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如果將噬菌體也算作生命的話,它們的數量無疑是生物界最多的,估計達到了10^31個,大海中70%的細菌都感染了噬菌體。那麼作為構造極簡單的原核生物,細菌是如何對抗這些微小且致命的殺手的呢?

讓人直覺上很難理解的是,今天的故事中就包含著你我為什麼會生存與死亡的秘密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輕裝上陣約等於無敵

一個有趣的知識——要知道,我們並不是細菌進化來的,我們與細菌沒有直系親緣,這麼小而突變率如此高的生物36億年來都一直沒有給自己一場革命,是因為它們的輕裝上陣戰略過於成功

還記得我們中學生物中學過的兩個名詞嗎?“外顯子”與“內含子”,其中內含子是沒有直接意義的沉默DNA片段,目前已發現DNA總量最多的植物是衣笠草,含有約1490億個鹼基對,其中有超過98%的都是內含子。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但細菌卻完全不是這樣,已知基因組最大的細菌是堆囊菌屬(Sorangium),它們擁有1303萬個鹼基對,差了足足一萬倍。細菌的DNA是環狀的且沒有內含子,每一個鹼基都是有意義的。它們的體積是如此的小,通常只有真核細胞的一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它們繁殖速度又是如此之快,理想狀態下一枚細菌分裂36個小時後就能鋪滿整個地球表面一尺厚。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內含子在真核細胞中的大量積累與一個可以瘋狂複製自己的“跳躍基因”有關,真核細胞的對抗策略是進化出細胞核,阻止“跳躍基因”與核糖體接觸,而細菌對抗跳躍基因的方法則更加簡單有效——它們完全沒有任何能力抵抗“跳躍基因”,染之必死。但因為體型極小繁殖極快,所以可以快速迭代淘汰不利性狀,就算一個菌落中99%的個體都受到了汙染,依然有少數細菌可以逃出生天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在對抗噬菌體的時有兩套方案,細菌自身有一套對抗噬菌體的名為CRISPR-Gas系統,可以將噬菌體的基因切割下來整合在自己的DNA中,有了備案之後細菌就可以針對性地合成切割噬菌體DNA的蛋白質和在細胞壁上防禦噬菌體入侵的蛋白質。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但是呀,雙拳難敵四手。噬菌體一旦搞起“毒海戰術”來,細菌的防禦機制瞬間變得形同虛設。有一類噬菌體的一次感染能釋放幾百甚至上千個複製體,被稱為烈性噬菌體。

一旦烈性噬菌體在密集的細菌群落中降落,就會引發一場類似核裂變的鏈式反應,指數級增長的噬菌體鋪天蓋地,每個細菌都會被數百個噬菌體圍攻,沒有一絲希望。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面對這種極可能導致徹底“亡族滅種”的噬菌體“喪屍危機”,細菌唯一能依靠的還是看家本領——輕裝上陣,快速繁殖。你噬菌體不是很厲害麼?不是要團滅我細菌麼?好!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你們吞噬我們之前,我們就先消滅自己!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被細菌感染並死亡的細菌會釋放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其它細菌收到蛋白質後會有兩個不同的應對機制:營養豐厚的細菌會將所有資源投入到發育孢子中,而其它細菌會分泌一類被稱為胱天蛋白酶(Caspases)的物質“自行了斷”,這種蛋白質將從內部拆散細胞骨架,讓細菌凋亡。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沒有了活體細菌,噬菌體根本無法複製,鏈式反應也就此中斷,當隨著時間推移,噬菌體們散去後,繼承了先烈遺志的孢子們紛紛成長,給細菌帶來了新的希望。

這就是生命史上可能最早的自殺行為,也是最慘烈的求生讚歌


凋亡給我們生,也讓我們死

所以,這與我周樹人又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了,事實上我們真核生物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細胞凋亡。我們能長成這個樣子,都是因為在發育過程中體細胞有規律的遷移與凋亡,如果在發育中我們手部不能正常凋亡,我們的指頭就無法分開,會長成鴨子一樣的蹼。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不僅如此,就算是在成年的個體向上凋亡也在無時無刻地工作著,我們的頭髮與皮膚、指甲都是死細胞堆積而成的,這些細胞當然不是衰老死亡,而是在凋亡的調節下源源不斷地成長為“炮灰”,可以說,沒有凋亡機制就不可能存在複雜生命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可既然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

我們的凋亡機制是直接調用細菌的準確來說,是20億年前進入真核細胞中的那枚古細菌的後代——線粒體。我們的細胞在收到信號蛋白後,會傳遞給線粒體信號,線粒體就會分泌胱天蛋白酶,熟練地將細胞拆解,就像37億年間一直操作的那樣。

細菌如何對抗噬菌體?死亡中孕育著新生的希望,也包括我們

現在高度發達的生物學正在向我們揭示,衰老並不是單純的老化,很可能與細胞的凋亡機制出現失衡,過量消滅正常細胞有關。

凋亡——這把誕生與菌毒之戰雙刃劍,給我們帶來了生的希望,也帶來了死的結局,所以生死相依,生生不息是也

我是酋知魚,一條熱愛生命的科學作者,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