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疫情帶來的十大潛在改變

中金:疫情帶來的十大潛在改變


疫情可能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中長期變化?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演繹,本文參考“非典”疫情的影響並綜合多方面信息梳理這次疫情可能帶來十大中長期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列示的大多是按照一定邏輯推理下的合理“猜想”而非“預言”。


變化一:網絡與渠道更快“下沉”


“網絡”與“渠道”下沉已經是近年中國互聯網領域的重要趨勢。受制於疫情後物理“隔離”等帶來的影響,三四五線地區的居民、特別較多農村地區的居民活動可能被迫轉到線上,發端於中部湖北武漢的疫情將強化這一趨勢。


變化二:服務“上網”: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在線活動方式加速崛起


較多企業在春節後復工為了避免現場辦公帶來的傳染風險而採取了遠程辦公的方式,視頻會議、網絡電話會議、在線辦公等需求暴增。學校的推遲開學也加大了對在線教育、輔導類的需求。對直接到醫院就醫產生交叉感染的擔心可能使得很多患者開始嘗試在線問診、網絡購藥及遠程診斷。


中金:疫情帶來的十大潛在改變


變化三:自動化需求強化


給定當前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本次疫情帶來的用工中斷也使得部分依賴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受到一定影響,減少對人工依賴的生產線自動化趨勢可能會受疫情驅動而進一步強化。


變化四:醫療公共衛生系統投入短板將得到重視


疫情顯示了中國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對人口大聚居帶來的公共實施需求方面還存在預判和準備不足,醫療基礎設施領域投入和衛生系統現代化可能提速。


變化五:畜牧養殖業及分銷、生鮮市場亟待升級、現代化


武漢疫情最開始發端於華南海鮮市場,使得政府和民間更加認真思考畜牧養殖業及分銷產業的現代化問題。另外飲食習慣改變、健康餐飲可能得到提倡,素食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關注。


中金:疫情帶來的十大潛在改變


變化六:醫藥研發創新競爭全球化、競爭更加激烈


本次疫情爆發之後中國對潛在新藥的態度和舉措也反應藥監部門審評制度的進步與突破,未來中國藥企面臨的研發創新競爭更加全球化、更加激烈,國內藥審效率也可能明顯提升,本土企業也會越來越融合到全球市場。


變化七:生活習慣更清潔衛生


每次疫情都是一次全民健康生活習慣的教育。2003年的“非典”疫情提醒了人們感冒戴口罩、洗手等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估計本次武漢肺炎疫情後,這類習慣將進一步得到普及和強化。居家日常用的清潔紙巾、肥皂、消毒液等日用品需求將增大。


中金:疫情帶來的十大潛在改變


變化八:網絡娛樂、非現場消費等帶動網絡電影、高清視頻、VR等更加流行


出行、影院觀影、旅遊、購物等現場娛樂、消費的方式受到限制後,更多的娛樂或消費方式轉到線上。這些趨勢疊加5G網絡的建設,可能推動對高清分辨率內容、沉浸體驗等消費模式的需求,虛擬現實等技術可能會加速普及。春節期間部分影片撤檔、將版權賣給線上網絡巨頭免費播放的方式,也進一步改變電影等分銷、發售的方式。


中金:疫情帶來的十大潛在改變


變化九:快遞、外賣等物流需求潛力進一步擴張


中國已經是每年完成快遞單件件次最多的國家。當網絡和渠道進一步下沉,更多的消費轉到線上,外賣、快遞、到家等物流需求潛力將進一步打開。


中金:疫情帶來的十大潛在改變


變化十:智慧型城市管理需求提升


本次武漢疫情的爆發也顯示出高效的、基於數據的疫情管控和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未來對智慧型城市管理的需求將大幅提升。


----金融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