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醫生護士最感人的一幕是什麼?

卷板機小強


武漢疫情發生後,還有什麼可以和戰鬥在第一線醫生和護士們日日夜夜辛苦付出而讓全國人民感動不已!!!

我們無法想象戰鬥在第一線的醫生和護士們他們24小時連續不斷救人這樣超負荷的工作環境,根據報道,戰鬥在武漢疫情一線醫生護士基本沒有假期了!春節期間他們,她們始終要戰鬥在醫院🏥第一線上,為人民,為患者病人而付出他們個人最大的犧牲!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醫生和護士們始終與生命危險朝夕相處,他們,她們完全已經不顧個人安危而全身投入了救人治病的戰鬥一線!

在這樣的局面下,真正的讓我們人民感到:作為一名醫生和護士的天職和守衛邊疆的戰士是一樣的那麼偉大!

向戰鬥在這次疫情第一線偉大的醫生護士們致敬!






大提琴心聲


每星期2次、每次4個小時的透析,對於很多患者來說都是艱辛的,但是對一位遼寧的84歲的老年患者來說,每次治療都是他的“採風時間”。

老人躺在病床上從來不睡覺,而是不停的觀察著身邊醫護人員的一舉一動,將他們忙碌的身影記在頭腦中,回家後馬上將這些所見所感畫成一幅幅繪畫作品。

住院一年多後,老人將繪製的60餘幅“住院日記”裝訂成冊,送給朝夕相處的醫護人員當感恩禮物。


這份特殊的禮物讓醫護人員感動不已

在遼寧錦州醫大一院透析室有一位特殊的病人,因為透析需要4個小時的時間,多數的患者都是選擇睡一覺或者嘮家常,年輕患者則是用手機上網或者打遊戲。可是有一位患者卻從來不睡覺,而是精神的觀察著身邊的醫護人員和病友們的一舉一動。
“老人特別有正能量,從來不因為病情而低落,也遵從配合醫生的治療。”這位讓醫護人員印象深刻的患者,就是已經84歲高齡的劉鐵英老人。春節前,老人準備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送給透析室的醫護人員——兩本手繪的“住院日記”。

兩本手繪的禮物是由61餘幅繪畫作品用縫衣線手工裝訂而成,一本是單色的速寫畫、一本是彩色的繪畫作品。封面上劉鐵英老人工工整整的寫著他起的名字,《白衣天使的奉獻》和《人間處處有真情》。

“老人畫的特別細緻,拿到手裡真的特別暖心。”透析室主任韓亞榮說老人的作品更是對醫護人員的鞭策和鼓勵。“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舉動,比如怕患者頭暈幫忙拿鞋、攙扶患者、鼓勵情緒低落的患者唱歌什麼的,沒想到這些都被老人記在心裡。透析室跟別的科室不一樣,患者們一星期都會來幾次,這裡更像個大家庭。”

觀察細緻 將治療時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關好門別叫大爺涼著了”、“挺醫生話下地走走”、“護士緊張工作的一天”…… 劉鐵英老人的畫裡有醫護人員的工作場景,也有病友們在治療時的點點滴滴,畫面中不僅人物繪製的細緻入微,就連畫面中出現的治療設備也是一點不馬虎。
劉鐵英老人說自己是在2016年9月份開始接受透析治療的,在透析的時間段裡,看到醫護人員熱心服務、對工作盡職盡責、為患者送暖的精神,這些親眼所見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因為曾經做過單位的宣傳工作,所以想這將這些畫面畫下來送給醫護人員留作紀念。

“我找到的公式是,醫術+關愛+配合=完全可以戰勝病魔。”老人說身體得病了,但是精神不能垮,每次4個小時的透析時間他就用眼睛觀察、動腦記錄,“回家馬上就畫,從不拖到第二天。”老人說別人透析後都會有點不適,可他因為觀察和繪畫,每次回家構思畫面、鉛筆打底稿、勾線、上色……一副畫2、3個小時,根本不會覺得自己是個病人。
從沒學過繪畫的老人,將來源於生活中的情真意切、內心的感恩和敬意用畫筆表達了出來。也將自己積極治療的精神傳遞給病友,“得病了不怕,只有精神不堆,就能戰勝病痛。”



遼瀋名醫


河南醫生跪地手術40分鐘癱倒在地 被贊“最美手術動作

前幾日,漯河市中醫院醫生劉世鋒為常年在外國務工的農民師先生做手術,由於患者手術位置特殊,採取這個姿勢直到手術結束,這張照片如一股清泉流過人們心間。讓人感到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