依戀的時間越長,催產素含量越高。進一步研究甚至發現,催產素會讓人彼此更加信任。

▲從左至右,5-羥色胺(血清素),多巴胺和乙酰膽鹼

愛情不簡單

當然,整個生化過程不是如此涇渭分明的,愛情更不是一個簡單化的三角形,它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分析工具。現實中,人們的愛情會更加複雜多變,充滿不可理喻與不可預測。再比如關愛與同情好像並不包含在三角理論當中,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是愛情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如何,愛情是現代社會的獨特組成部分。在人類百萬年歷史中,愛情的廣泛普及實際上不過是最近一百年的事。歷史上長期僅在上流社會,鉅商富甲中才能奢望的愛情,今天每個人都能體驗,這是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的結果。我們今天能夠討論愛情,不知道比古人幸福多少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