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該不該買房子?


能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租。努力工作,房子車子自然就有了。想靠一套房的房價上漲改變命運,不太現實。


立裡木貞


非典那年我才拿到第一套新房的鑰匙,時光荏苒,也許記住的都是暫時的傷痛,忘掉的是永恆記憶和教訓,如今2020全國都扛住了病魔疫情,但付出了極大代價,我個人只能在家裡祈禱,我要說失去的永遠失去,活著的,永遠珍惜當下,愛國吧,把愛國放在首位,有國才有家,有國才能護家,康家,樂在其中!


芮泰地產


有條件的話,別說房子,飛機都該買!沒條件想也是白想!哈哈😄


琴147506291


不該買,沒到時侯。


中國人123qaz


至少2020上半年還不該買房子。高房價消化不良才剛剛開始,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一、要買房,除非出現下面幾個現象。

①、房價低於當地平均工資。房價低於當地平均工資,那沒有買房上班族都有能力買了,那時候是真的市場行為,會推高房價的。

②、分期貸款買房每月還得房貸和你租房每月房租相同,甚至低於房租。這個時候租房得基本都可以去買房了,不用再租別人房子,擔心漲房租什麼的,這個時候不出手更待何時。

③、房價低於建築成本價格,現在一線城市高樓建築成本不超1200,千萬別認為建築成本多高,低層更低。低於建築成本自己造還不如買房,肯定買划算了,不過這個概率可能只能出現在縣城和二三四線城市郊區、小鎮吧。

二、為何高房價消化不良才剛剛開始,只有更低沒有最低呢?

①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問題。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再70%以上,2019破產400多家房地產開發商,破產200多家房地產置業公司。沒有破產的不少去國外發行了天文數字鉅額債券,並且全部是短期債券,還不起已經是必然,要救這些房地產開發商除非其他行業和產品全部倒下,全美人、全歐洲加我們全國人全年生產總值都拿去買我們房子。我認為這完全不可能的,因為老百姓沒有這麼傻,歐美國家也不傻。

②企業債務問題。這兩年要破產不止房地產開發商,還有那些不務正業的其他企業,包含A股裡面搖搖欲墜的,還有一些由於不務正業去炒房炒地,導致自己正業虧損太多,失去市場的企業債務也在不停膨脹。並且這個沒有減少跡象,放多少水給他們,都是註定他們大多數要破產的,因為主業荒廢了,放的越多他們債務越高,問題越嚴重,越提早出現問題。就像一個賭博的賭徒,工作沒有了,莊稼荒廢了,你貸款給他他又拿去賭和押注,這個時候除非你的錢是廢紙隨便印給他們,否則根本阻止不住他們的破產。

③市場消化能力,有人說可以漲價去庫存。請問一下吃不起豬肉,你漲價大家就吃的起嗎?漲價去庫存在2016和2017兩年漲價把可以買房全部都套進去了,現在漲價已經沒有用了,因為缺少房子都是買不起主。看看90後平均負債'12萬,再看看有些城市槓桿100%以上了。

④高房價、高房租和高物價擠出效應正在傷害經濟發展,維持高房價、房租和物價時間越長,經濟活力越下降,人們越這個買不起那個買不起,失業越來越多,錢不值錢還不好賺,看起來是對立,其實不是的,長時間下去貨幣失去信用的。


劉華銀mark


我倒是想買啊,雖然已經有了一套。但是經濟實力不允許啊,還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a9200075f1edb1c4f16\

桂香妹子


這要看買房子的目的是什麼了,自住可以買,炒房需謹慎。

通過19年的雙降,黃髮表的每年房價漲幅不超5%,各地方債刷出新高,土地財政的依賴,gdp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因城施策,最近的各種風向來看,2020年房地產行業在局部城市會有小幅上漲或回調前兩三年下跌的房價。

自住可買,炒房謹慎,自住包括剛需,改善,置換等多種情況,炒房就需要做長期戰鬥的準備,一個是資金壓力,一個是時間壓力,還可能面對未來出臺限制炒房的各種新稅法和政策。

往遠了說,未來的開發商必然被整合成以國家隊為主的大房企優先,中小房企危險的局面,可以說在房地產行業中是一種變向壟斷的方式,不利於房價平衡,這點和房產稅一樣,雖然呼聲很高,但發生後很可能還是由普通購房者來買單。

即將調整的貸款利率就是為了將來向歐美的低利率靠攏,未來利率降低後對於房市將會是個促進。

房子什麼時候都應該買,什麼時候也都不應該買,村裡到鎮裡,鎮裡到鄉里,鄉里到縣裡,縣裡到市裡的房子什麼時候都應該買,把錢投資在房子上妄求靠時間和空間獲利的什麼時候都不應該買,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但現實和理想是兩碼事,買不起想要的房子就說房價高的大有人在,除了買房沒有其他正規能讓普通百姓能接觸到的投資渠道,造成了今天房價高,投資炒房的現象。


屬狗的水瓶座


2020年,該不該買房子?

這個問題非常直接。回答卻不容易。

首先,要看在哪裡買,其次要看是什麼目的買房子。

三先生慢慢來分析一下。

首先,關於買房子的地點。三四線以下的城市,不要再問該不該買,應該問的是該不該賣。

三四線城市投資的房子想都不要想,抓緊處理掉。房價短期看庫存消化,中期看土地供應,長期看人口流入。眾所周知的,人口持續向一線和省會城市流入,三四線除個別熱門城市,人口持續減少。房價下跌在所難免,只是時間的問題。

對於省會城市和一線城市,三先生認為,剛需自住,或者改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是可以大膽買房的。人口持續流入,加上限購的這幾年,房價基本維持不動的情況下,房價已經被夯實,前些年提示的泡沫基本被擠出去了。所以對於一線城市、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熱門城市和省會城市,三先生認為2020年是可以入手的。當然我說的是自住。

另外一個緯度,說得就是買房的目的。上面已經提過,自住或者改善,在熱門城市可以放心大膽的去買。那麼要是投資呢?這就不是一兩句就能說得清的。畢竟每個城市的情況不一樣,前景和潛力都不同。但是16年那種動輒翻一番的回報的情況,在如今房住不炒的主題下,怕是再難遇見了。當然選對城市,挑對區域,買套房子跑贏其他理財產品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綜上,2020年,一二線城市剛需或者改善建議入手,投資的要多做一些功課。三四五線買房的再等等,賣房的千萬不要墨跡!


樓市三先生


題主,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的這個問題,在每年都會被人提及。20XX年,該不該買房子。

作為購房者,首先需要自我定位,挖掘自己的需求。

買房,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最大的資產購入,所以需要慎之又慎。


買房的人來說,大體分兩類:剛需和投資。

  • 經過房地產市場多年的暴力發展,投資可以說已經作為很多人購入房產的重要目的。但是,國家在提出房住不炒這個論調後,對於投資炒房的客戶來說,需要慎重了。很多城市出臺了限售政策,就是在拿證後一定時間內,房子是不允許交易的。這樣就在流通環節增加了持有房產的人的變現能力。而且對於不遠的未來可能推出的房產稅來說,手頭投資的房產被列入徵稅範圍之內後,也增加了變現的成本,所以,目前市場下,還想投資房產的人來說,考慮好自己對於現金的需求度以及變現週期的難度。個人不建議再投資房產。資產雄厚不差錢的人除外。

  • 對於剛需的客戶來說,有迫切的購房需要,無論在什麼市場下,既然有需要,就買入就好了。而且2020年來說,各個開發商以及各級政府都會出臺相關政策,對於購房者進行各種優惠政策。相較於2019年來說,今年的購房成本相較降低,而且可選擇的餘地會非常多。
  • 2020年購房,仁者見仁,個人覺得,有需要,買就可以。想再投資房產的人,剎剎車。希望能夠幫到題主。

J先森看樓市


  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我擔心著因為自己學識的粗淺,而讓這個本應厚重的話題,變得輕薄。對地產行業而言,我們總結了很多次,雖然這個行業真正的發展也就是這20年間的事,但我們一直致力於總結它,想看清其真面目,想讓所有的人都能在這樣的樓市迷局中辨清未來。

那樓市降價時代真的會到來嗎?我們都在等待。其實有理性的人越是等待,越能見到一些端倪——要東莞像廣州、深圳這些城市猛降房價,是不太可能的。

  買或不買歸根結底要看個人的經濟情況和需求,不過,如何權衡這之間的關係卻是一門學問。我們周圍經常會有看了多年的房子卻仍然沒買到房子而懊悔的朋友,猶豫5年多去年才買房的小張就是一名被朋友嘲笑為“從每平方米5800元看到12000多元”才買的購房者,總結經驗教訓小張認為,自己考慮太多,唯獨沒有抓住“需求”與“現實”這兩條主線。

  對於購房者,筆者建議首先要考慮自己的支付能力,列出自己所能承受的首付、月供和總價,在此範圍內進行挑選。應多考慮未來幾年生活的實際需求、區位優勢、地段發展、房子品質等因素,多花心思挑選恰當的房子。實際上,房子是資源性個性化的產品,有不同的附加值,花心思挑選性價比高的好房子比單純的看價格或面積更加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